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寶生

(老紅軍)

鎖定
劉寶生(1901-1986),原名細古,別號老林,福建省福鼎縣嶺頭鄉下洋村人。
中文名
劉寶生
別    名
老林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劉寶生人物生平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生於貧苦農家;
民國25年(193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任中共嶺頭支部書記;
民國25年(1936年)8月,參加粟裕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
民國25年(1936年)11月,任中共泰東南區委文書;
民國26年(1937年)2月,任中共泰東南區委代理書記,長期堅持在泰順縣東南區開展游擊戰爭;
民國36年(1947年)7月,寶生任中共浙閩邊區委員會委員;
民國36年(1947年)11月,任中共浙閩邊中心縣委執行委員;
民國37年(1948年)8月,兼任泰順中心縣委-部長;
民國38年(1949年),任為中共泰順中心縣委常委兼組織部長;
民國38年(1949年)5月,泰順解放後,任泰順縣民主政府籌備委員會副主任;
民國38年(1949年)9月,任中共泰順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1950年冬,兼任中共泰順縣委-委員會主任;
1957~1965年,任泰順縣副縣長,並曾兼任泰順縣老區建設委員會主任;
1972年,離休;
1978年,回福鼎桐山定居;
1986年9月19日,病逝,享年86歲。 [1] 

劉寶生主要成就

劉寶生土地革命時期

任中共嶺頭支部書記,中共泰東南區區委文書,中共泰東南區委代理書記,長期堅持在泰順縣東南區開展游擊戰爭。1937年5月率9名幹部在西洋鄉老鷹巖村執行任務時,被浙江保安三團一個營包圍,突圍後在山洞中苦度三個多月,堅持到反“圍剿”鬥爭的勝利。

劉寶生抗日戰爭時期

參加紅軍挺進師開辦的“抗日救亡訓練班”。紅軍挺進師改編為新四軍北上抗日後,奉命繼續留在泰東南區組織抗日救亡活動,歷任中共泰順縣委委員、宣傳部長兼中共泰東南區委書記,縣委代理書記。

劉寶生解放戰爭時期

任中共浙閩邊區委員會委員,浙閩邊中心縣委執行委員兼泰順中心縣委民運部長,中共泰順中心縣委常委兼組織部長,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依靠廣大人民羣眾的支持,率領浙閩邊游擊隊長期堅持游擊戰爭。

劉寶生全國解放後

歷任泰順縣民主政府籌備委員會副主任,中共泰順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兼縣委紀律檢查委員會主任,泰順縣副縣長兼泰順縣老區建設委員會主任。1972年離休,1978年回福鼎桐山定居,期間被選為福鼎縣第八、九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 

劉寶生軼事典故

泰順峯文大戰後,粟裕率挺進師主力向浙西轉移,寶生將僅存的5支槍和一些子彈獻給粟裕,粟裕語重心長地叮囑:“過幾個月,形勢定會好轉。要下定決心,克服困難,提高信心,堅持下去。”於是,他隱蔽在地方堅持鬥爭。
民國26年5月,寶生帶領9名幹部在西洋鄉老鷹巖村準備轉移時,被浙江保安三團1個營包圍。在交戰中,3人犧牲,2人被捕,劉寶生、廖義融等4人巧妙突圍,先後轉移到盧梨鄉的水東洋、盧梨、楊梅壟等地,隱蔽在後坑水尾的一個山洞裏。由於敵人嚴密,飯菜無法及時送進洞裏,忍受着飢餓、蚊叮、蟲咬的折磨,在潮濕、陰暗的洞裏苦度3個多月,一直堅持到反“圍剿”鬥爭的勝利。
蘆溝橋事變後,劉寶生參加由劉英、粟裕開辦的“抗日救亡訓練班”,學習後回泰東南區活動。
民國28年8月,劉寶生緊抓時機,發展了大批黨員,僅泰東南區就發展12名黨員,建立4個黨支部。
民國31年2月,青景麗縣委書記趙傳斌自首叛變,帶領便衣隊到泰東南區抓捕。劉寶生化裝為農民,與農民一起在田頭勞動,躲過了敵人的搜捕。 [1] 
1957~1965年,在任期間,傳揚革命烈士業績,蒐集革命文物,創建泰順革命烈士陵園,安排照顧革命烈士遺屬。
1960年粟裕大將專程到泰順會訪劉寶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