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家營社區

鎖定
劉家營社區位於街道駐地北2公里處,東與郝家營、賈家營相連,南瀕白沙河,西依惜福鎮河,村前有銀河路通過。2004年村改居,改稱劉家營社區,有居民638户,1938人。
中文名
劉家營社區
居    民
638户
人    數
1938人
位    置
街道駐地北2公里處

劉家營社區村莊由來

劉家營先由黃姓入住,因漢代在此地曾紮營駐兵,故名黃家營,劉氏於明永樂年間由雲南烏沙衞遷即墨慄行,其一支於康熙四十二年由慄行遷來,因劉姓人口多,遂改為劉家營。

劉家營社區經濟狀況

劉家營村所處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環境比較優越,經濟基礎比較雄厚,在集體化時期,在人力和資金方面不斷加大投入,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使農田旱澇保豐收,糧食畝產名列全縣前茅,試種夏高糧獲得成功並加以推廣;蔬菜品種多樣,產量高質量好,是青島市重要蔬菜供應基地之一。集體企業有模具廠、麪粉廠、粉房、預製廠,手工業方面有布花、紙花加工、刺繡工藝品加工等,曾被譽為夏莊人民公社第一村。改革開放以來,調動了農民種田的積極性,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和經濟優勢,擴大蔬菜和水果的種植面積,大、中、小拱棚覆蓋面積佔可耕地面積的50%,年產蔬菜6100噸,水果120噸。在招商引資方面,加大資金的投入,改善投資環境,在村前沿銀河路一線投資建設了一批廠房,1994年引進了韓國項目“青島韓瑞橡膠有限公司”,後又引進了摩咖璐工藝品公司、青島哈雅布薩漁具有限公司及青島三元機械公司,累計合同利用外資200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600萬美元,年可為村上繳租賃費200多萬元。集體經濟仍穩步發展,村回收公司每年可上繳100多萬元,增加了村財政的支配能力。個體經濟迅速發展,有飲食服務業户10户,個體工商户20户,運輸業户20户,私營企業6家,從業人員360人,第三產業實現總收入1000萬元。2004年,社區經濟總收入2800萬元,人均6001元。

劉家營社區社會事業

投資建立了老年活動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內有活動室和圖書室、閲覽室;同時建有高蹺隊、文藝演出隊,豐富和活躍了羣眾的業餘生活。1995年10月,實行老年退休金髮放制度,每年為60歲以上的老人發放金額20多萬元。1988年,三個營村集資80萬元建成新的營村小學,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現有衞生室一處,幼兒園一所。到2004年,村裏投資800萬元,建起6幢居民樓,先後遷入120户。加大環境衞生的資金投入,組建了20多人的保潔隊,使村裏的環境衞生達到高標準、規範化。2004年,參加新型農村基本養老保險170人,參保率為22.4%;有1055人蔘加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參保率為83.1%。先後被評為青島市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區鎮文明標兵村。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