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家下莊

鎖定
劉家下莊位於中韓街道辦事處駐地東3.5公里處、張村河南岸,處在圍子山和午山環抱之中;保張路、遼陽路從社區南經過,周圍還有松嶺路、株洲路等公路,交通四通八達。2004年,社區有居民448户、1246人,以劉姓為主,佔全社區人口的三分一,還有張、於、王、畢等姓氏。
中文名
劉家下莊
行政區類別
地理位置
中韓街道辦事處駐地東3.5公里處
面    積
1246 km²

劉家下莊村莊的由來

明永樂年間,劉氏先祖“弼臣”從山西小云南大槐樹裏頭遷此立村,取社區名“鷹(永)劉社區”,後隨“七張社區,八下莊”聯名改此社區名曰“劉家霞莊”,後人為了書寫省事改“霞”為“下”。後來張姓從張家下莊和董家下莊遷來、于姓從孫家下莊遷來、王姓從姜哥莊遷來。

劉家下莊經濟狀況

社區由於土地平坦肥沃,所以社區居民生活一直比較優裕。改革開放以來,這裏除繼承發展傳統的工藝製陶業外,集體經濟得到了迅猛發展,並出現許多生產麪點的專業户,對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2004年該社區實現經濟總收入9165萬元,人均收入6230元。

劉家下莊優勢產業

社區南有大片棕壤,土質細膩,是燒製磚瓦的好原料。該社區自古就有製作陶器和磚瓦的傳統,且工藝精湛,盛傳不衰。他們在燒製磚瓦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改進製造工藝,從單純燒製磚瓦發展到制缸、甕、碗、盆等器皿,後又進一步燒製出造型特異的黑陶。其特點是質薄而輕,色黑如墨,瑩似玉,聲如磬,如置於几案之上,頓添幾分雅緻。該社區製作的盆、碗、匙、盂等日常生活用器皿,渾樸大方、瑩潤無暇,被人們稱為“淨幾疏簾供若仙”。所以,以前嶗山地區居民所用生活陶器許多為劉下莊生產。另外,許多道觀、廟宇,如華嚴寺、湛山寺、太清宮及棲霞、招遠等地20餘家廟宇修建時的筒瓦、小瓦和鴟梟、蝙蝠等藝術瓦當,均是劉家下莊人燒製的。

劉家下莊社會事業

社區傳統項目裏跑旱船,旱船種類有魚、鱉、蝦、蟹、蛤蜊等扮相,不僅惟妙惟肖,而且舞步特異、鼓點別樣。在嶗山方圓幾十裏都流傳説:“劉家的旱船孫家的龍,走到那裏那裏紅;孫家的舞龍劉家的船,閨女媳婦追着看。”該社區對社區居民福利、醫療保險、幼兒和中小學教育都有很好的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