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存寬

(香港大學內地校友聯誼社理事)

鎖定
劉存寬(1928年12月~2012年10月5日),男,四川南充人,漢族,著名歷史學家。1934-1939年讀小學,1940-1942年上初中,1943-1945年上高中,1945年高中畢業。1946-1952年先後在北京大學先修班及本科畢業。1952-1955年在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班(外交系)學習並畢業。1955-1964年在吉林大學歷史系任教,教世界近現代史(講師)。會英、俄、法文,有多種譯著問世。現已離休,為中國中俄關系史研究會顧問,中國社會科學院《秋韻》詩社社員,香港大學內地校友聯誼社理事。
中文名
劉存寬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28年12月
逝世日期
2012年10月5日

劉存寬任職經歷

1964-1966年借調北京從事中蘇邊界歷史的研究工作。1976年正式調回北京,先後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外關係史研究室主任,近代史研究所學術委員、研究員,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邊疆史地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和副主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科學委員會(中亞文明史)國際委員,華北地區中俄關系研究會秘書長,常委及會刊主編,中國中俄關系史研究會常委、副會長。劉存寬因病於2012年10月5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4歲。 [1] 

劉存寬學術成就

曾先後多次赴蘇聯法國英國、香港從事學術訪問並赴美國等地遊歷,帶回有關中外關係史和香港史的大量檔案,並赴全國各地收集了大量有關中俄關系史的文獻資料,為中俄關系史和香港史研究的資料建設做出了貢獻。有多方面學術文化著述,其中包括中俄中蘇關係史、港澳歷史、世界史、翻譯、散文、詩詞等領域,其中有多項獲獎(著作目錄附後)。

劉存寬專著

1、《沙俄侵華史》(1-4卷),國家社會科學“七·五”重點項目,1978-1990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獲中國社會科學院1977-1991年優秀科研成果獎,首屆郭沫若中國歷史學三等獎(合著)。
2、《中蘇國家關係史資料彙編(1917-1949)》(1-4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 出版,已出版三卷(課題負責人及審閲人)。
3、《十九世紀的香港》,國家社會科學“七·五”重點項目,1993年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香港麒麟書業有限公司出版,獲中國社會科學基金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中國社會科學院1992-1994年優秀科研成果獎(主編及作者之一)。
4、《二十世紀的香港》,1995年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香港麒麟書業有限公司出版(合著)。
5、《租借新界:香港歷史問題選評》,1995年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出版(獨著)。
6、《香港史論叢》,1998年香港麒麟書業有限公司出版(獨著)。
7、《香港今昔》系列專欄文章,1997年4-6月深圳《金融早報》連載(主要撰稿人)。
8、《揭開淇澳歷史之謎——1833年淇澳居民反侵略鬥爭文集》,2002年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顧問、主要撰稿人之一)。

劉存寬譯著

1、《英國對華政策1985-1902年》,劉存寬、張俊義譯,1991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2、《莫洛托夫密談錄》,劉存寬等譯,1992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3、《我和斯大林,達維多娃回憶錄》,1989年室文堂書店出版(合譯)。
4、《斯大林與中國》,陳春華、劉存寬等譯,2001年新華出版社出版。

劉存寬學術論文

1、《血腥的征服》,載《歷史研究》雜誌,1976年第5期及《沙皇政府從不改變的目的—世界霸權》論文集,1978年人民出版社出版。
2、《穆拉維約夫·阿穆爾斯基伯爵傳記資料》中譯本序言,197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
3、《誰是黃河源的發現者?》,載《社會科學戰線》雜誌,1978年第2期。
4、《蘇聯對中國的研究和我國加強對蘇聯研究的迫切性》,載《中俄關系研究通訊》創刊號(1979年第1期)。
5、《中蘇帕米爾爭議的歷史背景》,載《社會科學戰線》,1983年第3期。
6、《蘇聯對蒙政策和蒙古的殖民地化》,載《中俄關系問題》1980年2-3期合期。
7、《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沙俄對中國領土的掠奪》,載《中國近代史百題》,1983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原載《學習與研究》雜誌(北京)1982年第6期。
8、《外國考察家在我國西北》一書序言,1983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9、《西方國家中俄關系史研究簡述》。載《世界史研究動態》,1986年第11期。
10、《新疆地區中蘇關係史的一頁——論十月革命後楊增新的對蘇政策》,載《近代史研究》雜誌1986年第6期。
11、《國際外交史上的大騙局—論光緒中俄密約》,載《社會科學戰線》1987年第2期,《中國歷史年鑑1988》介紹。
12、《蘇聯科學院訪問記》,載《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5期。
13、《關於帝俄租借旅大的幾個問題》。載《近代史研究》1989年第6期。
14、《中蘇關係1689-1989》一書序言,1989年黑龍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15、《1918-1921年的外蒙古與中蘇關係》,載《近代史研究》1991年第5期。
16、《早期中俄東段邊界研究》一書序言,1993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17、《研究中俄關系的重要史料—評陳春華編譯〈俄國外交文書選譯〉》,載《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3年第2期。
18、《19世紀和20世紀初俄國對新疆的地理考察》,載《社會科學戰線》1993年第2期。
19、《邊界研究的可喜成果—評劉遠圖著〈早期中俄東段邊界研究〉》,載《歷史研究》雜誌1993年第4期,台灣〈中國邊政〉雜誌1994年第123期。
20、《普爾熱瓦爾斯基的“中央亞細亞考察”及其評價》,載《西藏考察與研究》一書,1994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
21、《17世紀清俄與喀爾咯關係述略》,載台灣《中國邊政》雜誌第122期(1993年),《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3年第3期。
22、《俄國近代對新疆的地理考察》,載台灣《歷史月刊》1993年第8期。
23、《評〈清代的邊疆政策〉》,載《歷史研究》1995年第4期。
24、《重新評價1945年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載《抗日戰爭研究》雜誌1995年增刊:《1945-1995年抗日戰爭勝利五十週年》,《中國社會科學院通訊》1995年第14期。
25、《關於中俄關系史學術研究的幾點意見》(1995年8月同慶《中俄關系史學術研討會》)閉幕詞,載《龍江社會科學》1995年第6期。
26、《雅爾塔協定與1945年中蘇條約》,載吉林大學《史學集刊》1991年第1期。
27、《1896年李鴻章使俄路線考》。載《黑龍江社會科學》2001年第5期。
28、《蘇聯學者訪問近代史研究所》。載《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4期。
29、《維特與1895年中俄四釐借款》載《黑龍江社會科學》 2002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近代史》2002年第11期。
30、《關於收復香港的歷史考察》(人民日報為香港迴歸倒計時100天的特約稿),載1997年3月22日《人民日報》國內版及海外版。香港各大報及《人民日報》〈理論參考〉、《新華文稿》、《廣東社會科學》、《四川法制報》、《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等報刊轉載。
31、《當代國際關係的一件大事》,載《人民日報》1996年12月24日國內版及海外版。
32、《1942年關於香港問題的中英交涉》,載《抗日戰爭研究》雜誌創刊號(1991年第1期)。
33、《英國重佔香港與中英受降之爭》,載《抗日戰爭研究》1992年第2期。
34、《英國租借九龍新界始末》,載《西北史地》1988年第3期。
35、《19世紀下半葉的九龍中國海關及其有關交涉》,載《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6期。
36、《太平洋戰爭時期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交涉》,載《廣東文史資料》第45輯(1993年3月);《文史精華》1996年第11期。
37、《香港新界的歷史滄桑》,載《百科知識》1995年第7期。
38、《英國強租新界,居民奮起鬥爭》,《人民日報》1996年4月39日。
39、《英國強佔香港島與所謂“穿鼻條約”》,載《世界歷史》雜誌1997年第2期。《人民大學複印資料》97(7)、《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動態》1997年第5期、《20世紀中華學術經典文庫·歷史學》(2000年9月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轉載。
40、《英國奪取香港地區的開端:割佔香港島》,載《文史精華》1997年第4期。
41、《英國奪取香港地區的繼續:割佔九龍》,載《文史精華》1997年第5期。
42、《英國奪取香港地區的完成:強租九龍》,載《文史精華》1997年第6期。
43、《艱苦的歷程—中國收復香港的歷史考察》,載《廣東社會科學》增刊,1997年慶祝香港迴歸祖國專輯。
44、《中國收復香港述略》載《黑龍江社會科學》1997年第3期。
45、《1949年以前中國政府收回香港的嘗試》,載《歷史研究》1997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97(8)轉載。
46、《香港、舟山與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英國的對華戰略》,載《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8年第2期。
47、《香港迴歸與文化認同》,載《河北學刊》1998年第2期。
48、《“穿鼻條約”辯偽》,載《炎黃春秋》增刊:《炎黃文化研究》,1997年12月。
49、《香港迴歸的曲折過程與深遠意義》,載《1998年形勢教育講話》,1998年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
50、《香港與中西文化交流》,載《港澳與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0年台北出版。
51、《駱克與香港新界》,載《廣東社會科學》2000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近代史》2000年第2期。
52、《中國邊疆史地與香港史研究》,載《中國邊疆史地研究導執》1988年第4期。
53、《香港大學與近代史研究所的學術交流》,載《一枝一葉總關情》,1993年香港第1版。
54、《關於澳門問題的歷史考察》,《人民日報》1999年9月9日(為澳門迴歸倒計時100天的特約文章)。新化文摘(1999年第12期)及《邁向新世紀,‘九九’澳門迴歸專家談》(1999年香港出版)等書刊轉載。
55、《四百餘年來澳門歷史的變遷》,載《廣東社會科學》,1999年第6期。
56、《葡萄牙侵略澳門何以為逞?》,載《龍江社會科學》2000年第5期;《21世紀中國社會發展戰略研究文集》(2000年長江出版社出版)、《錢端升先生紀念文集》(2000年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中國現代化文論大全》(2001年北京出版)、《“澳門歷史與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9年出版)等書刊載。
57、《透視澳門社會——評鄧開頌、謝後和澳門歷史和社會發展》,《光明日報》1999年12月27日。
58、《關於澳門史的幾個問題》,載《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0年第2期。
59、《澳門順利迴歸是完成全國統一大業的又一偉大成果》,載《形勢教育講話》2000年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
60、《中國近代史始於何時?》,載《第16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中國學術論文集》,1985年北京中華書局出版(合著)。
61、《包令論林則徐》,載《近代史研究》1985年第6期。
62、《淺談外國人對林則徐的認識》,載《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學報》2001年第1期。
63、《英國侵華先鋒對林則徐的推崇》,載《文史精華》2001年第10期。
64、《旅英所見英國國家檔案局有關中國近代史的檔案》,載《近代史研究》1985年第5期。
65、《海外訪檔漫記》,載《檔案工作》1989年第7期。
66、《1833年淇島居民抗英史實考》,載《揭開淇澳歷史之謎》,2002年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
67、《1836年廣東淇澳島人民抗擊外國侵略者傳聞考析》,載同上書。
68、《1833年淇澳島居民反侵略鬥爭遺址紀念碑碑文》,同上書(合著)。
69、《論羅斯福新政》,載《吉林大學學報》1963年第3期。
70、《關於彼得大帝遺囑的疑案》,載《百科知識》1980年第4期;《新華日報》文摘版1980年第9期;《世界文化之謎》(1896年上海文匯出版社出版)轉載。
71、《歐洲中心主義與世界史分期》,載《社會科學戰線》1986年第3期;《新華文摘》1986年第10期、《史學情報》1987年第1期、《光明日報》文摘版1986年8月31日轉載或者摘要轉載。
72、《百科全書還是專科全書》,載《百科知識》1986年第7期。
73、《漢學應正名為中國學小議》,載《百科知識》1988年第1期;上海《文匯報》(1988年1月31日)、《光明日報》文摘版(1988年2月11日)轉載,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全文廣播。
74、《邊疆研究要注意利用外國文獻資料》,載《清史研究通訊》1983年第3期。
75、《百年前的世界與中國》,《人民日報》2002年1月2日,《新化文摘》報道。
四、譯文
76、《人民民主國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筆名:起東),《光明日報》1950年2月。
77、《論德國十一月革命的動力》,載《史學集刊》1956年。
78、《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夜的英德經濟矛盾》,載《史學集刊》1956年。
79、《作為歷史學家的威廉·福斯特》,載《史學譯叢》1956年第5期。
80、威廉·皮克著:《德國共產黨的成立——關於十一月革命的回憶》,載《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歷史譯文集》,195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
81、《<紅色檔案>雜誌篇目索引序》載《國外中國近代史研究》第1輯,1980年。
82、《法國的現代中國研究最近動向的考察》,載《國外中國近代史研究》第4輯,1983年。
83、《印度學者卡普卡拉爾·古普塔和他的中印邊界問題研究》,載《中國邊疆史地研究導報》1988年第1期。
84、《英國東印度公司廣州商館委員會與廣州地方長官的來往文書》,載《揭開淇澳歷史之謎》,2002年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
五、散文、雜文
85、《打着“反偽造”旗號的歷史偽造者(影評)》,載《人民電影》1978年第12期。
86、《楓丹白露一日》,載《海外攬勝》文集。1985年重慶人民出版社出版。
87、《斯特拉斯堡印象》,載《百科知識》1987年第5期。
88、《蔚藍色海岸巡禮》,載《百科知識》1987年第12期。
89、《波爾多紀行》,載《世界博覽》1988年第6期。
90、《盧瓦爾河古堡—法蘭西的明珠》,載《百科知識》1989年第3期。
91、《里昂萍蹤》,載《世界博覽》1989年第10期。
92、《蒙特卡洛鴻瓜》,《光明日報》1987年6月18日。
93、《滿洲里紀行》,載台灣《蒙藏之友》1995年第40期。
94、《夏宮記勝》,載《世界博覽》1990年第5期。
95、《尊重知識要見諸行動》,載《民主與科學》1988年第1期。
96、《記陳翰笙二三事》,載《陳翰笙百歲華誕集》,1988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六、詩詞
97、《遠征·贈中國南極考察隊》(七律),《光明日報》2001年5月23日;《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1年4月10日;《中國當代詩人影集》,2002年作家出版社出版。
98、《重訪桂林》(七律),載《中華當代山水詩選》,2002年北京出版。
99、《月下》(五律),同上。
100、《採桑子·華田七旬華誕》,載《秋韻詩萃》(三),2003年北京出版。
101、《浣溪沙·南戴河》,載《輝煌21世紀中華詩詞集錦》,200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
102、《中國載人宇航飛船首航成功》,《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3年11月20日;《秋韻詩萃》(三),2003年北京出版。
103、《新疆行七絕十二首》,《秋韻詩粹》(三),2003年北京出版。
104、《盧瓦爾河》(五律)等詩詞16首,載《秋韻詩詞選》,1999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105、《動物園聽鳥》(七絕),載《中華綠色詩詞博覽》,2004年北京出版。(按:本人在各書刊正式發表的詩詞約有300首,茲不一一列舉)。
106、《古典詩詞寫作之我見》(詩話),載《秋韻詩萃》(二),2001年北京出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