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如曾

鎖定
劉如曾(1918—1999)作曲家、戲曲家。原籍江蘇常州。1918年出生上海。筆名(劉今、金流)少年時代愛好音樂和戲劇。1942年就讀於上海國立音樂學院理論作曲系,1945年參加雪聲劇團,致力於越劇音樂改革。除越劇外,他還為話劇和十幾個戲曲劇種作曲、編曲1937年作詞作曲創作了第一首歌曲《我們的行列》。建國後,歷任上海戲劇專科學校教員、上海戲劇學院副教授、中國音樂家協會第二至四屆理事、中國劇協第四屆理事、中國音樂家協會創作委員會委員等職。1999年11月22日,因心臟病突發,逝世於上海,享年81歲。
中文名
劉如曾
外文名
Ruzeng Liu [1]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18年1月1日 [1] 
逝世日期
1999年11月22日
畢業院校
上海國立音樂學院理論作曲系
職    業
作曲家、戲曲家
主要成就
上海戲劇專科學校教員
上海戲劇學院副教授
中國音樂家協會第二至四屆理事
主要成就
中國劇協第四屆理事
中國音樂家協會創作委員會委員
出生地
上海
代表作品
《女神》
《晚安曲》
《自君別後》
《騎馬到松江》等
《女賊》
原    籍
江蘇常州
筆    名
劉今、金流
星    座
摩羯座 [1] 

劉如曾人物經歷

1942年,劉如曾就讀於上海國立音樂學院理論作曲系,課餘曾為話劇配樂,肄業。
1945年,參加雪聲劇團,為《月光曲》一劇寫了兩首主題歌,在劇中貫串使用;在樂隊中還增加了鋼琴,由他彈琴伴奏。
1946年8月,再次到雪聲劇團擔任作曲,從此投身於越劇改革事業。在《樂園思凡》中嘗試運用了中西混合樂隊,接着為《淒涼遼宮月》《鳳簫相思》《洛神》《女賊》等劇作曲。
1947年1月,雪聲劇團暫告解散後,轉入東山越藝社
1947年,劉如曾加入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從事流行歌曲創作,作品温柔婉約,中西融合。以劉今和金流為其筆名,先後創作了《女神》《晚安曲》《自君別後》《騎馬到松江》《春來人不來》《明月千里寄相思》等歌曲,享譽歌壇。
1948年,為越劇影片《祥林嫂》作曲,伴奏全部用管絃樂隊。同年為已恢復的雪聲劇團作曲,在《珊瑚引》(田漢編劇)演出時,對樂隊進行了重大改革,全部使用民樂,樂器用了4只琵琶,還用了三絃鳳凰簫笛子等,增強了表現力,受到各越劇團及其他劇種的重視。同時還教樂隊識簡譜。
1949年7月至9月,參加上海市軍管會文藝處舉辦的地方戲劇研究班,與老藝人結合,挖掘、收集、整理、介紹越劇早期老調。
1950年初,為越劇影片《相思樹》作曲,與袁雪芬合作創造出[男調]新腔。以後為合作、東山、芳華等越劇團和滬劇作曲。
1951年8月,到上海戲劇專科學校(上海戲劇學院前身)歌舞劇科任教。
1952年,劉如曾為華東戲曲研究院的《梁山伯與祝英台》編曲,榮獲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音樂創作獎,以及文化部頒發的個人獎。1953年,該劇改編成電影,劉如曾負責彩色影片《梁山伯與祝英台》的音樂,翌年該片獲捷克斯洛伐克卡羅維發利舉行的第8屆國際電影節“音樂片獎”。
劉如曾
劉如曾(2張)
1955年,為越劇《西廂記》編曲,與袁雪芬合作在音樂語言的創新方面作了大膽的嘗試。同年參加“中國越劇團”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和蘇聯訪問演出。
1959年,為袁雪芬主演的《秋瑾》編曲。
1962年,為袁雪芬主演的《祥林嫂》編曲。
1978年,負責彩色寬銀幕越劇影片《祥林嫂》的音樂。
劉如曾還參加了滬劇《星星之火》、戲曲片《羅漢錢》(與董源合作)、滬劇《金達萊》、《王貴與李香香》滬劇《璇子》創作的主題歌,越劇《西廂記》、越劇《血染深宮》譜曲、揚劇偷詩》、錫劇《六里橋》、京劇《智取威虎山》、崑劇《長生殿》、淮劇《滿江紅》.........的音樂創作,並多次獲獎。 在1992年中國戲曲音樂學會舉辦的首屆中國戲曲音樂評獎中,獲得唯一的特別獎。1992年10月,上海戲劇學院上海越劇院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上海人民廣播電台等單位聯合舉辦了“劉如曾戲曲音樂作品專場”,演唱了他新創作的清唱劇《祥林嫂》和一些代表作的片斷。1994年2月,獲上海寶鋼高雅藝術特別榮譽獎。
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創作委員會委員、民族音樂委員會委員、劇協上海分會常務理事兼民族音樂委員會副主任和戲曲音樂組組長、藝委會委員、上海市文聯委員、上海市第二、三、四、五屆人民代表、上海市第五、六屆政治協商委員會委員。
1999年11月22日,劉如曾因心臟病突發,逝世於上海,享年81歲。

劉如曾代表作品

劇曲
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作曲
越劇《西廂記》編曲
崑曲《長生殿》
京劇《智取威虎山》
影片《梁山伯與祝英台》 的音樂創作
越劇影片祥林嫂作曲
越劇影片相思樹作曲
滬劇羅漢錢》、《星星之火》
歌曲《明月千里寄相思》詞曲

劉如曾關於歌曲

《明月千里寄相思》,詞曲作者劉如曾(劉今、流金),原唱吳鶯音,後來有眾多歌手翻唱。
關於這首歌的軼事 —— 如今,深入人心又為眾多歌星翻唱的《明月千里寄相思》即是在那個時期灌錄的。可是,當初《明月千里寄相思》的作者劉如曾將寫好的歌給吳鶯音唱,卻“碰了一鼻子灰”,“不怎麼好聽嘛,我不要這首”。吳鶯音説,當初自己認為這首歌“曲調不美”,還差點宣判了此曲的死刑,“當時寫歌的人的作品沒有人唱就等於賣不出錢,迫於生計的劉如曾一再慫恿我一定要錄,我才終於答應了。”
誰知道歌曲一發行,在港台等地大受歡迎,“唱片賣瘋掉,我和劉如曾都覺得好玩,想想差點就沒有這支歌。”試想,假如沒有吳鶯音獻聲,《明月》很可能就此埋沒在中國流行音樂長河裏,默默無聞。
這首歌曲是2005年香港電影《長恨歌》的插曲;2007年泰國電影《暹羅之戀》的插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