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大觀

鎖定
劉大觀(1753~1834),字正孚,號崧嵐,山東臨清州邱縣(今屬河北)人。山左臨清州(今屬河北省邯鄲市)邱縣邱城人,乾隆丁酉拔貢。初仕廣西永福縣令,署理象州、馬平、賀縣,調補天保。丁憂,服闕,先委治承德,旋補開原縣知縣,升寧遠州知州,捐任山西河東兵備道,兼管山、陝、河南三省鹽務,二署山西布政使。罷官後,寓居懷慶府,直至終老王屋山,得壽八十有二。工詩善書,蕭閒刻峭,卓然自立。他是當時遼東地區最著名的詩人之一、高密詩派的中堅人物。乾嘉時期著名文人,為官有政聲。著有《玉磬山房詩集》十三卷,《文集》四卷。其生平事蹟,坊間諸書或有訛闕,故綴此小文。
本    名
劉大觀
正孚
崧嵐
所處時代
清代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山東臨清州邱縣(今屬河北)
出生日期
乾隆十八年(1753年)四月初五日
逝世日期
道光十四年(1834年)三月二十三日
主要作品
《玉磬山房詩集》《濟源縣誌》

劉大觀個人履歷

劉大觀像 劉大觀像
據民國六年劉青溪等續纂之《邱縣劉氏族譜》卷一,劉大觀一世祖彥實,明初由山東萊州府濰縣徙東昌府邱縣,為遷邱始祖。二世至十一世祖,依次為剛、慶、憲、三聘、韶、嘉禎、爾浚、中鰲、世寵、若敞。高祖秉義,例貢生。祖士縉,雍正十三年拔貢,知貴州天柱、四川榮經等縣事。父曰燮,監生,廣東新會、安徽休寧縣丞,安徽桐城、涇縣知縣。兄大程,弟大夏、大均、大雅,五人皆同父異母。大均於道光二年至四年任直隸遵化州豐潤令。
劉大觀一生,大致可劃為五個時期。(一)出仕之前。據民國《邱縣劉氏族譜》卷四,劉大觀生於乾隆十八年四月初五日(1753年5月7日)戌時。其二十六歲前,乃里居讀書應舉時期。可識者,二十二年九月初一日,生母姚氏卒。二十七年,遊粵東。三十六年,客吳門。四十二年,受知于山東學政錢載,為拔貢生。(二)初宰粵西。四十三年(1778)五月,廷試列一等,揀發廣西以知縣試用。署柳州府縣令,補桂林府永福令。嘗署柳州府首縣馬平令、象州知州、平樂府賀縣令。四十八年秋,調補鎮安府首縣天保令。五十三年,嘗攝府篆。五十四年六月二十八日,繼母陳氏卒,是冬丁憂離職。五十七年三月二十日,父曰燮卒。浪遊江浙。(三)繼牧寧遠。乾隆五十九年(1794)服闋,冬抵瀋陽,旋署盛京附郭承德令。六十年五月,補開原令。嘉慶元年(1796)春,升寧遠知州。六年,遵工賑例,捐升道員。八年,離任候選,冬客揚州。九年,遵衡工例,加捐過班;遊江浙。十年十二月,以道員分發湖北,具折請訓,補授山西河東兵備道。(四)觀察河東。嘉慶十一年(1806)二月初二日,接河東道印,旋兼管晉、陝、豫三省鹽務。同年九月十八日,署山西布政使,十一月回原任。十四年冬,再署山西布政使。十五年正月,上疏劾前任山西巡撫初彭齡。二月二十六日,嘉慶帝降諭:初彭齡以四品京官補用,劉大觀照部議革職。十六年三月,迎鑾五台山,賞通判銜。(五)退居懷慶。嘉慶十六年五月,攜家客河南懷慶府城。十八年,掌懷慶府覃懷書院講席;應懷慶府濟源令何荇芳請,主纂《濟源縣誌》。據其覃懷書院弟子李棠階李文清公日記》道光十四年五月初一日條,劉大觀卒於道光十四年三月二十三日(1834年5月1日),享年八十二歲。

劉大觀個人作品

示弟松溪[1]
鬚髮已如此,年來猶聽熒。紛華戰胸中,夫子何時勝?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2張)
緬懷古君子,心地澄如鏡。日月有虧盈,身世坦然聽。或鳴綠綺[2]琴,時作青山詠。豈以鸞鶴姿,而與羣雞競?
寄松溪弟
江水九月清,江雲一片白。自掛秋帆去,猶是中途客。
我懷正綿邈,禽聲復格磔。孤琴時一彈,空齋少人跡。
東昌[3]舟次,寄兄[4]
節候幾更移,多年嗟遠離。最難遣愁處,將欲到家時。
問友多新墓,看花少故枝。只餘歸舫月,未改舊丰姿。
寄 妹
纜解石磯頭,年年動遠愁。江聲漢陽夜,鴻影太原秋。離合自有數,行蹤難預籌。誰能乞神禹?遼水向西流。
哀吾女
哀吾女,生而慧。髻作丫,才七歲[5]。
古聖賢[6]書與之讀,背誦朗朗勇而鋭。
十一十二針線巧,任精任粗無壅滯。
問以書中規訓詞[7],聰明男子所不逮。
行年過二十,始為擇佳婿。翩翩韋家郎[8],實出舊門第。
當其婿家奠雁時,閨閣名姝[9]皆凝睇。
廟見初行禮,乾隆甲寅歲[10]。
祖公祖婆笑以嬉,謂是吾家兩株桂。
明年婿有疾,百藥胥[11]無濟。
孟賁[12]力大挽不回,永與家人揮別袂。
婿已死,女焉逝。裂我肝腸致一詞,委曲婉轉作歸計。
歸見爺孃固可樂,辛酸時復雙扉閉。
二豎[13]何不仁?乘機以為厲。
枯瘠如柴羸不支,漸[14]有朝夕不保勢。
月月來,成常例。醫者用藥有微功,暫寄此身於人世。
哀哉痛哉籲天帝,肯恕此兒十牛祭。
寄雪浦三兄
烏帽[15]走黃塵,將成半百人。榮華久已澹[16],骨肉老彌親。
貌似白頭鳥,心如赬尾鱗。莫辭驅瘦馬,來醉海邊春。
讀書夜半,忽寒嗽,閨中人以燒春菘齏暖我胃膈,置書於案,援毫作詩,用答美意[17]
百事不掛心,一編難放手。書中有嘉味,妙於秋畦韭。
今日送客行,促膝悵無偶。用書為偶之,不覺坐來久。
坐久陰寒重,肺膈生稂莠。書味沁吾腹,嗽音發吾口。
豈以一嗽微,令書任其咎?譬如寒家女,機杼常相守。
譬如田舍翁,魂夢依畎畝。縹緗留蠹餘,空齋作老友。
方將依為命,那忍拋而走?愈嗽乃愈讀,愈讀味彌厚。
孑孑牧牛子,中年得美婦。蹙蹙狹水麟,悠然脱敝苟。
此時讀書樂,類彼十之九。閨閣例姑息,勞之以美酒。
書與酒交戰,遁入逋逃藪。此舉雖造次,厥意不可負。
起視醉中天,寒光麗牛鬥。更酌酒數卮,化為詩一首。
年五十六始舉一子[18]
舉子勝遷官,親疏共一歡。遲來彌足貴,老去乃知難。
問乳趨牀側,擎珠視掌端。啼聲入醉耳,星斗夜漫漫。
未負鹺城印,於今有宦囊。馳書報桑梓[19],聞客詠圭璋。
鏡雪由棲發,愁城不築腸。庖人具蔬豆,食粥亦馨香。
盧生祠[20]題壁
膠膠擾擾亂知聞,走脱元珠起世紛。
萬柄戈鋌森鬼國,一城煙霧失天君。
航由意造檣虞斷,焰自心生玉恐焚。
破枕揶揄者男子,狀元宰相大將軍。
贈 內
察寒問熱家庭好,洗臼鳴砧歲月閒。
往事渾如春夢醒,浮生老逐倦雲還。
菘心菽乳唐虞味,雨郭煙村董巨山。
黃雪[21]滿堂人獻壽,玉壺春色染朱顏[22]。
先太淑人[23]忌日[24]
吾母一兒今老矣,麻衣如雪憶髫[25]年。
常逢母忌傾兒淚,猶記兒時受母鞭。
鞭痛兒身心不痛,兒身不痛倍悽然。
況兒拜後無人拜,不孝真真辱九泉。
挽妹婿李平山二首
作宰同時出帝京,浙江東去粵西行。
帆回桂管人如舊,潮聽錢唐夜有聲。
共以中年衣獬豸,期將峻節擬崢嶸。
北禽鎩羽南星落,薤露歌殘白髮生。
其二
韓康跡渺藥難求,女弟書來訴病由。
蟲鼠共嗟肝與臂,悲傷忽覺夏如秋。
銘旌粉字魂千里,孝子麻衣雪一舟。
水咽瞿塘兼夜雨,蒼巖紅樹淚交流。
寄五弟[26]
十兄[27]棲異鄉,四兄[28]滯窮宦。五弟有書來,冬衣不能辦。
飢腸出苦語,老淚濡衰面。愛爾心如割,兄愁爾不見。
昔在鹺城時,爾年當弱冠[29]。有書視如仇,幾欲焚筆硯。
人譽則心喜,人規則顏變。聲色溺性靈,時光脱弩箭。
擇淑攀舊族,合巹[30]居前院。冀以窈窕姿,助夫趨於善。
老兄心獨苦,阿弟殊輕慢。又為計終身,何以為衣膳?
納資求薄祿,兄俸損一半。是時兄上書,妄鳴折羽翰。
膽碎及妻孥,懷憂到親串。爾遊金馬門,鮮衣雄顧盼。
朝醉梨園酒,暮牽青樓[31]幔。只識尋歡娛,卻忘兄有難。
愚哉復愚哉,言之發悲嘆。嘆爾書未讀,骨肉尋常看。
讀書義理明,自使肝腸換。及兄居河北,貧似空巢燕。
淒涼無一雛,鬱郁銜花片。暮境悵蹉跎,沖襟猶浩瀚。
豈以歲寒心?而被浮雲亂。四弟比五弟,癲狂雜迂[32]狷[33]。
六年濟民場,孤舟泊古岸。忍飢坐晚衙,數米營朝爨[34]。
因能歷諸苦,才得博一薦。腳根猶未定,如花之有瓣。
只可吟春草,何堪索官絹?燒燭寫報書,裁詩寓諷諫。
期爾繞指柔,更買精金煉。
訓侄[35]詩
爾為爾父晚生子,總角[36]提攜望長成。
慘惻樓西分手處,淒涼淚滿託孤情。
夙言終食難為弟,兩嫂[37]同孀敢[38]負兄。
為爾擇師心獨苦,老夫先爾拜先生。
浴 孫
曾孫名衍慶[39],稚齒小形軀。香湯一浴之,拍拍如鷗鳧。
初試膽猶怯,徐焉乃舒舒。或坐或復起,夷然不受拘。
吾窺其氣岸,昂昂赤水駒。他日展霜蹄,定能効馳驅。
險途多亂石,須知慎所趨。一蹶不復振[40],切勿學老夫。
清明後一日,酹先室王[41]恭人墓
結髮如蓼蟲,共識心中苦。別我二十年,遺茲數尺土。
屬纊在何地?吳門泣春雨[42]。埋骨在何時[43]?客居懷慶府
二十年中事,酸悽不可數。兩女君所生,煢煢[44]恃一父。
伉儷託高門,英姿快一睹。方期雲邊翼,引掖閨中羽。
誰謂綺齡促?形骸畢朽腐。逝者已冥冥,存者但踽踽[45]。
中饋豈無主?側室亦有輔。至竟瓊瑤碎,瑚璉[46]未足補。
暮景來催人,元絲化霜縷。卮醴奠糟糠,雙鳩唳村塢。
哭長兄雪浦先生
別兄逾九載,酸悽夢魂中。開緘讀家信,奄忽命其終。
出門睨兄貌,光澤與昔同。健亦安可恃,遂復隔音容。
理遣固難裁,情傷安有窮?繾綣霞中翼,催折天際風。
逝者影不留,存者何恫恫!蓋棺臨未及,設位泣遙空。
泣已還自悲,皓髮已成翁。塵緣絡吾體,家事勞吾躬。
節勞惜餘年,敢為愁所攻。
悼 女[47]
老淚將欲枯,還復灑於汝。汝身秋葉輕,茫茫赴何許?
汝非吾家兒,奚以我為父?既以我為父,當知審所處。
何以掌中珠?倏化雲邊羽。天閶憂無際,寧聞下界語?
呼號徒空然,酸惻亦何補?夭殤忌久留,送汝歸黃土。
前母王恭人,已作松楸主。汝去身不孤,遊魂誰敢侮?
煩惱出慈愛,憐恤生愁苦。拏姑與潤娘[48],文章泣千古。
示侄維峻[49]
爾父[50]病深時,屬餘以後事。握手奚所云?大率妻子計。
惻惻傷我心,淚落不能制。再見覆何時?肝膈生芒刺。
我到懷州來,爾父旋棄世。我言焉敢食?迎爾全家至。
爾母[51]與生母[52],女兄[53]及女弟[54]。寒暄疾病間,我憂靡不備。
天倫骨肉情,豈忍涉浮偽?爾妹齒猶稚,爾姊已有壻[55]。
仕族能讀書,琴瑟無乖戾。爾母年已衰,愛女[56]心獨細。
推愛於甥孫,殷勤受勞累。積勞不可支,纊屬[57]雙眸閉。
舉室有哭聲,歲時為家祭。孑孑爾生母,悽悽抱憂悸。
焚香拜祖宗,望爾取科第。對我作歡娛,避我垂涕泗。
我發久垂白,氣餒精神敝。平生無宦囊,惟餘書幾笥。
望爾振家聲,嚼碎書中字。勿負老人言,勉作青雲器。
示孫履泰[58]
爾本吾兄孫,今為吾子子。家庭骨肉間,有何分彼此?
我無昏夜金,藏之以授爾。西鄉二頃田,養家承祭祀。
復有千卷書,嵸巃[59]若山峙。書中有膏腴,尤非田可比。
分書與爾讀,冀爾索深旨。身將何以修?志將何以矢?
福將何以載?泰將何以履?孝弟[60]為根源,忠信作綱紀。
小學與大學,貫之以一理。爾勿負我心,吁嗟吾老矣。
悼亡四首
亡者,為吾侍姬邵氏也。姬,長洲人,性敏悟,能曲體吾意,吾與老妻皆愛憐之。素無疾,偶得寒症,三日而逝,道光元年(1821)二月十九日也。為詩以悼之。
我看青山到幾層,歸來爾骨已成冰。
膏腴莫療醫辭去,枕簟空存喚不應。
吟遍春花都有恨,割將慧劍竟誰能?
最愁檐鳥雙棲後,婢入西樓上晚燈。
知識過人多不壽,豈能長久在人間?
空幃慘目無留影,盡室傷心有淚顏。
大藥難回修短數,慧心應徹死生關。
桃花萬樹三河口[61],待爾逍遙望碧山。
朝雲墓濕桄榔[62]雨,海外蒼涼憶大蘇。
在昔多情仍繾綣,於今入夢亦模糊。
名葩忽漫隨流水,大婦[63]猶憐況老夫?
百樣春聲聽不得,樓頭更有夜啼烏。
已閉雙眸絕六根[64],春風勿厲少年魂。
清娛玉質何時軟?樊素[65]衣香不復温。
傍砌愁看斷腸草,傷懷舊舉酹花樽。
只餘一事差堪慰,喪子[66]今猶有繼孫[67]。
寄 內
仕版浮蹤化作煙,又襄予季理冰弦。
夢君圍着小兒女,此是家庭極樂天。
仲春二十八日,小兒“七十子”歲滿三週,舉家歡樂,作長句二十六韻,示吾室張恭人。兒名“維嶔”,以予年七十,始生此子,故以為乳名[68]
花以晚開固可喜,子以後結尤足貴。
當其未結未開時,爾我共知酸苦味。
朝梳短髮悵偃蹇,暮握白髯悲顦顇。
寂寂空巢無一雛,爾嘗揹我濡雙淚。
我心自知不忍言,奴婢還復為之諱。
門户淒涼吾哀矣,中心如搗恆憂碎。
小婦晚來家姓李,肝腸坦坦無軒輊。
嫁時唯着村舍衣,頭上焉知橫珠翠?
過門五載無消息,撫時更短衰翁氣。
行年倏到六十九,春樹一枝吐芳卉。
賓筵不賦弄璋[69]詩,婚嫁惟添暮年累。
爾則嬉嬉出後堂,温言軟語來安慰。
李姬寡言多厚福,應有麒麟從天墜。
心田種德況有君,得瓜得豆理不昧。
遲早有時定須來,鬼神有知天豈醉?
吉祥語出巾幗裏,姑且付之於遊戲。
孰知所言竟不食,手握《毛詩》[70]吟誕[71]寘[72]。
賓客輪蹄深巷滿,太守未歸將軍至。
既以矍鑠譽頹慵,更以英明誇幼稚。
是時閤家改顏色,鞠跽[73]斂衽謝天地。
嫡焚海外旃檀香,庶洗佛前瓶缽器。
灶嫗江南流落人,抑且揚揚快其意。
兒生忽已屆三年,堂中拜舞膝前侍。
小手初操戲劇戈,濡毫便寫龍蛇字。
試問夫人樂不樂?晚年有此歡娛事。
夫人手拍抱中兒,此是君家“七十二”[74]。
與恭人遊縹緲閣,“七十子”隨行
皓髮鬅鬙[75]染翠煙,山林眷屬兩悠然。
機投妙理心如鏡[76],案舉青雲骨欲仙。
暇逸與君酬夙約,奔馳隨我已多年。
慧兒還助遊遨興,手握丹霞[77]獻母前。
[1]劉大觀的三弟大夏,袁氏出。字禹聲,號松溪。年十六入庠生,而秀朗穎悟絕倫。六歲讀《毛詩》,日誦七百餘字。年未弱冠,補弟子員,丰神奕奕,對之如珠玉。善小楷,又能書擗窠大字,鹹目為玉堂金馬人物。而享年不永,惜哉!生於乾隆二十六年(1761)七月二十四日辰時,卒於乾隆五十年(1785)六月初八日卯時,享年二十五歲。配李氏,陶山生員聲和公女,生於乾隆二十三年(1758)十月初三日吉時生,卒於乾隆四十六年(1781)五月二十日吉時,享年二十四歲。
[2]綠綺:古琴名。傅玄《琴賦序》:“齊桓公有鳴琴曰號鍾,楚莊王有鳴琴曰繞樑,中世司馬相如有綠綺,蔡邕有焦尾,皆名器也。”後用為琴的代稱。李白《聽蜀僧浚彈琴》詩:“蜀僧抱綠綺,西下峨嵋峯。”
[3]東昌:今山東省聊城市。
[4]劉大程(1743—1819),字翼雲,號雪浦,舉孝廉方正,未出仕。著有《半舫詩文集》若干卷、《炳燭隨抄》若干卷、《漢魏六朝唐宋元明歷代詩選》若干卷,藏稿於家,未及板行,以痰疾辭世。
[5]嘉慶本,此句為“悦我心,才幾歲”。
[6]嘉慶本此處為“以我詩”。
[7]嘉慶本,此處為“古聖人”。
[8]韋家郎:指劉大觀的次女婿,安徽蕪湖縣、原任貴州布政使司約軒公長孫、張家灣通判韋公男,太學生,韋寶善。
[9]嘉慶本,此處為“閏秀人人”。
[10]乾隆甲寅歲: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
[11]嘉慶本,此處為“全”。
[12]孟賁:戰國時勇士。
[13]二豎:《左傳·成公十年》:“公疾病,求醫於秦,秦伯使醫緩為之,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後因以“二豎”稱病魔。豎,小孩。陳弘緒《與楊維節書》:“而賤恙,猶未見有霍然之勢,甚矣二豎之頑也!”
[14]嘉慶本,此處為“大”。
[15]烏帽:黑帽。唐時貴族戴烏紗帽,後來上下通用。烏紗帽後來成為閒居的常服。簡稱烏紗。
[16]澹:安靜。
[17]道光本,劉大觀將此詩刪去。
[18]道光本,劉大觀將此詩刪去。此時劉大觀所生之子,乃其簉室邵氏所生,取名“禹都”,少亡。
[19]桑梓:桑和梓是古代家宅旁邊常栽的樹木。見桑與梓,容易引起對父母的懷念。後用作故鄉的代稱。
[20]位於今河北省邯鄲市黃粱夢。北宋王安石曾寫下這樣詠黃粱夢的詩句:“邯鄲四十餘年夢,相對黃粱欲熟時。萬事只如空鳥跡,怪君強記尚能追。”自有一番感嘆。
[21]黃雪:黃色的雪。比喻黃色的花。宋楊萬里《病中七夕》詩:“蟬度清歌侑溪柳,花吹黃雪灑宮槐。”
[22]劉大觀自注:“是時,臘梅盛開。”
[23]淑人:宋徽宗時所定命婦封號,在夫人之下,碩人之上。封尚書以上官未至執政者之妻。明清為三品官之妻的封號。如封給母及祖母,稱太淑人。清又以奉國將軍之妻為淑人。
[24]忌日:父母或祖先死亡的日子。古時每逢這一天,家人忌飲酒作樂,所以叫“忌日”,也叫“忌辰”。《禮記·祭義》:“君子有終身之喪,忌日之謂也。”又,已死父母的生日叫“生忌”。
[25]髫:古時小孩下垂的頭髮,借指童年。《後漢書·優湛傳》:“髫發厲志,白首不衰。”
[26]大雅,朱氏出。字扶輪,號竹泉。行五,監生。山西候補布政司庫大使。乾隆五十五年(1790)六月十五日辰時生。配張氏,平原縣。辛卯(乾隆三十六年,1771)山東解元、原任河南温縣知縣汝安公女,乾隆五十六年(1791)二月十五日吉時生。副室範氏。生女一,無子。
[27]劉十,劉大觀的自稱,其有“劉十”篆章。
[28]劉大觀的四弟劉大均,陳氏(1748—1789)出。字平宇,號春帆,行四,附貢。生前任長蘆濟民場鹽課大使,保舉縣令,署滿城縣知縣。光緒《豐潤縣誌》卷二《職官·知縣》:“劉大均,山東邱縣附貢,道光二年任。傅以納,湖北江夏縣人。由議敍加捐,道光四年署。”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八月初七日未時生。配莊氏,廣東鶴山縣舉人、時任天津分司運同慄公三女,乾隆四十三年(1778)三月十九子時生。副室於氏。獨子維四,生女二。維四,字範之。嘉慶七年(1802)十二月二十七日子時生。
[29]弱冠:《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弱,年少。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故用以指男子二十歲左右的年齡。
[30]合巹:古代結婚儀式之一。後稱結婚為“合巹”。
[31]青樓:指妓院。李白《在水軍宴韋司馬樓船觀妓》詩:“對舞青樓妓,雙鬟白玉童。”杜牧《遣懷》詩:“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32]迂:迂腐。(言談、行事)拘泥於陳舊的準則,不適應新時代。
[33]狷:狷介,性情正直,不肯同流合污。
[34]爨:燒火煮飯。
[35]侄:指劉大觀的堂兄大鵬(1741—1808)獨子維峻,字承宗,號石巖,嘉慶六年(1801)二月二十日亥時生,時大鵬62歲。大鵬亡時,維峻年僅8歲。
[36]總角:指童年時代。
[37]兩嫂:指大鵬的繼配王氏、副配即維峻的生母陳氏。
[38]敢:不敢、豈敢的省詞。《左傳·莊公二十二年》:“敢辱高位,以速官謗。”
[39]衍慶:劉大觀嗣孫履泰之子。
[40]一蹶不振。《説苑·談叢》:“一蹶之故,卻足不行。”謂摔了一跤不敢再走路。後用作比喻一受挫折,再不能振作。
[41]王:劉大觀的原配王氏。
[42]1794年2月15日巳時,劉大觀的原配王氏卒,享年42歲。
[43]埋骨在何時:1818年秋七月。
[44]煢煢:形容孤孤單單,無依無靠。
[45]踽踽:形容一個人走路孤零零的樣子。
[46]瑚璉:古代宗廟中盛黍稷的禮器。用以比喻人有立朝執政的才能。
[47]晉昌《戎旃遣興草》卷二《和松嵐劉刺史悼女原韻,即以寄慰》詩云:“父母相依幾十春,膝前那可喪斯人?柏舟自誓心無愧,泉壤誰憐命不辰?何處還尋隔世願?此生原少百年身。掌珠已墮肝腸裂,骨肉情深定有因。”“鸞分鳳拆負青春,天意應憐薄命人。何事能消離別恨?嬌花易度豔陽辰。莫愁寂寞歸來日,要慰林泉老去身。寄語風流賢刺史,好收雙淚認前因。”
[48]劉大觀自注:“韓昌黎女拏有壙銘,並有詩云:‘致汝無辜由我罪,百年慚痛淚闌干。’陸放翁女潤《墓誌》雲:‘予痛甚!灑淚棺衾間,曰:以是送吾女者。聞者皆慟哭。’”
[49]維峻,劉大觀堂兄大鵬之獨子。字承宗,號石巖,嘉慶六年(1801)二月二十日亥時生。配張氏,陶山鎦家堡善政公女,嘉慶六年(1801)四月二十日戌時生,見後。
[50]指劉大觀堂兄大鵬。字志南,號摩雲、增生、川運,例捐從九品,未出仕。性豪爽,喜揮霍,處鄉黨間,常為人排解糾紛,無不推服者。又喜遊遨於兩粵(廣東、廣西)、餘杭姑蘇,得山水倩麗處,輒呼朋聚飲,或至累日。吳越間悉稱摩雲先生,為曠達之士。乾隆六年(1741)五月二十二日亥時生,卒於嘉慶十三年(1808)十二月十九日辰時,享年70歲。
[51]爾母:指大鵬繼配王氏,曲周縣庠生鴻飛公女,生於乾隆十一年(1746)十月十五日丑時,卒於嘉慶二十四年(1819)十月二十一日寅時,享年74歲。大鵬元配徐氏,翟孝樓庠生挹茲公次女,生於乾隆五年(1740)某月某日,卒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十一月十八日,享年21歲。
[52]生母:指大鵬副配陳氏,廩膳生陳鳳翥女。
[53]女兄:即姐姐。適河南修武縣甲辰(1784)科進士、原任廣東鹽運使司雍北趙公五男。
[54]女弟:即妹妹。適處未詳。
[55]壻:同“婿”。
[56]女:同“汝”,你。
[57]纊屬:即屬纊。用新綿置臨死的人鼻前,驗其是否斷氣。《禮記·喪大記》:“疾病,男女改服,屬纊以俟絕氣。”鄭玄注:“纊,今之新綿,易動搖,置鼻之上以為候。”後因以為疾病臨危的代稱。如:屬纊之際。
[58]履泰:乃大觀的長兄大程(雪浦)的長子維鏞的次子,出繼給早年劉大觀的少亡子禹都。配張氏。生子二:衍慶、衍福。
[59]嵸巃:即“巃嵸”。高聳貌。
[60]孝弟:亦作“孝悌”。儒家倫理思想。《論語·學而》:“其為人也孝弟。”朱熹注:“善事父母為孝,善事兄長為弟。”
[61]劉大觀自注:“三河口為餘異日埋骨處。”位於今河南省濟源市軹城鎮趙禮莊附近。
[62]桄榔:常綠喬木,羽狀複葉,肉穗花序,果實倒圓錐形,有辣味。產在熱帶地方。莖中的髓可以制澱粉,葉柄的纖維可制繩。
[63]大婦:舊時稱正妻為“大婦”,妾為“小婦”。指劉大觀元配王氏病逝三年後,繼配的張氏。
[64]六根:佛教指眼、耳、鼻、舌、身意,認為這六者是罪孽的根源。
[65]樊素:樊素、小蠻,唐白居易之二妾名。白有詩云:“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
[66]喪子:指劉大觀的早年夭折子禹都,為邵氏所出。
[67]繼孫:指劉大觀的早喪子禹都的嗣子履泰,已先後育有衍慶、衍福二子。
[68]《清詩紀事·乾隆朝卷》第7078頁,不僅此詩題為《‘七十子’歲滿三週,得長句示內》,而且只有“兒生忽已屆三年,堂中拜舞膝前侍。小手初操戲劇戈,濡毫便寫龍蛇字。試問夫人樂不樂?晚年有此歡娛事。夫人手拍抱中兒,此是君家七十二。”篇尾具:“潘煥龍《卧園詩話》:‘山左劉松嵐(大觀)先生掌覃懷書院,年七十始得子,七十二又生一子,有《七十子歲滿三週,得長句示內》雲’。”
[69]弄璋:璋,一種玉器。《詩·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載寢之牀,載衣之裳,載弄之璋。”鄭玄箋:“男子而玩以璋者,欲其比德焉。”意謂兒子將來有玉一樣的品德。後因稱生男為“弄璋”。白居易《崔侍御以詩見示因以二絕和之》:“弄璋詩句多才思,愁煞無兒老鄧攸。”
[70]《毛詩》:《詩》古文學派。相傳為西漢初毛亨和毛萇所傳。據稱其學出自孔子弟子子夏。《漢書·藝文志》著錄《毛詩》二十九卷、《毛詩故訓傳》三十卷。《毛詩》在西漢時未立於學官。東漢時鄭眾賈逵馬融鄭玄等都治《毛詩》。鄭玄曾為作《箋》。魏晉以後,今文三家詩散亡或無傳者,《毛詩》獨盛。至唐孔穎達定《五經正義》,《詩》取毛、鄭,更為後世所宗尚。宋代始有人懷疑出於子夏之説是偽託。清儒治《毛詩》的頗多,以陳奐《詩毛氏傳疏》較為詳備。
[71]誕:荒誕,不合情理。
[72]寘:放置。
[73]跽:上身挺直,雙膝着地。
[74]劉大觀自注:“次子維崎,乳名‘七十二’。” 1824年,甲申,道光四年,時年72歲的大觀,又喜添子,取名“維崎”。 維崎,字小松。亦系李氏出。
[75]鬅鬙:頭髮散亂的樣子。
[76]劉大觀自注:“恭人云:‘遠山近水、村落桑麻,都在目前。到此來,萬慮皆空。’”
[77]劉大觀自注:“是時,榴花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