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大榮

(革命烈士)

鎖定
犧牲日期:1930年 出生於中醫之家。曾就讀於長沙長郡中學。畢業後在瀏陽縣官渡、達滸等地小學任教。1925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 [1] 
中文名
劉大榮
別    名
原名張運鴻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1年
逝世日期
1930年
畢業院校
省城長郡中學
職    業
革命者
出生地
湖南省瀏陽縣船倉鄉大塘村
性 別
籍 貫
湖南瀏陽

劉大榮人物生平

隨後以個人身份加入中國國民黨。1926年秋,當選為國民黨瀏陽縣高坪區黨部執行委員,兼任瀏陽縣高坪區農民特派員,領導了高坪區的農民運動。1927年“馬日事變”後,遵照中共瀏陽縣委的指示,帶領區農民自衞軍參加了攻打長沙的戰鬥。1928年3月,參加瀏東遊擊隊,隨張啓龍、李貞等戰鬥在南鄉交界的丙馬嶺等地。1929年春,任中共瀏陽縣委書記。隨即領導全縣貧苦農民開展年關抗租抗債鬥爭取得勝利。同時大力發展共產黨組織和游擊隊、赤衞隊,並先後建立了9個區的蘇維埃政權。同年冬,被增選為中共湖南省委候補委員。1930年3月下旬,調任中共湖南省委秘書長。曾扮成人力車伕和小商販,走街穿巷從事工人運動,並具體領導長沙湖南第一紗廠的工運工作,使遭到殘酷鎮壓而沉寂已久的第一紗廠黨團組織活動和工人運動,重新活躍起來。同年8月初,紅三軍團從長沙城撤退時,奉命指揮瀏陽赤衞軍向東屯渡方向撤退。在撤退過程中,為了尋找未能跟上部隊的幾百名預備兵,在瀏陽河下游與敵軍相遇 [1]  ,不幸中彈犧牲 [2] 

劉大榮人物事蹟

1923年春,劉大榮參加了瀏陽東鄉青年張啓龍等組織以文會友的“以文社”,大力推廣新文化和舉辦平民夜校,以啓迪民智,改變社會風尚。1925年冬,他由張啓龍、李玖銘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為便於開展工作,他又以個人身份加入中國國民黨。1926年秋,他當選為國民黨瀏陽縣高坪區黨部執行委員和農運特派員。大革命高漲時,劉大榮領導高坪區農民,把民憤最大的惡霸地主陳常庚和魚肉鄉里的訟棍貝炳初等抓來遊街示眾,大規模開展減租減息、退押、禁煙查賭和清算貪污等鬥爭。在短時間內,高坪區的面貌為之一新。 [3] 
長沙馬日事變爆發後,距長沙僅89公里的瀏陽縣的局勢頓時緊張起來,一些反動分子蠢蠢欲動。 [3] 
1927年5月25日,當時擔任國民黨瀏陽縣高坪區黨部執行委員、高坪區農運特派員、共產黨員的劉大榮正在召集全區共產黨員、農協骨幹開會,部署大家做好準備,要向一切反革命分子發動反攻。這時,台上突然鑽出兩個被大土豪收買的流氓打手,用長圍巾套住他的脖子,一邊往台下拖,一邊獰笑着説:“現在這講台輪不到你站了……”他的二弟張運沂見狀,一個箭步跳上台去,幾拳把其中一個打手擊倒在地。接着,蜂擁而上的羣眾,把這兩個傢伙捆了起來,嚇得站在會場外面準備鬧事的流氓都偷偷溜走了。 [3] 
面對敵人的猖狂挑釁,劉大榮毫不退卻,積極着手組織農民武裝。遵照中共瀏陽縣委的指示,他和李志民、李家典等人帶領全區農民自衞軍,繞過蕉溪嶺,直下永安市,參加了攻打長沙的戰鬥。 [3] 
進攻長沙的農軍撤退以後,瀏陽的白色恐怖日益嚴重起來。7月中旬,瀏陽大地痞鄭寶道帶領國民黨軍隊和“鏟共”隊竄入高坪地區,到處殺人放火,姦淫擄搶,使得鄧子封、貝星航和胡少伍等共產黨人及一些農會骨幹先後遇難,劉大榮兄弟也被懸賞緝拿。為了避免損失,他與弟弟佈置和掩護了許多同志安全轉移。 [3] 
劉大榮在反動軍隊和“鏟共”隊撤走後,為了替自己的同志報仇,懲辦屠殺鄉親的地痞鄭寶道,利用被殺害的鄧子封與鄭寶道有過師生關係,發動死者家屬及羣眾聯名以殘害無辜教師的罪名控告鄭寶道。當地有名望的紳士、省參議員貝允昕等也出來主持公道,終於迫使縣府當局同意,將鄭寶道捕獲歸案,最後終被處決。劉大榮這種機智靈活、獨特的鬥爭方式,得到了當地老百姓的讚揚。 [3] 
1928年3月,劉大榮參加了瀏東遊擊隊,隨張啓龍、李貞等戰鬥在南鄉交界的丙馬嶺等地。1929年春,湘贛邊特委改組瀏陽縣委,劉大榮受命於危難之際,擔任了縣委書記。 [3] 
這年年關將至,地主土豪如狼似虎地逼租追債,窮苦老百姓怨聲載道,苦不堪言。劉大榮看準時機,及時組織和發動羣眾,利用舊曆年關,進行抗租抗債的鬥爭。他代表赤色農會起草了一份抗租抗債的佈告,四處散發張貼,警告土豪劣紳,不要乘人之危,逼迫窮人過不了年,提出了:“誰逼債就殺誰”的口號。對一些一意孤行,硬向老百姓逼租逼債的首惡分子,他組織武裝堅決鎮壓,並在罪狀上寫着:“請看逼租逼債的下場!”這樣一來,使高坪區的貧苦農民終於安安穩穩過上了一個好年。農民兄弟興高采烈地説:“共產黨領導抗租抗債,才真是為我們窮人辦事呀!”中共湖南省委巡視員在寫給省委的報告中評價説:“這次抗租的結果,使瀏陽一、二、五、六、八各區所收成績不少。大多數農民沒有送租,所收的穀子全為自得,所以農民對農會及黨的信仰是很好的。” [3] 
在1930年解決春荒的鬥爭中,劉大榮也是採取動員富户捐糧救荒,然後對為富不仁、鎖倉閉糶的分子施加壓力,佈置鄉鎮各地將寫着:“谷價漲到三塊三,土豪的腦袋用籮擔”等標語到處張貼,迫使一些富户不得不開倉平糶,使這年春荒得到緩和,有利農民搞好春耕生產。 [3] 
劉大榮領導這些鬥爭的勝利,使窮苦農民看到了眼前的光明,前來要求加入工會、農會的人一天比一天多了起來。黨組織也如雨後春筍般恢復和發展起來,全縣有九個區委,一個特委、100多個黨支部先後重新組建,黨員發展到2400人。全縣九個區在轟轟烈烈建立起蘇維埃政權的基礎上,游擊隊和赤衞隊也得到壯大,每個區設立了區聯隊,每隊有槍五支。在瀏陽縣官渡設置了縣赤衞軍總隊部,有槍30餘支,地主惡霸聞之膽顫心驚。 [3] 
中共湘贛邊特委和湖南省委對劉大榮領導瀏陽縣委所取得的成績,多次給予肯定和表揚,認為他是一個有理論修養、工作能力強和經驗相當豐富的優秀領導幹部。1929年冬,他被增選為省委候補委員,兼瀏陽縣委書記。1930年3月下旬,由於工作的需要,他調任湖南省委秘書長,同時具體領導長沙湖南第一紗廠的工運工作。 [3] 
劉大榮到長沙後,住在韭菜園李玖銘家裏。為了適應環境,他租來一輛黃包車,以拉車為掩護,穿街走巷,接觸和了解各方面的情況。他還裝扮成小販,過湘江河到第一紗廠叫賣,廣泛接觸工人,從他們中間物色和發展黨員、團員,培養工會積極分子。經過他三四個月的辛勤努力,使因遭到殘酷鎮壓而沉寂已久的第一紗廠黨團組織活動和工人運動,又逐漸重新活躍起來。 [3] 
1930年7月27日,瀏陽、平江等縣工農武裝隨紅三軍團攻入長沙,國民黨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鍵倉惶逃往沅江。10天以後,由於國民黨調集重兵進行反撲,紅三軍團撤出長沙。 [3] 
中共湖南省委派遣劉大榮指揮瀏陽赤衞軍向東屯渡方向撤退。在密集的槍聲中,大部分赤衞軍過了瀏陽河後,卻發現準備編入紅三軍團的幾百名預備兵還沒有過河。大家焦急萬分。這時,劉大榮不顧安危,立即帶着兩名赤衞隊員過河去找。他根據打聽的消息,先找到湖積渡(今長沙烈士公園附近),卻不見預備兵隊伍,只見瀏陽河下游有一隻大木船上插有紅旗。他誤以為是自己的部隊,便迎向前去。誰知跑進一看,方知船上都是國民黨政府陳光中的部隊,是打着紅旗誘捕紅軍的。劉大榮見情形不對,馬上拔槍向船上射擊,當場打死兩個敵兵,但他和一名赤衞隊員也中彈犧牲,時年29歲。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