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叢強

鎖定
劉叢強,1955年9月11日出生於貴州省遵義市,地球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愛丁堡皇家學會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4] 天津大學地球系統科學學院首任院長 [7] 
劉叢強於1982年從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畢業;1984年獲得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理學碩士學位,之後留所工作;1986年留學日本,在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做訪問學者;1991年獲得日本東京大學理學部博士學位;1991年至1994年擔任日本科學技術廳理化學研究所基礎科學特別研究員;1993年破格晉升為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並被批准為博士生導師;1994年入選首批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1996年辭去副教授職務回國,同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1998年至2009年擔任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所長;2004年兼任水資源與水環境重點實驗室主任;2011年擔任環境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18]  ;2013年至2018年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 [11]  ;2015年擔任天津大學表層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首任院長;2017年當選愛丁堡皇家學會外籍院士 [3]  ;2020年擔任天津大學地球系統科學學院首任院長 [12] 
劉叢強主要從事地表地球化學過程及其生態環境效應和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學基礎理論和應用方面的系統研究 [1] 
中文名
劉叢強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貴州省遵義市
出生日期
1955年9月11日
畢業院校
日本東京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生物地球化學過程與地表物質循環——西南喀斯特流域侵蝕與生源要素循環》
主要成就
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劉叢強人物經歷

劉叢強
劉叢強(8張)
1955年9月11日,劉叢強出生於貴州省遵義市。
1975年9月,進入遵義農校(現遵義職業技術學院)學習植物栽培專業 [6] 
1978年2月—1982年2月,就讀於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岩石礦物地球化學專業,畢業並獲得理學學士學位。
1982年2月—1984年12月,就讀於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礦牀地球化學專業,畢業並獲得理學碩士學位。
1984年12月—1986年4月,擔任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1986年5月—1987年4月,在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做訪問學者。
1988年4月—1991年4月,就讀於日本東京大學理學部化學系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學專業,畢業並獲得博士學位。
1991年4月—1994年4月,擔任日本科學技術廳理化學研究所基礎科學特別研究員。
1993年5月,破格晉升為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並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博士生導師。
劉叢強
劉叢強(2張)
1994年11月,入選首批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
1994年4月—1996年10月,擔任日本國立電氣通信大學化學系副教授。
1996年11月,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家基金資助。
1997年7月—1998年7月,擔任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常務副所長。
1998年7月—2009年9月,擔任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所長。
1998年4月—2000年4月,擔任國家攀登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
2004年10月,應邀主持籌建天津師範大學與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聯合共建水資源與水環境重點實驗室,兼任實驗室主任 [5] 
2006年10月,擔任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
2011年11月,擔任環境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2011年12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2] 
2013年2月—2018年2月,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
2015年,為復建天津大學地學專業,主持建立天津大學表層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擔任首任院長。
2020年,擔任天津大學地球系統科學學院首任院長 [7] 

劉叢強主要成就

劉叢強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劉叢強主要在喀斯特區域地表地球化學過程及其生態環境效應、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學基礎理論和應用兩個方向進行了系統研究並取得突出成就。研究揭示了喀斯特流域養分生物地球化學耦合作用機制和循環規律、流域化學侵蝕與地質和生態系統之間的關係、人為活動影響喀斯特流域養分自然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機制並提出流域硫和氮循環影響碳循環及其温室氣體源—匯效應的觀點,有關研究豐富了傳統表生地球化學理論。對地表和地球深部固體—流體體系稀土元素分配規律的研究豐富並發展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學理論;在利用多種同位素與微量元素對地表和地球內部地球化學過程和物源示蹤研究方面做出了特色突出的系列重要成果 [4] 
  • 學術論著
截至2020年11月,劉叢強發表國際SCI收錄論文170餘篇;發表中文核心期刊論文300餘篇;合著專著5部 [8] 
出版時間
名稱
作者
出版社
1999年
《雲南老王寨金礦區煌斑岩成因及其與金礦化的關係》
黃智龍,劉叢強,朱成明等著
北京:地質出版社
2003年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and Socio-economic Issues: A hand book》
Liu, C.-Q.(Editor), Zhao, Z.H., Xiao, T.F., Guha J.
Guiyang, Guizhou,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blishing House
2004年
《地幔流體及其成礦作用——以四川冕寧稀土礦牀為例》
劉叢強,黃智龍,許成,張鴻翔等著
北京:地質出版社
2007年
《生物地球化學過程與地表物質循環——西南喀斯特流域侵蝕與生源要素循環》
劉叢強等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9年
《生物地球化學過程與地表物質循環——西南喀斯特土壤—植被系統生源要素循環》
劉叢強等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7] 
  • 科研項目
項目時間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1995年1月
地質流體作用地球化學—水/巖作用的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學研究
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項目
1997年1月
流體/岩石反應體系中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學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家基金項目
1998年4月
地質流體作用及其成礦效應研究
國家攀登預選項目(首席科學家)
2000年8月
西南烏江流域物質的水文地球化學循環及其環境效應
中國科學院重要方向創新項目(首席科學家)
2004年11月
喀斯特典型小流域土壤—植被系統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及其生態環境效應
中國科學院重要方向創新項目(首席科學家)
2006年
西南喀斯特山地石漠化與適應性生態系統調控
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
2006年—2010年
地表地球化學過程與環境效應
中國科學院海外合作伙伴計劃(負責人)
2006年—2010年
西南喀斯特山地石漠化與適應性生態系統調控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
2007年—2010年
烏江水能開發對流域水環境影響的因素辨識及其表徵體系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負責人)
2007年—2010年
西南喀斯特生態系統退化機制與適應性修復試驗示範研究
中國科學院西部行動計劃項目(負責人)
2008年—2010年
西南喀斯特流域物質循環的生物地球化學過程與生態環境效應
國家基金委創新研究羣體項目(負責人)
2010年
中國大陸主要流域風化(侵蝕)與碳循環——地表水地球化學研究
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負責人)
2011年
氣候因素控制下的花崗岩風化成土過程和風化殼物質遷移轉化規律—Li、B和Si同位素示蹤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項目(負責人)
2012年
青藏高原及其東部周邊剝蝕風化過程的構造—氣候等控制機理和全球變化意義研究
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國際合作項目(負責人) [4] 
  • 科研成果獎勵
獲獎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1994年8月
中國新生代火山岩年代學與地球化學
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排名第7)
2002年10月
中國新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學及其地幔源區特徵
貴州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負責)
2004年10月
喀斯特(烏江)流域物質的水文地球化學循環及其環境效應
貴州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負責) [4] 

劉叢強人才培養

  • 教育諫言
2012年,劉叢強接受中國青年網記者採訪時説,“越是經濟欠發達的地區,越要重視科技,科技人才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主要力量,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人力資源。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既應大力培養科技領軍人才,又應注重培養和激勵青年科技人才,使他們儘快成長、擔當重任。”“做到這一點,關鍵在於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激勵制度,在正確選拔與評價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同時提供正確的科研導向,在監控績效的同時激發創造力與活力,保障青年科技人才有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14] 
  • 招生信息
劉叢強的招生專業為:地球化學、地球生物學;招生方向為:環境地球化學、環境科學、環境地球化學、環境科學 [19] 

劉叢強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90年8月
第三屆侯德封獎
1998年
貴州省省管專家

2000年6月
貴州省先進工作者稱號(勞動模範)

2001年2月
中國科學院研究所優秀領導班子獎

2003年2月
貴州省優秀科技工作者(記一等功)

2003年3月
首屆中國科學院創新文化建設先進個人
中國科學院
2004年
2007年
貴州省首批核心專家

2011年
貴州黔靈科技貢獻獎 [17] 

2011年12月
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6年
國際地球化學學會會士
國際地球化學學會 [9]  [16] 
2017年2月
愛丁堡皇家學會外籍院士
愛丁堡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 of Edinburgh) [3] 

劉叢強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98年6月
《中國地球化學學報(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副主編
2001年7月—2011年5月
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第六、七屆理事長
2001年2月
第四屆國際地圈生物圈計劃中國委員會(CNC-IGBP)委員
2002年10月
2012年11月
2018年3月—2023年3月

貴州省第十屆和第十一屆人大代表

中國共產黨貴州省第十一次代表大會代表


中國地質學會同位素地質專業委員副主任

美國地球物理聯合委員會(AGU)會員

美國地球化學學會會員

國際地球化學和宇宙化學學會(IAGC)會員



昆明理工大學兼職教授

浙江大學兼職教授

《中國地球化學學報(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主編

礦物學報》編委


地球化學》編委

湖泊科學》編委

《大地構造與成礦》編委

岩石學報》編委

地球科學進展》編委 [4] 

劉叢強個人生活

  • 興趣愛好
劉叢強擅長書法、繪畫,也頗有音樂天賦,閒時吹吹笛子、拉拉二胡,歌唱得也不錯,還打得一手好乒乓球。他幾乎每天都是在凌晨1點左右才休息 [15] 

劉叢強人物評價

劉叢強在天津師範大學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5] (天津師範大學水資源與水環境重點實驗室評)
劉叢強多才多藝、通理擅文、酷愛運動、親切幽默 [15] (《天津日報》評)
劉叢強在地表地球化學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 [16] (國際地球化學學會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