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北海

鎖定
劉北海,雲南西疇人。上校團長。雲南講武堂第十七期步科畢業。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五十八軍新編十師第二旅第四團上校團長。1938年武漢失守後,日軍第11師團繼續南犯。11月1日,第五十八軍奉命開抵鄂南崇陽禦敵。第四團奉命扼守桂口市黃十嶺一線。敵以飛機、大炮、坦克猛攻守軍陣地,劉率本團與敵血戰數日,屢挫強敵。8日下午3時,在陣地指揮作戰時,不幸頭部中彈壯烈殉國。同時犧牲的有排長李坤甫、陳春坤、張繼忠、少尉書記江宏煌等多人。 [1] 
中文名
劉北海
別    名
文超
民    族
漢族
逝世日期
1938年
出生地
雲南省西疇縣

目錄

劉北海人物生平

劉北海(1897~1938),名文超,西疇西灑鎮英代村人。幼聰穎,入私墊,勤奮好學,得開廣地區名士楊必昌教誨,品學日臻長進。中學畢業後考入雲南講武學堂第十七期步科,學習成績優異,畢業後先後在昆明、成都、武漢、開封、上海等軍校或部隊任教官、參謀等軍職。 [2] 
1932年,日本海軍陸戰隊佔領天通庵車站,並向北站、江灣、吳淞等地進攻。駐淞滬十九路軍態起抗戰,劉北海出任抗日學生軍大隊長,參加保衞上海戰鬥。後因十九路軍孤立無報撤退,上海淪陷。劉北海輾轉又到四川成都劉文輝部任軍職。紅軍長征北上入四川,川軍奉令堵截。劉北海眼看國難當頭,河山破碎,不願與紅軍作戰,遂藉故攜春回西疇老家,查賣產業,籌措資金和文山王景如辦大型抽水站灌溉農田。1936年水利工程動工,1937年底主體工程已基本建成。適國共合作,抗日統一戰線形成,全國抗戰情緒十分高漲。雲南已於1937年5月組建六十軍出師抗日,後又組建五十八軍,當局令劉火速赴屋報到。北海接令後對其家人説:“現國難當頭,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為軍人。當報效國家,疆場殺敵,挽救民族危亡,盡炎黃子孫責任。所辦實業你們照料。”遂毅然於1938年初夏至昆報到。 [2] 
五十八軍建成,劉北海被任命為新編十師二旅四團上校團長。劉率全團官兵進行緊張訓練,常以平型關大捷、上海保衞戰、六十軍台兒莊英勇戰鬥等事連激勵官兵,立志收復祖國河山併為滇軍增光。1938年8月,五十八軍由昆出發,劉北海行軍中對部屬要求其產,不許擾民。有一連長在派壯丁中藉口向羣眾索要錢財,劉知道後開會宣佈將此連長降為士兵,並責令退還所索之財,以觀後效。此舉百姓讚譽,全體官兵折服。 [2] 
1938年8月,五十八軍由昆出發。劉北海對部屬要求甚嚴,不許擾民。有一連長在派壯丁時向羣眾索要錢財,劉知道後開會宣佈將該連長降為士兵,並責令退還所索錢財,為百姓讚譽。官兵折服。 [3] 
武漢失守後,日寇第十一師團笠原信雄部沿粵漢線繼續南犯。1938年11月1日,五十八軍開往通城東北的崇陽阻擊敵人。劉北海奉命率部扼守桂口市黃土嶺一線,他到達指定位置後,隨即投入緊張的備戰。日軍出動飛機、坦克,配合大炮猛攻我軍陣地,劉北海率部與日寇血戰數日,戰況十分慘烈。陣地上“槍彈炮彈,織成一片火網,敵我雙方在網裏一會兒進、一會兒退,倒的倒下,血肉在空中飛舞。我軍傷亡營連排長30餘人,士兵500多,敵方傷亡更為慘重”。
11月8日下午3時,劉北海站在陣地最前沿半身塹壕內指揮部隊與敵作戰,被日寇槍彈擊中頭部,壯烈犧牲,少尉書記江宏煌也同時陣亡。廣大官兵義憤填膺,對日寇無比仇恨,士兵們高呼“為劉團長報仇”,揮淚舉槍,英勇殺敵:一連排長李坤甫、陳春坤等阻擊沿崇通公路(崇陽至通城)南犯的敵人,終因寡不敵眾,以身殉國;機槍二連排長張繼忠帶領全排士兵與日寇激戰兩天兩夜,在完成掩護全軍陣地轉移的任務後,犧牲在敵人橫衝直撞的戰車下。劉北海壯烈殉國後,蔣介石發出唁電,追授劉北海陸軍少將軍銜。西疇縣政府在縣中學南、金鐘山前搭起臨時高台,召開追悼大會,有數千民眾參加。主席台中央安放劉北海佩帶少將軍銜的遺像,西疇各界知名人士、劉北海親屬參加追悼會。
1984年12月27日,雲南省人民政府追認劉北海為烈士。
1988年,西疇縣人民政府在本縣烈士陵園內為劉北海建墓立碑,緬懷抗日英魂。
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佈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羣體名錄。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