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勃

(膠東著名書法家、主編《西園月刊》)

鎖定
劉勃(1880--1959)字季庵,原名玉亳,別號飛簾居士,簡山村人(舊屬海陽)。光緒29年(公元1903年)癸卯拔貢。博學能文,擅長書法。他的作品運筆蒼勁,結構嚴謹。草書更為絕妙,所書“十七帖”,縱橫馳騁,不拘繩墨,深得右軍神韻。當時推為縣內書法第一,同時稱譽膠東。今英靈山東志門的橫額“浩氣常存”為其遺墨。民國20年(公元1931年)在鳳城主編《西園月刊》圖文並茂,雅俗共賞。劉勃不但善書善文,且薦其民族氣節。日寇佔煙台,偽巿政府遣人請他到維詩會任職,劉勃璜眉冷對,嚴詞拒絕。人民政府對其高潔行為頒表讚許,解故後贈給生活費助劉勃安度晚年。 [1] 
中文名
劉勃
國    籍
中國
籍    貫
海陽尚山村(今屬乳山市)
出生日期
1880年
逝世日期
1959年
出生地
尚山村(今屬乳山縣)
原    名
玉亳
別    號
飛簾居士
季庵

目錄

劉勃人物生平

劉勃(1880——1959)原名玉毫,別號飛簾居士。膠東社會名人。祖居海陽尚山村(今屬乳山市),家道富裕。“戊戌變法”深刻影響其思想,在縣學與鞠國香等結成瓊林讀書會,明習詩文,暗倡維新。譚嗣同殉難忌辰,蘇林文借祭忠魂,宜傳維新。知縣凌鈸曾聞訊,指責劉勃不守本分,意欲加罪。劉勃傲然相對:“甘當六君子,羞作一懦夫”。知縣大怒,下獄禁錮。士林共憤,齊赴縣衙請願。官懼眾威,被迫釋放劉勃,准許集會。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劉勃考中拔貢,與其父有仇隙的人惶惶不安。劉勃笑登仇家之門,温語陳述是非,敦睦宗族,深受鄉里敬重。1915年,袁世凱復闢帝制,劉勃憤撰《討袁檄》,印成傳單,散發至青島、濟南、煙台威海等地,凝動一時。劉勃曾任軍閥孫傳芳的移書長,因政見分歧,時常發生爭執。1926年北伐戰爭開始後,上海工人舉行武裝起義。孫傳芳擬予鎮壓,劉勃諫阻:“蘇、浙、閩、統、賴歸將車學強上問踞海防門户,工人為滬埠根基,若動其本,念失東服屏障”。孫傳芳疑忌,將劉勃軟禁軍中。身處逆境,仍作文吟詩以言志,曾著《中華統一論》兩篇,賦詩多首。後,孫傳芳失敗,劉勃獲釋歸裏。1928年,劉勃在海陽縣尚山村興辦國學專修科,教習初中國文、數學、英文,時論、歷史、世界地理等,方圓50裏,慕名前來就讀者甚多。他講解深透,系統清晰,且不拘古訓,尤能抒發新的學術思想。由於他以立志,勤學、正派、儉樸。務實為治學之風,故造就的學生多品學兼優。1934年,劉勃任海陽縣誌館襄賽,與鞠國香等續修《海陽縣誌》。他廣徵博採,並進行實地考察,夜以繼日,為志書告成費盡心血。1939年前後,國民黨投降派司令趙保原、秦毓堂、鄭維屏等慕劉勃之名,皆欲將其羅為門下。劉均鄙而嚴絕,吟菊抒志:“抱香傲霜枝,恥落污濁地。”國民黨魯東行署主任李先良駐牟平大龍口時,登門禮聘。劉勃聞李先良博學多才,非一般武夫可比,遂應聘。一次召開黨、政、軍、民大會,李先良欲借劉勃名望,請其發表演講,宜傳曲線救國,粉飾其親日,反共的嘴臉。劉勃認清其面目,當場佯允,登台後則大講岳飛抗金事蹟,最後高唱一曲《滿江紅》拂袖而去。1940年,劉勃困居煙台,偽道尹張化南聘他為秘書,被其拒絕。
劉勃是膠東著名的書法家。他幼臨趙孟短,後摹柳公權,故正楷圓化猷勁;漢隸雖臨張遷,但有創新;鐘鼎篆書頗有功底,草書尤為擅長,筆力剛勁,揮墨超俗。建國後,在煙台文史研究會工作。1959年病逝。遺作有《捫蝨叢談》《滄桑回顧錄》《戎馬春秋》《字説一得》等。 [2] 
參考資料
  • 1.    海陽縣文化志編纂委員會.海陽縣文化志/第二十章 人物:不詳,1992年03月:213
  • 2.    煙台市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煙台人物誌》/傳記:華齡出版社,1998年07月: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