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則淵

鎖定
劉則淵(1940年5月8日—2020年2月8日),男,漢族,出生於湖北恩施,中國共產黨黨員,科學學與技術哲學專家,大連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首任院長、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1] 
劉則淵於1952—1954年、1954—1957年在湖北恩施完成初中和高中學業;1957—1962年在大連工學院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學習,畢業後留校任教,從事金相熱處理的教學、科研和實驗工作;1964—1977年任金相熱處理實驗室副主任;1978年起,從事科技哲學、科學學與科技管理、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戰略學、科技史等的教學科研工作,先後被評為講師、副教授、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1978年開始,歷任自然辯證法教研室副主任、科學學教研室主任、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等職。2020年2月8日在大連逝世,享年80歲。 [2] 
劉則淵教授主要從事科學學、科學計量學、科技管理學、發展戰略學和技術哲學研究。 [1] 
中文名
劉則淵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湖北恩施
出生日期
1940年5月8日
逝世日期
2020年2月8日
畢業院校
大連工學院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劉則淵人物生平

1940年5月8日,劉則淵出生於湖北恩施。
1952年2月,考入恩施初中。
1954年8月,提前半年初中畢業。
1954年至1957年,就讀於恩施高中。
1957年至1962年,在大連工學院(今大連理工大學)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學習,畢業後留校任教,從事金相熱處理方向的教學、科研和實驗工作。
1964年至1977年,任金相熱處理實驗室副主任。
1978年後,開始從事科學技術哲學、科學學與科技管理、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戰略學等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1978年至1983年,擔任大連工學院自然辯證法教研室副主任、講師。
1984年至1990年,擔任科學學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1991年至1999年,擔任大連理工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教授。
1999年,領導創建了大連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並擔任院長至2002年。
1999年至2010年,擔任大連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2004年,與德國科學計量學家克雷奇默博士創建創辦大連理工大學網絡—信息—科學—經濟計量實驗室(WISE實驗室)並擔任主任。
2004年至2010年,擔任“985工程”教育部創新基地和遼寧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大連理工大學科技倫理與科技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2009年,與世界信息可視化專家共同創辦知識可視化與科學發現聯合研究所並任中方所長。
2011年,退休。
2020年2月8日,在大連逝世,享年80歲。 [3] 

劉則淵主要成就

劉則淵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劉則淵首先提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學學理論體系,首先提出知識計量學的新學科概念,率先在中國命名和引入科學知識圖譜,把中國科學學和科學計量學推進到新的階段,進入國際學術前沿。他在馬克思的技術哲學思想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先提出技術哲學的倫理轉向問題;投身改革開放的實踐中,開展中國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研究,在發展戰略理論、新經濟長波預測、知識經濟理論和知識價值論、生態經濟研究前沿等領域,提出了若干新的見解,為大連的改革開放與發展戰略提出重要建議。 [1]  [3] 
  • 學術論著
截至2019年6月,劉則淵在中國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及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200多篇,出版學術專著、譯著、編著20多部。主要代表作有:論文《近代世界哲學高潮和科學中心關係的歷史考查》(科研管理,1981,2)和《科學學理論體系建構的思考》(科學學研究,2006,1)等;著作《技術開發原理與方法》(1986)、《發展戰略學》(1988)、《現代科學技術與發展導論》(2003,2011)、《科學知識圖譜:方法與應用》(2008)、《技術科學前沿圖譜與強國戰略》(2011)和《生態城市前沿探索》(2011)等,主編“知識計量與知識圖譜”叢書二輯共10冊,合著《德國技術哲學簡史》和合作譯著《偉大發現的一天》於2019年正式出版。 [13] 
劉則淵曾接連在在哲學領域的刊物《哲學研究》《哲學動態》《自然辯證法研究》上發表了大量成果,比如他撰寫的“觀察的實踐意義”“關於自然觀範疇體系的探索”“系統範疇的再思考”等重要論文,探討“自然”“系統”“觀察”“實踐”等純粹的哲學範疇;他還對馬克思的技術哲學思想進行了深入探索,發表了“馬克思和卡普:工程學傳統的技術哲學比較”“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觀的新發展”等論文;對德國技術哲學研究,發表了一些有影響的學術成果,如“現代科學改變了世界統一圖景”“唯物主義形式和科學世界圖景”“德國技術哲學發展歷史的中德對話”等學術論文。2011年退休以後,仍筆耕不輟,每年發表2至3篇高水平學術論文。 [13]  [15] 
  • 社科項目
截至2020年2月,劉則淵率領團隊完成國家基金項目6項、部省級項目20餘項,完成國家社科基金“德國技術哲學發展史”(2004—2006,優秀),研究成果在《哲學研究》《自然辯證法研究》刊物上刊載。 [3] 
  • 決策諮詢
劉則淵先後主持完成的《大連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戰略對策研究》《大連保税區發展戰略研究》《大連科技興市戰略研究》和《大連市可持續發展戰略及21世紀議程研究》,以及參與研究和執筆完成的《關於煙大火車輪渡大連港址首選羊頭窪港的專題論證報告》等,為大連申辦高新產業園區、保税區建設、制定科教興市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等方面的決策,提供重要依據,受到地方黨政領導和有關部門的重視,並得到採納。 [3] 
  • 學術交流
劉則淵於2000年率先與世界技術哲學策源地的德國同行建立了雙邊合作與交流關係,連續擔任中方主席舉辦了三屆中德技術倫理學學術研討會。2003年和德國哲學家波塞爾教授共同主持了第一屆中德科技倫理學術研討會。2004年主持聘請了德國技術哲學家、倫理學家、斯圖加特大學教授胡必希為大連理工大學特聘教授,2005年組織大連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籌辦了第二屆中德科技倫理學術研討會,並於2008年赴德國斯圖加特大學主持第三屆中德科技倫理學術研討會。2011年退休以後,仍每年參加中國國內外學術會議和講學2到4次。 [3]  [13]  [15] 
  • 科研獎勵
劉則淵1988年發表的專著《發展戰略學》獲2003年遼寧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和2005年全國首屆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管理類二等獎。 [3] 

劉則淵人才培養

  • 學生培養
截至2019年6月,劉則淵已指導培養畢業的哲學博士15名,管理學博士70多名,其中2人獲大連理工大學優秀博士論文,碩士研究生30餘人。1997年至2020年,劉則淵與其他教師共指導和培養的技術哲學領域和科學學與科技管理學領域博士50餘名。在教學和培養研究生中,弘揚大連理工大學革命傳統、紅色基因和優秀作風,許多畢業生都成為校內外學術帶頭人與骨幹。 [3]  [13] 
  • 講授課程
劉則淵從教50多年來(截至2019年6月),主講了技術論原理、科學學原理、企業戰略管理、發展戰略學、發展經濟學、科學學理論前沿、科學技術管理前沿問題等課程,並在大學裏開設全國首個的“科學學原理”研究生公共課。 [3]  [13] 
  • 編寫教材
20世紀80年代,劉則淵參與合著《自然辯證法概論新編》教材。 [15] 
  • 教學論文
劉則淵擔任自然辯證法研究室副主任時,對自然辯證法的教學進行了反思和總結,在《哲學動態》《自然辯證法研究》等期刊上發表了“自然辯證法教學改革芻議——兼談理工科大學開設馬克思主義理論系列課的構想”“探索自然觀範疇體系的一些嘗試——全國高校自然辯證法教學討論會一面觀”等文章。 [15] 
  • 學科建設
劉則淵一生致力於中國科學學與科技管理領域的學科發展和建設,創辦了中國第一個科學學與科技管理學科博士學位點,在他的主導下,大連理工大學於1996年開始招生科學學與科學管理專業的碩士研究生,2002年開始招生博士研究生;在他的引領和哲學學科團隊成員努力下,2006年哲學學科獲得科學技術哲學專業博士學位授予權,2009年獲得哲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授予權,同年設立了博士後流動站。 [1]  [3]  [15] 
  • 教育理念
劉則淵提出了“文理滲透,中西融會,學研一體,博專結合”的理念,併成為大連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部部訓。 [3]  [14] 

劉則淵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機構
2010年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2013年
技術哲學貢獻獎(首屆)
技術哲學發展基金會
2016年
“感動大工”年度人物(第二屆)
大連理工大學
2017年
傑出貢獻獎(首屆)
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
2018年
終身榮譽會員
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
2019年
建校70週年功勳教師
大連理工大學
-
政府特殊津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大連市優秀專家(兩次)
大連市委市政府
(參考資料 [1]  [3]  [13] 

劉則淵社會任職

時間
職務
1984年—
大連市人大代表 [3] 
1984年—
大連市政府諮詢委員 [3]  [11] 
1989年10月—1993年9月
中國未來研究會第三屆理事會理事
1993年9月—2005年12月
中國未來研究會第四屆理事會理事 [12] 
1992年5月8日—1997年6月3日
遼寧省科學技術協會第四屆委員會委員 [4] 
1997年6月3日—2002年6月18日 [16] 
遼寧省科學技術協會第五屆委員會委員 [5] 
-
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第三屆理事會副理事長
-
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第四屆理事會副理事長
-
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第五屆理事會副理事長
-
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第六屆理事會常務理事
-
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科學學理論與學科建設專業委員主任 [3] 
-
-
大連市科學技術協會第七屆委員會常務委員 [7] 
-
科學學研究》編委 [8] 
-
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第三屆理事會理事
-
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第四屆理事會理事
-
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第五屆理事會理事 [9] 
-
自然辯證法研究》第二屆編輯委員會通信編委 [9] 
-
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科技方法論專業委員會第二屆委員
-
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科技方法論專業委員會第三屆委員
-
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科技方法論專業委員會第四屆委員
-
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科技方法論專業委員會第五屆委員
-
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科技方法論專業委員會第六屆委員
-
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科技方法論專業委員會第七屆委員 [10] 
-
中國科學技術哲學學會理事 [11] 
-
大連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 [11] 
-
-
科研管理》雜誌編委 [11] 

劉則淵人物評價

劉則淵為大連理工大學人文社會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學術研究和國際交流作出了奠基性貢獻,為獲得科學技術哲學博士點做出了開拓性貢獻。他五十多年來堅持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科研育人,視學術為生命,只求是非,不計利害,求實、求真、求是,一生孜孜以求,探索不息。大連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部評) [3] 
劉則淵教授的一生是鑽研學術、勇攀高峯的一生,是心有大我、科學報國的一生,是立德育人、滋蘭樹惠的一生,是傳承紅色基因、愛校興校的一生,是忠誠於黨、忠誠於教育事業的一生。他深刻展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政治覺悟和精神境界;他將其一生奉獻給了黨和國家的教育事業,深受師生愛戴,深刻展現了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神聖責任和使命自覺。(中共大連理工大學委員會書記王寒松、大連理工大學校長郭東明評) [2] 
劉則淵教授是中國著名的科學學與科技哲學專家,為中國科學學與科技哲學學科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為中國自然辯證法學術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他是大連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的主要開拓者與學術奠基人,為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的戰略佈局、學科發展和人才儲備做出了開創性的重大貢獻,為學校哲學一級學科博士點的創建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對學生諄諄教導,是學生的嚴師益友,得到了學生由衷的愛戴。他的事業後繼有人,桃李滿天下。他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本色,兩袖清風,一生坦蕩。他曾長期擔任領導職務,從不利用職務之便,為個人謀取私利。他為人正直,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他身為資深教授,謙虛謹慎,淡泊名利,熱情友善,對年輕教師關懷備至。劉則淵教授一生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為黨的教育事業做出了傑出貢獻。(大連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部部長李倫評) [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