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公

(辛亥革命領導人)

鎖定
劉公(1881—1920),原名劉耀宗,後改名公,字仲文,別號非非子。湖北襄陽人。辛亥首義元勳,陸軍上將。 [1] 
本    名
劉公
仲文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襄樊市襄陽區東津鎮大旺洲
出生日期
1881年
逝世日期
1920年4月12日
主要成就
領導辛亥革命

目錄

劉公人物生平

劉公,原名劉耀宗,字仲文,1881年出生於襄樊市襄陽區東津鎮大旺洲,劉家世代為當地大户,家產豐厚,是清末襄陽三大富室之一,號稱“劉百萬”。 [1] 
1901年,劉耀宗帶着書童,一路北上,來到古城洛陽,遊覽了龍門石篇、白馬禪寺,拜訪了當地名士。後經成都來到重慶,在這裏,結識了革命家,民國奠基者鄒容。不久,劉耀宗到達武漢,正值湖廣總督張之洞大辦洋務,大批士子學人出國遊學,蔚然成風。這段遊歷對劉耀宗影響極大。 [1] 
1902年,劉耀宗來到日本東京,隨後更名劉公,遊學於東亞同文書院。在這裏,劉公對陳天華的《警世鐘》《猛回頭》、鄒容的《革命軍》推崇備至。為了喚起國內民眾的愛國熱情,劉公自費將上述文章翻印數萬冊,秘密運回國內,宣傳革命。 [2] 
1905年秋,劉公在東京與孫中山、黃興相識,由於有共同志向,三人一見如故,交談甚歡。不久,孫中山先生與小自己14歲的劉公結拜兄弟。 [2] 
1905年11月,在日本的中國同盟會擬辦一份同盟會機關報《民報》,劉公得知經費短缺,慷概解囊,為《民報》捐出重金,孫中山先生親自為劉公出具了收條。 [2] 
1906年,受孫中山先生的委派,劉公秘密回國,參加起義。因為泄密,起義失敗。為了躲避軍警追捕,劉公不得不再次東渡日本。此時,劉公因深度近視,不宜習武,只好轉入東京明治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學。1907年,劉公等進步人士在東京發起成立共進會,後被推選為第三任總理。1910年秋,劉公攜帶十八星旗(代表十八行政省)、革命文告和重要書籍回國,圖謀大事。 [2] 
劉公回國後,與楊玉如等共進會骨幹創辦《楚風報》。劉公同時主持共進會的日常工作。 [2] 
辛亥武昌起義前夕,中國的各種社會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羣眾的反抗鬥爭持續不斷,革命黨人不斷髮動武裝起義。其中,以四川的保路運動最為激烈。 [2] 
清廷為撲滅四川的人民起義,派出大臣端方率領部分湖北新軍入川鎮壓,致使清軍在湖北的防禦力量減弱,革命黨人遂決定抓住良機,在武昌發動起義。1911年9月14日,文學社和共進會在同盟會的推動下,建立了統一的起義領導機構,聯合反清。然而,起義部隊沒有任何活動經費,槍支彈藥奇缺。於是,劉公又一次主動擔起籌集經費的重任。 [2] 
首義成功,作為元勳,劉公被推舉為湖北軍政府總監察,後主持憲法起草委員會,起草制定了《鄂州約法》。 [3] 
武昌組織北伐軍時,劉公主動請纓,任北伐左軍總司令兼河南安撫使。1912年3月20日,統帥左軍本部抵達襄陽,擴充實力,積極準備北上。 [3] 
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發,劉公藉故赴上海,通電討伐袁世凱,並在漢口組織武裝力量。 [3] 
1916年6月,袁世凱在全國一片聲討中死去,黎元洪繼任大總統,劉公任總統府高等顧問。 [3] 
1918年1月4日,沐鄂陝三省聯軍司令部在襄陽成立,參謀長李寅賓託病住進醫院,劉公接任參謀長職務。不久,北洋陸軍第三師師長吳佩孚和南陽鎮守使吳慶桐兩路合擊,進犯襄陽,激戰半月,終因勢單力薄,劉公於1月24日夜率部出襄陽西門,撤離至南漳,從此轉戰於川鄂邊界的叢山峻嶺之中。在惡劣的戰爭環境中,劉公一直抱病工作,後因肺病日益加重,不得不離開戰場,赴上海就醫。 [3]  [4] 
荊襄受挫後,聯軍的一個團長趙榮華投靠北洋軍閥,後任襄樊警備司令,對劉公極端仇恨,派人來到劉公的家鄉大旺洲,殺人劫物,毀壞莊園。劉公得知趙榮華惡行,整日心情鬱悶,受國事家事的困擾,劉公的病情日益加重。1920年4月12日,含恨辭世,時年40歲。 [4] 
1922年,大總統黎元洪追任劉公為陸軍上將。1928年10月21日,由湖北省政府主持,劉公的遺骨公葬於武昌卓刀泉寺後山之陰。墓地正面是碑亭,上刻“武昌辛亥首義元勳劉公仲文先生之墓”,碑座正面是林森書寫的“浩氣長存”四字,左邊是胡漢民題寫的《劉公傳略》,右邊是李書城題寫的《墓誌銘》。 [4] 
1941年1月10日,國民政府明令襄揚劉公。 [4] 
參考資料
  • 1.    張碩主編,荊楚百位著名將領,湖北教育出版社,2010.09,第66頁
  • 2.    張碩主編,荊楚百位著名將領,湖北教育出版社,2010.09,第67頁
  • 3.    張碩主編,荊楚百位著名將領,湖北教育出版社,2010.09,第68頁
  • 4.    張碩主編,荊楚百位著名將領,湖北教育出版社,2010.09,第6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