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兆藜

鎖定
劉兆藜(1902~1962),字雨亭,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水音鄉人。曾任國民革命軍二十三集團軍二十一軍一四六師師長,四川省政府保安處中將處長,“川西北反共救國軍”中將總指揮,北碚區政協委員等職。 [1] 
中文名
劉兆藜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水音鄉
出生日期
1902年
逝世日期
1962年
雨亭
人物生平
劉兆藜(1902~1962),字雨亭,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水音鄉人。幼家貧,粗識文字。稍長,在鄉鄰李培貴家當長工。及壯,去渝從軍。從當兵起,一直跟隨劉湘,由排長循序升到中將師長,是最忠於劉湘、能征善戰的將領之一。 [1] 
1935年,紅一方面軍由貴州入川。劉湘派劉兆藜旅赴川南阻擊,卻又秘密指示:“此次同紅軍作戰,是存亡所繫,要特別小心謹慎,紅軍不過江佔領四川,決不同其硬拼。追擊時,應保持30裏的距離。”故紅軍從敍永方向後撤時,劉兆藜確未積極追擊,因此遭到蔣介石的撤職處分。劉湘則暗中撫慰,不久即復職,並升任師長。 [1] 
抗日戰爭開始,劉湘任第七戰區司令長官,率川軍出川抗日。劉兆藜任國民革命軍二十三集團軍二十一軍一四六師師長,轉戰蘇浙皖一帶。1937年11月26日,日軍第十八師團由谷壽夫指揮,在20多架飛機和大炮、坦克掩護下,向太湖附近李家港、呂仙鎮我一四六師陣地猛烈進攻。劉兆藜指揮有方,將士用命,沉着固守陣地。次日,敵復出動飛機輪番轟炸,而後由步兵分頭出擊。劉兆藜即電令各部逐次佯退,誘敵至3華里長之狹長地帶,予以伏擊。當敵進入伏擊圈時,我軍8門山炮及其他輕重武器一齊發射。敵先頭部隊2000餘人,正擬回師援救,又遭我軍兩面夾擊,鏖戰數小時,敵全軍潰敗。是役,俘敵6名,擊毀坦克3輛、炮車4輛、裝甲車9輛,繳獲山炮3門、野炮1門、機槍2挺、步槍89支、太陽旗17面及其他軍用物資300餘件。是時,劉兆藜揮得勝之師,一度收復失地上、中、下泗安鎮,又俘日軍女看護2人,繳獲5輛日軍汽車所載的呢軍衣、毛毯,炸燬敵部分汽車及卸走零件的炮車。28日,上級令一四六師乘大勝士氣高漲,向虹星橋方向抄襲,截斷了敵軍退路,七戰區副司令長官陳誠認為:這次泗安戰役,一四六師反攻日軍,劉兆藜調動兵力和運用戰術都很靈活,作戰應當以此為例。 [1] 
1938年1月,劉湘死後,劉兆藜因受排斥,辭職回川,就任四川省政府保安處中將處長,保持劉湘所遺留的十幾個保安團,到1947年交給了王元暉。1949年10月,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長閻錫山,委派劉兆藜任“川西北反共救國軍”中將總指揮,李元宗任副總指揮。12月7日,部隊正式成立。不久,即經同鄉賈來薰策反,於12月22日配合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在成都、彭縣一帶起義。劉兆藜部開到三江口整編,劉兆藜去重慶西南軍政委員會起義將領學習班學習。後在北碚蔡家場落户,為北碚區政協委員。 [1] 
參考資料
  • 1.    史今律;李勤元.南部縣誌/第三十四篇人物.南部縣誌編纂委員會: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09月:786-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