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兆倫

(水利部原副部長、黨組成員)

鎖定
劉兆倫(1920年7月~2024年4月23日),男,漢族,曾用名劉肇綸,廣東大埔百侯松柏坑人,1938年1月參加革命工作,同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水利部原副部長、黨組成員(享受部長級待遇)、珠江水利委員會首任主任。 [2]  [5] 
2024年4月23日下午,劉兆倫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廣州逝世,享年103歲。 [2]  [7] 
中文名
劉兆倫
性    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廣東大埔百侯松柏坑
出生日期
1920年7月
逝世日期
2024年4月23日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曾用名
劉肇綸

劉兆倫人物生平

劉兆倫,1920年7月出生於廣東省大埔縣百侯鎮舊寨村松柏坑,幼喪母,到南洋父親處,在新加坡讀小學;
1933年,從新加坡回大埔百侯中學讀初中,後到香港華南中學讀高中;
1938年1月,奔赴陝北,獻身革命,參加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學習、工作;
1939年,在延安中共中央黨校學習。此後,歷任延安澤東青幹校指導員,延安自然科學院政治教員、教幹科副科長。
1945年6月,隨軍南下,抗戰勝利後北上到東北,歷任中共吉林省委組織部幹事,吉林省和龍縣縣長、代理縣委書記等職。
1949年初,調北京,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籌委會人事室工作,任全國政協籌委會人事科長;同年11月調回廣東省,在廣東省行政學院工作;
1950年7月,調任珠江水利工程總局代理副局長,並主持局務;
1953年9月,廣東省水利廳成立,任廣東省水利廳副廳長;
1956年9月,任廣東省水利廳廳長,兼任水利部廣州勘測設計院院長、珠江流域規劃辦公室主任;
1958年9月,成立廣東省水利電力廳,撤銷珠江流域規劃辦公室,任廣東省水利電力廳廳長兼水利部廣州勘測設計院院長;
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被停止工作、靠邊站、受批審,下幹校、到工廠參加生產勞動;
1973年初,重新工作,任廣東省水利電力局革委會副主任,一年後任主任。旋奉調帶隊赴非洲馬裏等三國進行塞內加爾河馬南塔裏大壩規劃考察工作一年。回國不久,調任廣東省建設委員會主任;
1979年8月,國務院批准成立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被任命為水利部副部長兼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主任;
1982年3月,水利、電力合併為水利電力部,不再擔任副部長,仍任水利電力部珠江水利委員會主任;
1985年2月,退居二線,改任水利電力部珠江水利委員會顧問。40年治水、馴水,情繫水利。離職後,人雖不在其位,但心仍向水利。他主持編撰了《珠江水利簡史》和《珠江志》,還參加全國性及各流域、地區的水利史志工作; [1-2] 
1986年1月至1993年5月,劉兆倫任中共廣東省顧問委員會常委,水利電力部珠江水利委員會顧問;
1994年離休後,劉兆倫任中國水利經濟研究會顧問、珠江水利經濟研究會名譽會長。 [2] 

劉兆倫人物軼事

主持東深供水工程
祖國內地一直關懷香港同胞食用淡水嚴重不足的問題,並積極採取措施幫助解決。1963年6月10日,周恩來總理決定引東江水供應香港。這一工程被命名為東江—深圳供水灌溉工程,簡稱東深供水工程。1963年12月,周恩來總理在出訪非洲途中經停廣州,專門聽取了廣東省原水利電力廳廳長劉兆倫關於香港增供淡水建設工程方案的彙報。在中央檔案館裏,至今仍保存着周恩來總理對彙報方案的指示。 [3] 
1964年2月,廣東省政府動用大量人力物力,在東江深圳沿線80多公里,展開了東深供水工程建設。1964年4月22日,時任香港副工務司兼水務局局長莫覲和時任廣東省水利電力廳廳長劉兆倫在廣州舉行“東深供水”協議簽字儀式。 [4] 

劉兆倫個人著作

曾主持編制《珠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退居二線後,主要是參加中國水利經濟研究,珠江水利經濟研究,參加各地區江河水利水電專題綜合考察,組織編寫《珠江水利簡史》《珠江志》,也還參加全國性及流域、地區的水利史工作。 [6] 

劉兆倫親屬成員

父親:劉輯伍(原名振瑞) [6] 
妻子:王鋭心 [6] 
1948年,經延安時期的老戰友張欣潮同志介紹認識當時在“延吉新華廣播電台”工作的播音員王鋭心,經過幾個月的通信瞭解,經組織批准,劉兆倫與王鋭心於當年10月結婚成家,1949年3月一同進關,到北京。 [6] 

劉兆倫人物逝世

2024年4月23日下午,水利部原副部長、黨組成員,兼珠江水利委員會原主任、黨組書記,享受省(部)長級待遇離休幹部劉兆倫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廣州逝世,享年103歲 [2] 
劉兆倫同志逝世後,中央有關領導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哀悼並向其親屬表示慰問。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