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傅騏

鎖定
劉傅騏:(公元1895~1953年),又名楚才;廣東化州合江鎮同志堡華祝美村人。著名無產階級革命家。
中文名
劉傅騏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95年
逝世日期
1953年
畢業院校
廣州法政學堂
出生地
廣東化州合江鎮

劉傅騏響應號召

劉傅騏1915年以優異成績考入化城中學,
1918年8月考取廣州法政學堂。
1919年,他在廣州積極響應北京爆發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運動,組織罷課,帶頭上街散發傳單,向市民演講,宣傳革命道理。
為了尋求革命真理,劉傅騏這些1921年到法國參加勤工儉學,就讀巴黎大學。留學期間,他如飢如渴學習馬列主義理論,並結識了周恩來、朱德、董必武、李富春、鄧小平等人。不久,他在法國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23年4月參加了中國共產黨,並與周恩來、陳延年、李富春等人同屬旅歐支部。
1925年春,他於巴黎大學畢業後,又被黨組織送到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中山大學)深造,系統學習研究馬列主義理論和革命實踐經驗。
1927年春,劉傅騏學成,受黨的委派,從蘇聯回到廣州進行革命活動,並被中共廣東省委作為特派員秘密派往廣東的廣寧縣擔任黨的領導工作,後又被委任為南路特委委員和農民革命委員會委員,為革命奔波於南路各縣。
1927年10月,他奉命回廣州與張太雷、葉劍英等人商討廣州起義事宜。12月11日,他直接參加了由張太雷、葉挺、聶榮臻、葉劍英等領導的舉世矚目的廣州起義。由於敵我力量懸殊,起義失敗,黨組織受到嚴重破壞,革命處於低潮時期,劉傅騏到處找黨組織,沒有與黨聯繫上,還受到國民黨反動派的多次追捕,在極端困難情況下,他輾轉各地,總想找到為黨工作的地方,他曾秘密回到家鄉,組織合江家鄉羣眾開展革命活動。當地羣眾匯入時代洪流,與革命同呼吸共命運,一時之間,當地革命活動風起雲湧。後來,劉傅騏把原家鄉的“桐梓嶺城(堡)”改名為“同志堡”,以表示要把家鄉作為革命堡壘,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信心和決心!“同志堡”也就因此得名,它象徵着堅強的革命堡壘。
在劉傅騏的影響下,大革命時期,山底天堂出現了農運積極分子劉傅明華,1943年至1949年間,劉傅騏所在村有劉傅琳、劉傅翠雲、劉傅梅等十多人蔘加了革命工作,不少村民為地下黨、游擊隊轉送情報,散發傳單,看風放哨及籌糧做飯等。後來他們中不少人成為革命骨幹,加入了共產黨,使該村一度成為革命搖籃。

劉傅騏出任縣長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劉傅騏曾任廣西陸川縣縣長,陸川中學和化一中的校長,期間他積極支持黨在學校和當地開展秘密的革命活動,保護和救出了許多共產黨員和民主進步人士,還培養了一批批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他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作出了積極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由於當時的錯誤政策和路線鬥爭,劉傅騏在1952年被錯定為歷史反革命、叛徒而鋃鐺入獄,1953年在監獄中逝世,終年僅五十八歲。
1985年經中共黨組織審查清楚,為劉傅騏平反昭雪,恢復了名譽。
劉傅騏是化州最早的共產黨員,他的一生艱苦樸素,平易近人,好學上進,遠涉重洋尋找真理,廣交朋友,堅持真理,不怕迫害,為拯救中華民族奮鬥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