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信

(唐末五代時期吳國將領)

鎖定
劉信(859年-928年),字興遠,兗州中都(今山東汶上)人,唐末五代時期吳國將領。
劉信出身羣盜,後投奔楊行密,隨其轉戰淮南有功,由淮南騎軍副指揮使累升至鎮南軍節度副使、袁州刺史,是吳國的開國功臣。他自天祐十一年(914年)接任鎮南節度使,鎮守江西十餘年,領兵平定虔州譚全播。後因受權臣徐温的猜忌,一度被召任為左統軍,但在徐温死後又歸鎮江西。
乾貞二年(928年),劉信病逝於洪州治所,終年七十歲。南唐建立後追贈太師
本    名
劉信
興遠
所處時代
唐末五代
出生地
兗州中都
出生日期
859年
逝世日期
928年
主要成就
鎮守江西,平定譚全播
效力政權
吳國
官    職
鎮南節度使

劉信人物生平

劉信早年經歷

劉信年輕時豪邁勇猛,善於騎射,在唐末亂世中隨許勍為盜,佔據滁州一帶。他在許勍敗亡後到廬州(治今安徽合肥)投奔廬州刺史楊行密,參與了楊行密與秦彥孫儒等勢力爭奪淮南鎮的戰爭,頗有戰功。 [5] 

劉信助建吳國

景福元年(892年),楊行密攻入廣陵(淮南鎮治,在今江蘇揚州),被朝廷拜為淮南節度使,此後幾年間又相繼奪取濠州(治今安徽鳳陽)、泗州(治今安徽泗縣)等地,控制了整個淮南鎮。 [6]  劉信隨軍征戰有功,初授淮南騎軍副指揮使,後改任左右隨從馬軍都尉,領滁州刺史。 [7] 
天覆二年(902年),楊行密被朝廷封為吳王,建立了吳國。 [8]  當時,宣武節度使朱温佔據中原,大肆吞併周邊各藩鎮,在東方的主要對手除楊行密外,僅剩割據青州的平盧節度使王師範 [9]  楊行密因此數次出兵援助王師範,以共抗朱温。 [10]  劉信便曾隨軍援救青州,協助王師範收復了轄下叛亂的密州(治今山東諸城),並在攻克密州之戰中率所部白甲軍“先登破敵”,甚至身被重創。王師範於戰後犒軍時,第一時間尋找劉信所部,對他們加倍賞賜。 [11] 
天祐四年(907年),朱温篡唐稱帝,建立後梁。承襲楊行密之位的楊渥拒不承認後梁政權,仍以唐朝封國自居,但他在次年(908年)被牙將徐温弒殺。 [36]  徐温擁立其弟楊隆演,控制了吳國政權。 [37]  當時,吳國雖已攻取洪州(江西鎮治,在今江西南昌 [38]  ,但未能控制整個江西(即江南西道,又稱鎮南軍)。江西的撫州刺史危全諷於天祐六年(909年)集撫、袁、吉、信四州之兵,並聯合割據湖南的楚國,攻打洪州,結果兵敗被俘。劉信時為鎮南軍節度副使,率部於上高大敗楚將苑玫。他後來改任袁州刺史,又討平了黎汾、王藻等禍亂南城的危全諷殘部。 [14] 

劉信鎮守江西

天祐九年(912年),淮南節度副使陳璋襲擊楚國的嶽州(治今湖南岳陽),又攻荊南節度使高季昌。劉信此時已改任撫州刺史,乃率江、撫、袁、吉、信五州之兵屯於吉州,以作陳璋的後援。但陳璋很快便無功而退。 [12] 
天祐十一年(914年),鎮南節度使劉威病逝。 [25]  劉信被任命為鎮南節度使,鎮守洪州。 [26]  當時,鎮南軍治下的虔州(治今江西贛州)為譚全播所據,在依附吳國的同時又依附於後梁 [15] 
虔州之戰示意圖,柏楊繪 虔州之戰示意圖,柏楊繪
天祐十五年(918年),執掌吳國朝政的權臣徐温以王祺為虔州行營都指揮使,領兵進入江西。 [27]  劉信因在洪州“為治苛猛”,民間常有流言稱其將反。他以為王祺是徐温派來攻打自己的,於是親赴王祺軍前請罪。王祺表明此來是奉命討伐譚全播,並請劉信駐守吉州,以震懾楚國。 [20]  但吳軍將近半年仍未能攻取虔州,王祺也染疫而死。徐温乃以劉信為行營招討使,繼續率軍攻城。吳越國閩國楚國等割據勢力都出兵援助虔州。劉信遣部將張宣破楚軍於古亭(在今江西贛州西),又遣梁詮去抵禦越軍、閩軍。越、閩二軍聞楚軍兵敗,皆撤軍而回。 [28]  劉信打退了援軍,但還是不能攻破虔州。他派兵去填平城壕。譚全播卻派人秘密挖地道將土運走,使得城壕仍和以前一樣深。 [30]  劉信晝夜攻城而無功,只得遣使者入城説降,在接受了譚全播的賄賂和人質後,自虔州撤軍。 [32]  徐温得報,大怒道:“劉信以十倍之眾,不能破一城,反用説客招降,何以威服敵國?”他杖打劉信的信使,又撥給劉信長子劉彥英三千士卒,道:“你父親居上游,統雄兵,卻不能破敵,這明顯是要謀反啊。你可以帶着這些軍隊去幫助你父親。”劉信得知後大為恐懼。 [33]  是年十一月,劉信回師再攻虔州。結果前鋒部隊剛至虔州,守軍便已大潰。劉信遂破虔州,又追擒譚全播於鄠都(治今江西于都)。 [31]  他隨後親自到廣陵獻捷,以消除徐温的疑心,不久又歸鎮江西。 [21] 
武義元年(919年),楊隆演在徐温的謀劃下,由吳王進稱吳國王,從此脱離與唐朝的臣屬關係。劉信被任命為徵南大將軍 [18]  ,與鄂州李簡、撫州李德誠、廬州張崇、海州王綰並列為五大將軍。是年五月,高季昌因遭楚軍攻擊,向吳國求援。劉信率步兵出瀏陽,直趨潭州(楚國國都,在今湖南長沙),一直攻至潭州東境,迫使楚軍自荊南撤軍。 [40] 
順義三年(923年),後唐攻滅後梁,統一了中原,並遣諫議大夫薛昭文出使閩國。薛昭文中途借道於江西。劉信設宴慰勞,席間對薛昭文流露出有和後唐“較射於淮上”(即兩國相約決戰)的意思。 [13] 
順義五年(925年),後唐大舉攻伐割據蜀地的前蜀政權。徐温對劉信始終懷有疑心 [17]  ,於是趁機以“內備”為名,“實奪其地”。劉信由江西被召至廣陵,拜為左統軍。 [16] 

劉信晚年及病逝

順義七年(927年),徐温病逝,養子徐知誥(即李昪)繼續控制吳國。劉信因傾心結好於徐知誥,得以歸鎮江西,但在次年(928年)便病死於任上,終年七十歲。吳國在劉信部將的奏請下,在洪州立廟以祭祀劉信。 [29] 
升元元年(937年),徐知誥代吳稱帝,建立南唐。劉信又以“故舊”的身份被追贈為太師。 [19] 

劉信主要影響

劉信在吳國建立過程中多有戰功,但其具體指揮作戰的經歷,僅見於天祐十五年(918年)的虔州之戰。他在虔州之戰之初,以鎮南節度使之職親自駐守吉州,以震懾楚國。 [20]  後接替王祺為虔州行營都指揮使,統兵攻虔州近半年,打退了吳越國、閩國、楚國等國的援軍,最終於當年十一月攻破虔州,生擒譚全播。 [28]  [30]  [31] 

劉信軼事典故

劉信醉而投敵

楊行密與孫儒爭奪淮南時,有一次召劉信到帳中議事。劉信卻喝得酩酊大醉,話都説不出來,為此遭到楊行密的責罵。他惱怒之下,當即仗劍離去,徑自投奔敵軍。諸將都勸楊行密派人去追劉信,楊行密卻笑道:“劉信豈是負我之人,他是喝醉了,等他酒醒就會回來的。”而第二天,劉信果然又回來了。 [35]  [39] 

劉信一擲渾花

劉信在攻打虔州時遲遲不能破城。當時有流言稱其是故意逗留前線,私通譚全播,有謀反之意。他為了消除徐温的疑心,在平定虔州後親自到金陵(徐温霸府所在,治今江蘇南京)去拜見徐温。徐温與劉信擲骰博戲。劉信拿起骰子,祈祝道:“劉信若有背吳之意,骰子擲為惡彩(指最不利的花色)。若無二心,則擲為渾花(指六個骰子擲成同一花色)。”他説完便擲下骰子,六個骰子全部都是紅面。徐温大慚,親自給劉信斟酒,為懷疑劉信而賠禮。但他內心深處,始終沒有解除對劉信的疑心。 [34] 

劉信一箭中鎞

劉信款待後唐使者薛昭文時,曾問他道:“皇帝(指後唐莊宗李存勖知道有我劉信這號人嗎?”薛昭文答稱不知。劉信道:“漢朝有個韓信,吳國有我劉信,時代雖有不同,卻是同一類人。”他指着百步之外的牙旗,舉杯對薛昭文道:“我若能一箭射中鎞首(旗杆頂上的尖物,形如箭鏃),希望您喝了這杯酒。”他説完拉弓射箭,一箭正中鎞首。滿座無不叫好。 [13]  [24] 

劉信歷史評價

吳任臣:劉信、呂師造、王綰,皆桓桓如虎如貔之臣也。 [2] 

劉信人際關係

長子:劉彥英,在廣陵事楊隆演,掌親兵。 [22] 
第四子:劉彥貞,歷任吳、南唐兩朝,官至清淮軍節度使,後入朝為神武統軍,在後周與南唐進行的正陽之戰中敗死。 [23] 

劉信史料索引

十國春秋·卷七·吳七》 [1] 
九國志·卷二》 [3] 
《陸氏南唐書·卷九》 [4] 
參考資料
  • 1.    [清]吳任臣撰,徐敏霞、周瑩點校.十國春秋.北京:中華書局,1983:105-106
  • 2.    [清]吳任臣撰,徐敏霞、周瑩點校.十國春秋.北京:中華書局,1983:110
  • 3.    [宋]路振撰,連人點校.九國志.濟南:齊魯書社,2000:22-23
  • 4.    傅璇琮、徐海榮、徐吉軍主編.五代史書彙編.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5:5533
  • 5.    《九國志》卷2《劉信傳》:少豪勇,善騎射。始陷蔡盜許勍軍中,勍敗,自滁州奔於行密。及破秦畢,頗著戰功。大順中,行密與孫儒對壘,一日召信受事,信醉不能起,行密罵之,信出投賊。左右請追信,行密曰:“信醉耳,豈負吾者耶?”明日,信果返。
  • 6.    《十國春秋》卷1《吳太祖世家》:景福元年六月丁酉,行密帥眾歸揚州,……七月丙辰,至廣陵。……秋八月,唐命行密為淮南節度使、同平章事。……二年秋七月丁亥,克廬州,執蔡儔,斬之。……乾寧元年冬十一月,泗州刺史張諫舉州來降。二年三月,行密浮淮至泗州,……已而攻濠州,拔之,執其刺史張璲。……三年夏四月,朱延壽破蘄州,……已而升州刺史馮弘鐸來附,……於是始全有淮南之地。
  • 7.    《九國志》卷2《劉信傳》:孫儒平,以功轉騎軍副指揮使。從破濠泗,遷滁州刺史,改左右隨從馬軍都尉。
  • 8.    《十國春秋》卷1《吳太祖世家》:天覆二年三月,天子以金吾將軍李儼為江淮宣諭使,書御衣賜王,拜王東面行營都統、中書令,進爵吳王。
  • 9.    《舊唐書》卷20上《昭宗本紀》:宗權既平,而朱全忠連兵十萬,吞噬河南,兗、鄆、青、徐之間,血戰不解,唐祚以至於亡。乾寧四年春正月癸未,汴將龐師古陷鄆州。二月丙午朔。戊申,汴將葛從周攻兗州,陷之,節度使朱瑾奔楊行密。自是鄆、齊、曹、棣、兗、沂、密、徐、宿、陳、許、鄭、滑、濮等州皆沒於全忠,唯王師範守青州。……十一月癸酉,淮南大將朱瑾潛出舟師襲汴軍於清口,龐師古舉軍皆沒,……自古喪師之甚,無如此也。由是行密據有江、淮之間。
  • 10.    《十國春秋》卷1《吳太祖世家》:光化二年九月,淄青節度使王師範以沂、密內叛,乞師於我。冬十月,王遣海州刺史台濛、副使王綰將兵助之,拔密州,歸於師範。……天覆三年夏四月,平盧節度使王師範為汴兵所攻,乞援於我,乙未,王遣將王茂章以步騎七千救之。
  • 11.    《九國志》卷2《劉信傳》:王師範據青州,密人叛師範,求濟師,行密遣台濛率兵破之。信先登破敵,冒重創。及青人犒師,先求白甲軍,增其賞,蓋信所部兵皆鐵鎧也。
  • 12.    《十國春秋》卷2《吳高祖世家》:天祐九年冬十一月,淮南節度副使陳璋襲楚嶽州,執其刺史苑玫,進攻荊南。王遣撫州刺史劉信將江、撫、袁、吉、信五州兵屯吉州,為璋聲援。十年春正月,陳璋攻荊南不克,引還。
  • 13.    《十國春秋》卷7《劉信傳》:唐莊宗滅梁,遣諫議大夫薛昭文使閩,假道洪州,信燕勞之,謂昭文曰:“皇帝知有信否?”昭文曰:“主上新平河南,未熟公名。”信曰:“漢有韓信,吳有劉信,一等人也。君還語天子,當來較射於淮上。”因指牙旗鎞首,百步外舉酒屬昭文曰:“幸而中此,願為我飲。”一發中之。
  • 14.    《九國志》卷2《劉信傳》:天祐六年,袁吉信撫州結潭人,將復豫章,改信鎮南軍節度副使,率兵敗潭將苑玫於上高,遷袁州刺史。危全諷新破,其將黎汾、王藻聚殘黨為盜南城間,信盡破之,一郡遂寧。
  • 15.    《十國春秋》卷8《譚全播傳》:天祐六年,光稠來附於高祖,亦以虔、韶二州請命於梁。梁太祖為置百勝軍,以光稠為防禦使。光稠卒,(全播立其子延昌而事之。延昌好遊獵,其將黎球閉門拒延昌,延昌見殺,……梁拜球防禦使,球暴病死,其將李彥圖自立。……彥圖死,)州人相率詣全播第,叩門請之,全播乃起,遣使請命於梁,拜防禦使。
  • 16.    《十國春秋》卷7《劉信傳》:未幾,唐師伐蜀,温急召信至廣陵,以為左統軍,託以內備,而實奪其地。
  • 17.    《十國春秋》卷7《劉信傳》:人有誣信逗留,陰縱全播,將反者。信聞之,因自獻捷,至金陵見温。温與信博,信斂骰子,厲聲祝曰:“劉信背吳,願為惡彩,苟無二心,當成渾花。”温遽止之。一擲六子皆赤,温慚,自以巵酒飲信,然終疑之。
  • 18.    《十國春秋》卷7《劉信傳》:武義元年,加徵南大將軍。
  • 19.    《十國春秋》卷7《劉信傳》:南唐受禪,以舊故贈太師。
  • 20.    《九國志》卷2《劉信傳》:信為治苛猛,民流言將反。會王淇率舟師南上,信意其圖己,乃乘小舟,解其冠,詣淇請罪。淇大驚,謂曰:“奉命討譚全播於南康,請公駐吉州,以警潭人,非他也。”
  • 21.    《九國志》卷2《劉信傳》:先是有譖於温,言其逗撓,故縱全播。至是信自獻捷於江都,温大喜,復遣還鎮。
  • 22.    《十國春秋》卷7《劉信傳》:長子彥英,事高祖,掌親兵;第四子彥貞,仕南唐,有傳。
  • 23.    《十國春秋》卷22《劉彥貞傳》:劉彥貞,吳功臣信第四子也。以父任為大理評事,……移壽州。……久之,入為神武統軍。周師侵淮南,拜北面行營都部署,帥三萬人援壽州。……遇周將李重進掠正陽東,彥貞置陣,……彥貞師大敗,師朗等皆被虜,彥貞死焉。
  • 24.    《九國志》卷2《劉信傳》:後唐莊宗即位,遣諫議大夫薛昭文冊閩王,假道豫章。信勞之,謂昭文曰:“皇帝知有信否?”昭文曰:“主上新有河南,未熟公之名。”信曰:“漢有韓信,吳有劉信,異代其人也。”因指牙旗銀首,舉卮酒以屬昭文曰:“射中此,願公飲。”一箭而穿之,觀者無不稱快。
  • 25.    《九國志》卷1《劉威傳》:天祐三年,授鎮南軍節度使。……天祐十一年卒於鎮,年五十八。
  • 26.    《九國志》卷2《劉信傳》:十一年,授鎮南軍兩使留後。劉崇景以袁州叛,信擊走之,授鎮南軍節度使。
  • 27.    《十國春秋》卷2《吳高祖世家》:天祐十五年春正月,以右都押牙王祺為行營都指揮使,將洪、撫、袁、吉之兵擊譚全播於虔州。
  • 28.    《十國春秋》卷2《吳高祖世家》:是月(七月),攻虔州之兵軍中大疫,王祺病,虔州險固不可下,以鎮南節度使劉信為虔州行營招討使。未幾,祺卒。譚全播乞師於鄰境,吳越、閩、楚皆出師救之,楚將張可求將萬人屯古亭,閩兵屯鄠都,吳越錢傳球帥兵二萬圍信州。八月,劉信遣其將張宣夜襲楚兵,與張可求戰於古亭,大破之;又遣梁詮等擊吳越及閩兵,二國聞楚兵敗,隨引去。
  • 29.    《九國志》卷2《劉信傳》:温卒,又傾心事知誥,復歸鎮。明年卒於治所,年七十。信將上章請立廟於洪州,許之。
  • 30.    《九國志》卷2《譚全播傳》:俄而徐温命劉信伐之,信以大眾填其城壕。全播令人潛為地道,運其土,壕深如故。信以為神,莫之測也,攻擊萬端不能克,遣使説之,令款服。
  • 31.    《十國春秋》卷2《吳高祖世家》:冬十一月,信還擊虔州,先鋒始至,虔兵皆潰,遂拔虔州,追執譚全播於鄠都。
  • 32.    《十國春秋》卷7《劉信傳》:信晝夜急攻,不能克,使人説全播,取質納賂而還。
  • 33.    《十國春秋》卷7《劉信傳》:時徐温同平章事,怒曰:“信以十倍之眾,攻一城不得,而反用説客降之,何以威敵國?”笞其使者而遣之曰:“吾以笞信也。”且授信子英彥兵三千,謂:“若父居上游之地,統雄兵,不能克敵,是反也。汝可以此兵往,與父同反。”信大惶懼,濟師,遂破虔州。
  • 34.    《十國春秋》卷7《劉信傳》:人有誣信逗留,陰縱全播,將反者。信聞之,因自獻捷,至金陵見温。温與信博,信斂骰子,厲聲祝曰:“劉信背吳,願為惡彩,苟無二心,當成渾花。”温遽止之。一擲六子皆赤,温慚,自以巵酒飲信,然終疑之。
  • 35.    《十國春秋》卷7《劉信傳》:事太祖,數有功,太祖遇之厚。常召信計事,醉不能言,太祖嫚罵之,信即仗一劍棄去。左右請追之,太祖曰:“信豈負我者邪!醉而去,醒當復來。”明日,果至。
  • 36.    《十國春秋》卷2《吳烈祖世家》:天祐四年夏四月,梁代唐,改元開平。王仍稱天祐,與蜀王移檄諸道,將會兵復唐。……五年五月戊寅,張顥、徐温遣其黨紀祥、陳暉、黎璠、孫殷等弒王於寢室。
  • 37.    《十國春秋》卷2《吳高祖世家》:夏五月己卯,顥集將吏於府廷,……遂奉隆演稱淮南留後、東面諸道行營都統。……丁亥旦,直入斬顥於牙堂。……隆演以温為左右牙都指揮使,軍府事鹹取決焉。秋七月壬申,將吏請於李儼,承製授隆演淮南節度使、東面諸道行營都統、同平章事、弘農王。
  • 38.    《十國春秋》卷6《秦裴傳》:烈祖時,充西南行營都招討使,將兵擊鐘匡時於江西。……裴遂陷洪州,虜匡時及其司馬陳象以歸。
  • 39.    《九國志》卷2《劉信傳》:少豪勇,善騎射。始陷蔡盜許勍軍中,勍敗,自滁州奔於行密。及破秦畢,頗著戰功。大順中,行密與孫儒對壘,一日召信受事,信醉不能起,行密罵之,信出投賊。左右請追信,行密曰:“信醉耳,豈負吾者耶?”明日,信果返。
  • 40.    《十國春秋》卷2《吳高祖世家》:武義元年夏四月戊戌朔,温奉玉冊、寶綬尊王即吳國王位,大赦境內,建宗廟社稷,設百官,宮殿之物皆用天子禮。……拜江西劉信、鄂州李簡、撫州李德誠、廬州張崇、海州王綰五人為徵南、鎮西、平南、安西、鎮東大將軍。五月,荊南為楚人所攻,乞援於我,王遣鎮南節度使劉信等率洪、吉、撫、信步兵,自瀏陽趣楚潭州,武昌節度使李簡等統水軍攻楚復州。信等至潭州東境,楚兵釋荊南引歸。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