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伯承工廠

鎖定
劉伯承工廠,原名為南石槽兵工廠,位於長治市郊區南石槽村。
“劉伯承工廠”舊址位於潞州區塔嶺山下南石槽村,是解放戰爭時期的晉冀魯豫軍區工兵二廠。
“劉伯承工廠”的前身是八路軍總部黃崖洞一所二分廠,1943年9月由黃崖洞搬遷到平順杏城鎮西安村組建軍工部新二所,1944年改編為兵工二廠。上黨戰役勝利後,晉冀魯豫軍區決定,將分散在偏僻山區的兵工生產單位搬遷到長治等交通方便的地方,1945年11月,軍工部二廠由平順西安村搬遷到潞州區南石槽村。
1947年初,人民解放軍戰略反攻開始,要求各兵工廠多生產優質產品供應前線,晉冀魯豫軍區軍工部組織太行地區的兵工廠開展了以毛主席“產量高、質量好、成本低、材料足、銷路廣”生產方針的“劉伯承工廠”立功競賽運動。經過14個月的競賽運動,19個參加活動的兵工廠參加評比,兵工二廠82炮彈由1947年2月的13000發,增加到1948年4月份的34000發,以“產量高、質量好、技術革新成果大、競賽運動氣象新”被評為唯一的“劉伯承工廠”,榮獲劉伯承司令員親筆題字“提高兵工質量 增大殲滅戰的實效”錦旗一面,獎金冀幣100萬元。陳毅、徐向前、李先念、李富春、滕代遠、鄧子恢、楊立三等領導人先後來廠視察、來電祝賀。1948年5月1日,晉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滕代遠親筆寫下了“劉伯承工廠”五個大字的廠牌。這是全國唯一以領導人姓名命名的兵工廠。
2014年,“劉伯承工廠”舊址被授予“中國國防科技工業軍工文化教育基地”。 [2] 
中文名
劉伯承工廠
地理位置
長治市郊區南石槽村
解放戰爭時期,南石槽兵工廠生產的82探測擊炮彈質量好、數量多、成本低,名列各兵工廠前茅。軍工部命名南石槽兵工廠為劉伯承工廠,並授予錦旗一面。民國1936年(1947)至1937年,晉冀魯豫邊區軍工系統開展爭創劉伯承工廠生產競賽運動。1938年,根據劉伯承提議,取消“劉伯承工廠”這一名號。現該廠為淮海機械廠的九分廠。劉伯承工廠厂部、生產部及炮彈倉庫舊址基本保存完好。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