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休範

鎖定
劉休範(448年—474年6月22日),徐州彭城縣(今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人。南朝宋宗室、宰相,宋文帝劉義隆第十八子,宋孝武帝劉駿、宋明帝劉彧異母弟,母為荀美人
元嘉二十五年(448年)生於建康宮,初封順陽王,後改封桂陽王,在孝武帝、前廢帝、明帝三朝歷任南彭城太守、秘書監左衞將軍中護軍南徐州刺史、江州刺史等職。劉休範在明帝翦除宗室時因才能庸劣而倖免於難,並於宋明帝病危時進拜司空。明帝死後,劉休範因未能成為輔政大臣而心懷怨望,在江州密謀叛亂。宋廷有所警覺,又進其為太尉,以作安撫。元徽二年(474年)五月,劉休範在江州起兵,僅用數日便攻至建康城外,卻在攻打新亭壘時被蕭道成部將黃回張敬兒以詐降計刺殺,年僅二十七歲。
本    名
劉休範
所處時代
南朝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丹陽郡建康縣(今江蘇省南京市
出生日期
448年
逝世日期
474年6月22日
主要成就
自江州起兵北上討伐蕭氏
籍    貫
彭城郡彭城縣(今江蘇省銅山區
官    職
太尉、江州刺史
爵    位
桂陽郡王

劉休範人物生平

劉休範家世出身

劉休範是宋文帝第十八子,生母為荀美人 [1]  。他在文帝年間因年齡尚幼,未獲封爵,直到孝建三年(456年),才被兄長孝武帝劉駿封為順陽王,食邑二千户,時年僅九歲。 [2] 

劉休範早年曆職

大明元年(457年),劉休範被拜為冠軍將軍,領南彭城、下邳太守,改封桂陽王。 [3] 
大明三年(459年),劉休範出任江州刺史,不久又進號徵虜將軍,增食邑一千户。同年,劉休範自尋陽(江州州治,在今江西九江)入朝,改任秘書監,領前軍將軍 [4] 
大明七年(463年),劉休範又改任左衞將軍,加授給事中 [5] 
大明八年(464年),前廢帝劉子業即位。劉休範成為皇叔,並於次年(465年)改任中護軍,兼領崇憲宮衞尉 [6]  當時,劉子業擔心一眾叔父威脅皇位,將他們囚於宮中,肆意毆打凌辱。劉休範與巴陵王劉休若年齡最小,處境稍為自由。 [7] 

劉休範外居方伯

景和元年(465年)年末,劉子業在政變中被殺。其叔湘東王劉彧即位,改元泰始,史稱宋明帝。劉休範被改任為鎮北將軍南徐州刺史,出鎮京口(治今江蘇鎮江),並以使持節的身份都督南徐州、徐州南兗州兗州四州軍事。當時,地方州郡並不支持劉彧,紛紛起兵叛亂。徐州刺史薛安都也在彭城(徐州州治,在今江蘇徐州)舉兵,命部將薛索兒率軍南攻。 [8] 
泰始二年(466年),劉休範兼領南兗州刺史,北據廣陵(南兗州州治,在今江蘇揚州),並以都督北討諸軍事一職督軍進討薛安都。他在當年七月進號徵北大將軍 [9]  ,加授散騎常侍,但隨後便被解除南兗州刺史一職,退歸京口。 [10] 
泰始五年(469年),劉休範被召回朝中,擔任中書監中軍將軍揚州刺史,仍領散騎常侍。 [11] 
泰始六年(470年),劉休範出任徵南大將軍、江州刺史,並加授使持節,都督江州、郢州司州廣州交州以及西陽郡新蔡郡晉熙郡、始興郡等五州四郡軍事。 [12] 
泰始七年(471年),劉休范進拜驃騎大將軍,調任南徐州刺史,但未及到任又被調回江州。當時,劉彧身體每況愈下,因太子劉昱年幼,擔心宗室諸王危及劉昱的地位,便開始着手翦除宗室,先後誅殺晉平王劉休祐、建安王劉休仁、巴陵王劉休若。劉休範為此終日提心吊膽,擔心大禍臨頭。但劉彧卻認為劉休範才能庸劣,並未將劉休範視為威脅,根本無意加害於他。 [13] 

劉休範密謀作亂

泰豫元年(472年),劉彧在重病之中頒下遺詔,進拜劉休範為司空、侍中,隨即病逝。後廢帝劉昱即位,時年僅有十歲。當時,袁粲褚淵劉勔等受顧命執政 [14] 阮佃夫王道隆楊運長等倖臣也恃寵弄權 [15]  。劉休範作為宗戚之首(皇帝唯一健在的叔父,現存宗室中輩分最高者),本以為能進入中樞擔任宰輔,卻未能如願,故此深感怨恨。 [16] 
劉休範在尋陽大肆延攬勇士,修治戰備,又折節下士,對路經尋陽的士人一律加以禮待、厚賜,以此收納人心,致使“遠近同應,從者如歸”。 [17]  他還拉攏荊州刺史沈攸之,致信稱其為“沈丞相”。沈攸之卻不拆看信函,直接將信函和信使一同送交朝廷。 [18]  宋廷知道劉休範已有異志,也暗作防備。當時,劉休範與朝廷雖未交惡,但裂痕已經無法彌補。 [19] 
劉休範還暗中在王府後院練習騎馬,為將來親自征戰作準備。 [20]  當時,劉休範的母親荀氏病逝。劉休範便直接將母親安葬在江州境內的廬山,藉此顯示自己不回朝廷的姿態,以迷惑朝廷。但朝廷並未放鬆對劉休範的戒備,於元徽元年(473年)二月以晉熙王劉燮郢州刺史,與長史王奐一同出鎮夏口(治今湖北武漢),並給他們配備了大量的兵力以及武器裝備。 [21] 
劉燮當時年僅四歲,僅為掛名,郢州軍政由王奐總領。 [22]  王奐擔心被劉休範所截留,赴任之時竟特意繞開尋陽,自太子洑(在今湖北黃梅南)小路徑直而去。劉休範知道朝廷是要在上游防範自己,惱怒不已,與典籤許公輿密謀叛亂。他打算舉兵偷襲建康,便以需要修繕城池為由,儲備大量板材,以備戰時之需。而宋廷為了安撫劉休範,又於當年年末進拜其為太尉。 [23] 

劉休範身死事敗

主詞條:建康之戰
蕭道成抵禦劉休範建康之戰 蕭道成抵禦劉休範建康之戰
元徽二年(474年)五月,劉休範在尋陽大肆徵收百姓船隻,根據需要配發給麾下各軍。各軍將已備好的板材自行拼裝到民船上,不到兩三日便將用於作戰的戰艦組裝完成。劉休範隨後親率兩萬大軍順江而下,晝夜疾進,直撲建康。 [24]  他還致信給朝廷執政袁粲、褚淵、劉秉,稱楊運長與王道隆蠱惑先帝枉殺宗室,表示自己是要清君側 [25] 
大雷戍守將杜道欣、鵲頭戍守將劉諐期得知江州軍東下,均快馬趕赴京師,向朝廷告變。 [26]  但他們剛抵建康僅一日,劉休範的大軍便已攻至建康西南的新林。宋廷為之震動。 [27] 
褚淵與劉勔、劉秉召集徵北將軍張永、右衞將軍蕭道成等,到尚書省緊急商討對策。 [28]  袁粲正在家中守孝,聞訊忙趕到台城主持大局。 [29]  當時,蕭道成主張堅守要隘以逸待勞。 [30]  袁粲便讓蕭道成率禁軍出屯新亭,並讓劉勔屯兵石頭城,由張永鎮守白下,自己則與褚淵、劉秉入衞台城。由於事發突然,宋廷根本來不及做出從容的部署,便直接打開南北兩座武庫,讓將士們隨意取用武器裝備。 [31] 
蕭道成進抵新亭,尚未築好營壘,江州軍的前鋒部隊便已攻到。蕭道成先從容安定軍心,然後登牆指揮,命高道慶陳顯達王敬則等乘船與叛軍水戰,但未有勝負。 [32]  不久,劉休範在新林棄船登岸,命部將丁文豪、杜墨蠡(《資治通鑑》作杜黑騾)等分兵直趨台城,自率主力由陸路進攻新亭。 [33] 
劉休範很快便攻至新亭壘南。蕭道成命黃回、周盤龍率步騎出壘迎戰。劉休範又分兵攻打新亭壘東。兩軍短兵相接,自巳時一直激戰到午時。禁軍有“三齊射手”七百人,射技精湛,每發必中。故此江州軍雖攻勢不減,但始終難以接近城壘。 [34]  這時,劉休範想了解敵情,便乘坐肩輿登上城南臨滄觀(又名勞勞亭,在今江蘇南京西南)瞭望,身邊僅有隨從數十人。 [35] 
屯騎校尉黃回、越騎校尉張敬兒見有機可乘,便稟告蕭道成,請以詐降計除掉劉休範。他們出城南壘,放下兵器大呼投降。劉休範大喜,將二人招至身側。黃回詭稱蕭道成早有投降之意。劉休範信以為真,便將黃回二人安置在身邊。張敬兒乘劉休範酒醉無備,奪下他的防身刀,將其斬首。劉休範左右隨從盡皆散走。張敬兒拿着劉休範的首級,馳馬奔回新亭壘。 [36] 
蕭道成命隊主陳靈寶攜劉休範首級到台城報捷。陳靈寶在途中遇到江州軍,竟將劉休範首級扔進了秦淮河。他隻身回到台城,高呼劉休範已被剿殺。但因沒有劉休範的首級作憑證,宋廷未敢採信。 [37]  當時,丁文豪、杜黑蠡等江州軍將領也不知劉休範已死,仍繼續猛攻台城。王道隆率羽林軍守朱雀門,急召劉勔回軍救援。但劉勔在朱雀桁南遭遇江州軍,兵敗戰死。 [38] 
江州軍乘勝渡過秦淮河,自朱雀門攻入建康,一直打到杜姥宅(位於宮城南掖門外)附近。王道隆死於亂軍之中。建康內外大震,流言四起,均稱台城亦已陷落 [39]  。駐守在白下、石頭的禁軍相繼潰散,撫軍長史褚澄東府城出降,中書舍人孫千齡亦開承明門(台城北門)出降。當時台城大亂,皇太后王貞風拉着皇帝劉昱的手失聲痛哭 [40]  ,守軍皆無鬥志。 [41] 
江州軍很快便得知了劉休範的死訊,但在丁文豪的堅持下攻勢不減,繼續猛攻台城。 [42]  蕭道成忙命陳顯達、張敬兒、周盤龍等率軍回援,自石頭城渡過秦淮河,由承明門入衞宮闕。 [43]  陳顯達引兵出戰,先後在杜姥宅、宣陽門大破江州軍,擊斬杜黑蠡、丁文豪等。許公輿逃出建康,途中被鄉民所殺。 [44]  建康轉危為安,終得保全,不久便解除戒嚴。 [45] 
劉休範自江州起兵,攻至建康僅有數日便身死軍敗。 [45-47]  當時,宋廷平叛戰爭(即建康之戰)雖已宣告結束,但江州一帶仍為劉休範的餘黨所控制。劉燮、王奐以中兵參軍馮景祖為將,自夏口出兵,東攻江州。尋陽守將毛惠連、程罕之出城投降。 [48]  時為元徽二年(474年)六月,劉休範叛亂至此被宋廷徹底鎮壓。 [49] 

劉休範主要影響

劉休范進攻建康作戰經過圖,取自《中國曆代戰爭史》 劉休范進攻建康作戰經過圖,取自《中國曆代戰爭史》
劉休範在後廢帝年間,作為皇帝唯一在世的叔父,在宗室中輩分最高,已是劉氏宗室的代表人物。當時“主幼時艱,宗室寡弱”、“素族當權,近習秉政”,朝政已完全由異姓所控制。宗室近親被排斥在權力中樞之外,無權參與朝政決策。這在南朝宋立國五十年來還是首次出現,舉兵反抗異姓權臣對朝政的控制便成為劉氏宗室挽救劉氏江山的唯一選擇。 [50] 
劉休範的反叛是宗室對劉氏天下行將傾覆的一次挽救行動,於道義而言並非沒有優勢,史家便稱其時“忠臣義士,莫不銜膽爭先”。而劉休範叛亂的失敗,標誌着劉氏江山已是回天乏術。正如史家所稱“桂陽王休範誅後,王室微弱”,無論在朝廷還是地方,劉氏宗室對國家政治的影響已然微不足道。 [50] 
劉休範的叛亂改變了宋廷最高統治集團的現狀。宋廷的最高統治集團除了袁粲、褚淵等外朝宰輔,還有以阮佃夫、王道隆、楊運長等恩幸為代表的內朝諸貴。內朝諸貴“並執權柄,亞於人主”、“任參內政,權重一時”,以皇帝的名義發號施令,參與朝政決策,制約外朝宰輔。而王道隆的被殺,使得內朝諸貴的實力遭到削弱,外朝宰輔因而獲得更大的權力。 [50] 
劉休範的叛亂還為蕭道成進入宋廷政治中心提供了契機。蕭道成原本無權參與朝政決策,但因平叛有功,在民間取得巨大的聲望,積累起強大的政治資本,由此取代戰死的劉勔,升任中領軍,與袁粲、褚淵、劉秉共掌朝政。而他也正是因為擔任中領軍,成為禁軍最高長官,掌握了整個京師地區的禁衞軍權,由此開啓了代宋建齊的創業進程。 [50] 

劉休範歷史評價

王儉:① 桂陽負眾,輕問九鼎,裂冠毀冕拔本塞源,入兵萬乘之國,頓戟象魏之下,烈火焚於王城,飛矢集乎君屋。機變倏忽,終古莫二,羣后憂惶,元戎無主。 [51]  ② 桂陽失圖,窺窬神器。鼓棹則滄波振盪,建旗則日月蔽虧。出江派而風翔,入京師而雷動。鳴控弦於宗稷,流鋒鏃於象魏。雖英宰臨戎,元渠時殄;而餘黨寔繁,宮廟憂逼。 [52] 
沈約:語有之,投鼠而忌器,信矣。阮佃夫、王道隆專用主命,臣行君道,識義之徒,鹹思戮以馬劍。休範馳兵象魏,矢及君屋,忠臣義士,莫不銜膽爭先。夫以邪附君,猶或自免,況於仗正順以爭主哉! [53] 
王夫之:劉休範以庸劣而免於忮主之殺,乃乘君死國亂之際,而求幹天位,張敬兒以一健卒入二萬人之中斬其首,無衞之者,此其為獨夫也奚疑,而可為天子乎?然且幾陷建業,為天子。甚哉!晉、宋之末天力之易為。而人思為之,其賤曾不如有道之世一命試為邑宰者,何足謂為大寶哉!草芥而已矣。天子如草芥,而人思為之,為之不克,而為獨夫以死者,休範也;為之克而終為天子者,蕭道成也。以小慧小才言之,則道成之愈於休範也遠矣,以君天下言之,則休範、道成一也,皆獨夫也。 [54] 
杜綱:休範不度德量力,以憤興師。即無道成謀略,亦不能有成,總之天欲更興一朝,此特為繼起者驅除耳。 [55] 
蔡東藩:桂陽王休範,不死於泰始之時,而死於元徽之世,殊屬出人意外;然其獲免也以愚,其致死也亦以愚。愚者可一幸不可再幸,終必有殺身之禍。試觀其中詐降計,納黃回、張敬兒於左右,肘腋之間,自召危機,尚復日飲醇酒,遊宴自如,不謂之愚得乎! [56] 

劉休範軼事典故

劉休範明帝之譏

劉休範才智平庸,而且言語遲鈍,一直飽受兄長們的鄙薄。宋明帝曾指着左右隨從,對宰相王彧道:“劉休範的才能還不如這些人,但因為是我弟弟的緣故,生來便享受富貴。佛家都説願生於帝王之家,不是沒有道理啊。” [57] 

劉休範示信取禍

建康之戰時,劉休範中了黃回、張敬兒的詐降計,將二人安置在自己身邊。部將李恆、鍾爽為此進諫,認為對降將不宜如此親近。劉休範卻並不在意,反而道:“我是以信義待人。”結果沒過多久,劉休範便被張敬兒刺殺。 [58] 

劉休範人際關係

劉休範父母

  • 父親劉義隆,南朝宋第三任皇帝,在位三十年,最終被太子劉劭殺害,孝武帝劉駿即位後上廟諡為太祖文皇帝。
  • 母親荀氏,劉義隆的嬪妃,封美人,後隨子出藩為桂陽王太妃。 [1]  [59] 

劉休範兄弟

宋文帝共有十九個兒子,皆是異母所生。劉休範排行第十八,有十七個哥哥、一個弟弟。 [1]  兄弟十九人中,除三人早逝,長大成人者僅有五人得以善終(病逝),其餘皆在宗室內訌中被殺。
  1. 劉休遠(劉劭),太子,發動政變,弒父篡位,最終被劉駿擒獲處死,史稱元兇。
  2. 劉休明(劉濬),封始興王,與劉劭一同政變,建康城破後於逃亡途中被叔父劉義恭殺死。
  3. 劉休龍(劉駿),初封武陵王,後滅劉劭稱帝,史稱宋孝武帝,在位十一年病逝。
  4. 劉休玄(劉鑠),封南平王,因曾支持劉劭最終被劉駿毒殺。
  5. 劉休胤(劉紹),出繼伯父劉義真,襲封廬陵王,在位六年病逝。
  6. 劉休文(劉誕),歷封廣陵王、隨王、竟陵王,因功高震主,在南兗州刺史任上被劉駿攻殺。
  7. 劉休度(劉宏),封建平王,病逝。
  8. 劉休秀(劉褘),歷封東海王、廬江王,因受柳欣慰叛亂牽連,被劉彧勒令自殺。
  9. 劉休道(劉昶),封義陽王,因擔心被劉子業殺害,逃亡北魏,一直活到南齊年間,最終病逝於北魏。
  10. 劉休淵(劉渾),歷封汝陰王、武昌王,因自號楚王,被劉駿以僭越之罪廢為庶人,勒令自殺。
  11. 劉休炳(劉彧),歷封淮陽王、湘東王,劉子業遇弒後稱帝,史稱宋明帝,病逝。
  12. 劉休仁,封建安王,擁立劉彧有功,因功高震主,最終被賜死,追貶為始安縣王。
  13. 劉休佑,歷封山陽王、晉平王,被劉彧設計暗殺,追免為庶人。
  14. 劉休茂,封海陵王,在雍州刺史任上起兵叛亂,被參軍尹玄慶擒殺。
  15. 劉休業,封鄱陽王,早逝。
  16. 劉休倩,早逝,病逝前被封為東平王,但未及正式冊封,後追改臨慶王。
  17. 劉夷父,早逝,追封新野王。
  18. 劉休若,封巴陵王,被劉彧賜死。

劉休範妻妾

劉休範兒子

劉休範共有四個兒子,全部在其叛亂期間被殺。
  1. 劉德宣,隨劉休範攻打建康,因劉休範輕信黃回的詐降計,被交給蕭道成作人質,最終被蕭道成所殺。 [62] 
  2. 劉德嗣,出繼伯父劉紹,襲封廬陵王,官至淮陵、南彭城二郡太守。後隨劉休範攻打建康,因劉休範輕信黃回的詐降計,被交給蕭道成作人質,最終被蕭道成所殺。 [62-63] 
  3. 劉青牛,尋陽城破後被殺。 [64] 
  4. 劉智藏,尋陽城破後被殺。 [64] 

劉休範主要作品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收錄有劉休範的書信一封:《與袁粲褚淵劉秉書》。 [65] 

劉休範人物爭議

據《宋書》、《南齊書》、《魏書》、《南史》、《冊府元龜》、《資治通鑑》等史料記載,劉彧晚年因陽痿而沒有生育能力,便將諸弟新生的男嬰抱養為自己的兒子,然後殺掉男嬰的生母。劉彧第三子劉準(即後來的宋順帝)便是劉休範的兒子。 [66-70] 
近代史學家呂思勉認為,這是《宋書》作者沈約為了迎合當時南齊皇帝所捏造的誣衊之詞,以掩飾蕭道成篡位弒君的罪惡,而《南史》、《資治通鑑》等則是沿用沈約的説法。他認為劉彧生前因為猜忌諸弟而狠心殺弟,不可能殺其父而養其子。 [71] 

劉休範史料索引

宋書·卷七十九·列傳第三十九·文五王》 [72] 
南史·卷十四·列傳第四·宋宗室及諸王下》 [73] 
參考資料
  • 1.    《宋書·文九王列傳》:文帝十九男:元皇后生劭,潘淑妃生浚,路淑媛生孝武帝,吳淑儀生南平王鑠,高修儀生廬陵昭王紹,殷修華生竟陵王誕,曹婕妤生建平宣簡王宏,陳修容生東海王禕,謝容華生晉熙王昶,江修儀生武昌王渾,沈婕妤生明帝,楊修儀生建安王休仁,邢美人生晉平王休祐,蔡美人生海陵王休茂,董美人生鄱陽哀王休業,顏美人生臨慶衝王休倩,陳美人生新野懷王夷父,荀美人生桂陽王休範,羅美人生巴陵哀王休若。
  • 2.    《宋書·桂陽王休範傳》:桂陽王休範,文帝第十八子也。孝建三年,年九歲,封順陽王,食邑二千户。
  • 3.    《宋書·桂陽王休範傳》:大明元年,改封桂陽王。為冠軍將軍、南彭城、下邳太守。
  • 4.    《宋書·桂陽王休範傳》:三年,出為江州刺史,尋加徵虜將軍,邑千户。入為秘書監,領前軍將軍。
  • 5.    《宋書·桂陽王休範傳》:七年,遷左衞將軍,加給事中。
  • 6.    《宋書·桂陽王休範傳》:前廢帝永光元年,轉中護軍,領崇憲衞尉。
  • 7.    《宋書·始安王休仁傳》:時廢帝狂悖無道,誅害羣公,忌憚諸父,並囚之殿內,毆捶凌曳,無復人理。……桂陽王休範、巴陵王休若年少,故並得從容。
  • 8.    《宋書·桂陽王休範傳》:太宗定亂,以為使持節、都督南徐、徐、南兗、兗四州諸軍事、鎮北將軍、南徐州刺史,給鼓吹一部。時薛安都據彭城反叛,遣從子索兒南侵。
  • 9.    《宋書·明帝紀》:泰始二年七月己丑,鎮北將軍、南徐兗二州刺史桂陽王休范進號徵北大將軍。
  • 10.    《宋書·桂陽王休範傳》:休范進據廣陵,督北討諸軍事,加南兗州刺史,進徵北大將軍,加散騎常侍,還京口,解兗州。
  • 11.    《宋書·桂陽王休範傳》:泰始五年,徵為中書監、中軍將軍、揚州刺史,常侍如故。
  • 12.    《宋書·桂陽王休範傳》:明年,出為使持節、都督江、郢、司、廣、交五州豫州之西陽、新蔡、晉熙、湘州之始興四郡諸軍事。
  • 13.    《宋書·桂陽王休範傳》:改授都督南徐、徐、南兗、兗、青、冀六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南徐州刺史,持節、常侍、開府如故。未拜,以驃騎大將軍還為江州。及太宗晚年,晉平王休祐以狠戾致禍,建安王休仁以權逼不見容,巴陵王休若素得人情,又以此見害。唯休範謹澀無才能,不為物情所向,故得自保;而常懷憂懼,恆慮禍及。
  • 14.    《宋書·明帝紀》:袁粲、褚淵、劉勔、蔡興宗、沈攸之同被顧命。是日,上崩於景福殿。
  • 15.    《宋書·恩幸列傳》:時佃夫、王道隆、楊運長並執權柄,亞於人主。
  • 16.    《宋書·桂陽王休範傳》:太宗遺詔,進位司空,改常侍為侍中,加班劍三十人。及太宗晏駕,主幼時艱,素族當權,近習秉政,休範自謂宗戚莫二,應居宰輔,事既不至,怨憤彌結。
  • 17.    《宋書·桂陽王休範傳》:招引勇士,繕治器械,行人經過尋陽者,莫不降意折節,重加問遺,囗囗留則傾身接引,厚相資給。於是遠近同應,從者如歸。
  • 18.    《宋書·沈攸之傳》:江州刺史桂陽王休範密有異志,以微旨動攸之,使道士陳公昭作天公書一函,題雲“沈丞相”,送付攸之門者;攸之不開書,推得公昭,送之朝廷。
  • 19.    《宋書·桂陽王休範傳》:朝廷知其有異志,密相防禦,雖未表形跡,而釁難已成。
  • 20.    《南齊書·高帝紀》:及蒼梧王立,更有窺窬之望,密與左右閹人於後堂習馳馬。
  • 21.    《宋書·桂陽王休範傳》:母荀太妃薨,葬廬山,以示不還之志。時夏口闕鎮,朝議以居尋陽上流,欲樹置腹心,重其兵力。元徽元年,乃以第五皇弟晉熙王燮為郢州刺史,長史王奐行府州事,配以資力,出鎮夏口。
  • 22.    《宋書·晉熙王燮傳》:元徽元年,燮年四歲,以為使持節、監郢州、豫州之西陽、司州之義陽二郡諸軍事、徵虜將軍、郢州刺史,以黃門郎王奐為長史,總府州之任。
  • 23.    《宋書·桂陽王休範傳》:慮為休範所撥留,自太子洑去,不過尋陽。休範大怒,欲舉兵襲朝廷,密與典籤新蔡人許公輿謀之。表治城池,修起樓堞,多解榜板,擬以備用。其年,進位太尉。
  • 24.    《宋書·桂陽王休範傳》:明年五月,遂舉兵反。虜發百姓船乘,使軍隊稱力請受,付以榜解板,合手裝治,二三日間,便悉整辦。率眾二萬,鐵騎數百匹,發自尋陽,晝夜取道。
  • 25.    《宋書·桂陽王休範傳》:書與袁粲、褚淵、劉秉曰:“先帝寢疾彌年,體疲膳少,……於時出入卧內,唯有運長、道隆,……慮晏駕之日,長王作輔,奪其寵柄,不得自專。是以內假帝旨,外託朝議,諛辭詭貌,萬類千端,升進奸回,屠斥賢哲,外矯天則,內誣人鬼。……遂致先帝有殺弟之名,醜聲遺於君父!……(孤子)枕戈泣血,只以兄弟之仇爾。……望便執錄二豎,以謝冤魂,則先帝不失順悌之名,宋世無枉筆之史。”
  • 26.    《南齊書·高帝紀》:元徽二年五月,舉兵於尋陽,收略官民,數日得士眾二萬人,騎五百匹。發盆口,悉乘商旅船艦。大雷戍主杜道欣、鵲頭戍主劉諐期告變。
  • 27.    《宋書·桂陽王休範傳》:大雷戍主杜道欣馳下告變。道欣至一宿,休範已至新林,朝廷震動。
  • 28.    《南齊書·高帝紀》:太祖與護軍褚淵、徵北張永、領軍劉勔、僕射劉秉、遊擊將軍戴明寶、驍騎將軍阮佃夫、右軍將軍王道隆、中書舍人孫千齡、員外郎楊運長集中書省計議,莫有言者。
  • 29.    《宋書·袁粲傳》:元徽元年,丁母憂,葬竟,攝令親職,加衞將軍,不受。二年,桂陽王休範為逆,粲扶曳入殿。
  • 30.    《南齊書·高帝紀》:太祖曰:“昔上流謀逆,皆因淹緩,至於覆敗。休範必遠懲前失,輕兵急下,乘我無備。今應變之術,不宜念遠,若偏師失律,則大沮眾心。宜頓新亭、白下,堅守宮掖、東府、石頭以待。賊千里孤軍,後無委積,求戰不得,自然瓦解。我請頓新亭以當其鋒;徵北可以見甲守白下;中堂舊是置兵地,領軍宜屯宣陽門為諸軍節度;諸貴安坐殿中,右軍諸人不須競出。我自前驅,破賊必矣。”
  • 31.    《宋書·桂陽王休範傳》:平南將軍齊王出次新亭壘,領軍將軍劉勔、前兗州刺史沈懷明據石頭,徵北將軍張永屯白下,衞將軍袁粲、中軍褚淵、尚書左僕射劉秉等入衞殿省。時事起倉卒,不暇得更處分,開南北二武庫,隨將士意取。
  • 32.    《南齊書·高帝紀》:治新亭城壘未畢,賊前軍已至。太祖方解衣高卧,以安眾心,乃索白虎幡,登西垣。使寧朔將軍高道慶、羽林監陳顯達、員外郎王敬則浮舸與賊水戰,自新林至赤岸,大破之,燒其船艦,死傷甚眾。
  • 33.    《宋書·桂陽王休範傳》:休範於新林步上,及新亭壘。……初,休範自新林分遣同黨杜耳、丁文豪、杜墨蠡等,直向朱雀。
  • 34.    《南齊書·高帝紀》:休範乘肩輿率眾至壘南,上遣寧朔將軍黃回、馬軍主周盤龍將步騎出壘對陣。休範分兵攻壘東,短兵接戰,自巳至午,眾皆失色。太祖曰:"賊雖多而亂,尋破也。"楊運長領三齊射手七百人,引強命中,故賊不得逼城。
  • 35.    《宋書·桂陽王休範傳》:自臨城南,於臨滄囗上,以數十人自衞。
  • 36.    《南齊書·張敬兒傳》:桂陽事起,隸太祖頓新亭。賊矢石既交,休範白服乘輿往勞樓下,城中望見其左右人兵不多,敬兒與黃回白太祖曰:“桂陽所在,備防寡闕,若詐降而取之,此必可擒也。”敬兒相與出城南,放仗走,大呼稱降。休範喜,召至輿側,回陽致太祖密意,休範信之。敬兒奪取休範防身刀,斬休範首,休範左右數百人皆驚散,敬兒馳馬持首歸新亭。
  • 37.    《宋書·桂陽王休範傳》:休範之死也,齊王遣隊主陳靈寶齎首詣台,道逢賊,棄首於水,挺身得達。雖唱雲已平,而無以為據,眾愈疑惑。
  • 38.    《宋書·桂陽王休範傳》:休範雖死,墨蠡等不相知聞。王道隆率羽林兵在朱雀門內,聞賊至,急召劉勔。勔自石頭來赴,仍進桁南,戰敗,死之。
  • 39.    《宋書·張永傳》:休範至新亭,大桁不守,前鋒遂攻南掖門。永遣人覘賊,既返,唱雲:“台城陷矣。”
  • 40.    《南齊書·高帝紀》:賊進至杜姥宅,車騎典籤茅恬開東府納賊,冠軍將軍沈懷明於石頭奔散,張永潰於白下,宮內傳新亭亦陷。太后執蒼梧王手泣曰:“天下敗矣!”
  • 41.    《宋書·桂陽王休範傳》:墨蠡等乘勝直入朱雀門,王道隆為亂兵所殺。墨蠡等唱:“太尉至。”張永棄眾於白下,沈懷明於石頭奔散,撫軍典籤茅恬開東府納賊。墨蠡徑至杜姥宅,中書舍人孫千齡開囗明門出降,宮省恇擾,無復固志。
  • 42.    《宋書·桂陽王休範傳》:尋而丁文豪之眾知休範已死,稍欲退散。文豪勇氣殊壯,厲聲曰:“我獨不能定天下邪?”
  • 43.    《南齊書·高帝紀》:太祖遣軍主陳顯達、任農夫、張敬兒、周盤龍等,從石頭濟淮,間道從承明門入衞宮闕。
  • 44.    《宋書·桂陽王休範傳》:羽林監陳顯達率所領於杜姥宅與墨蠡戰,破之。至宣陽御道,諸賊一時奔散,斬墨蠡、文豪及同黨姜伯玉、柳中虔、任天助等。許公輿走還新茶,村民斬送之。
  • 45.    《宋書·後廢帝紀》:元徽二年五月丙申,張敬兒等破賊於宣陽門、莊嚴寺、小市,進平東府城,梟擒羣賊。丁酉,解嚴,大赦天下,文武賜位一等。
  • 46.    《宋書·後廢帝紀》:元徽二年五月壬午,太尉、江州刺史桂陽王休範舉兵反。庚寅,內外戒嚴。
  • 47.    《宋書·後廢帝紀》:元徽二年五月壬辰,賊奄至,攻新亭壘。齊王拒擊,大破之。越騎校尉張敬兒斬休範。
  • 48.    《宋書·晉熙王燮傳》:明年,太尉、江州刺史桂陽王休範舉兵逼朝廷,燮遣中兵參軍馮景祖襲尋陽,休範留中兵參軍毛惠連、州別駕程罕之居守,開門詣景祖降。
  • 49.    《宋書·後廢帝紀》:元徽二年六月癸卯,晉熙王燮遣軍克尋陽,江州平。
  • 50.    張金龍.治亂興亡:軍權與南朝政權演進:商務印書館,2016年12月:318-335
  • 51.    南齊書:本紀第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09-15]
  • 52.    昭明文選:卷五十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07-07]
  • 53.    宋書 列傳第三十九 文五王  .國學原典[引用日期2015-10-19]
  • 54.    讀通鑑論:卷十五 宋後廢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06-28]
  • 55.    南史演義:第十三回 計身後忍除同氣 育螟蛉暗絕宗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08-24]
  • 56.    南北史演義:第二十四回 江上墮謀親王授首 殿中醉寢狂豎飲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06-30]
  • 57.    《南史·宋桂陽王休範傳》:休範素凡訥,少知解,不為諸兄齒遇。明帝常指左右人謂王景文曰:“休範人才不及此,以我故,生便富貴。釋氏願生王家,良有以也。”
  • 58.    《南史·宋桂陽王休範傳》:屯騎校尉黃回乃偽往降,並宣齊高帝意。休範大悦,置之左右。休範壯士李恆、鍾爽進諫不宜親之,休範曰:“不欺人以信。”時休範日飲醇酒,回與越騎校尉張敬兒直前斬休範首持還。
  • 59.    《宋書·桂陽王休範傳》:母荀太妃薨,葬廬山,以示不還之志。
  • 60.    《宋書·蕭惠開傳》:蕭惠開,南蘭陵人,徵西將軍思話子也。……惠開妹適桂陽王休範,女又適世祖子。
  • 61.    《南齊書·蕭惠基傳》:桂陽之役,惠基姊為休範妃,太祖謂之曰:“卿家桂陽遂復作賊。”太祖頓新亭壘,以惠基為軍副,惠基弟惠朗親為休範攻戰,惠基在城內了不自疑。
  • 62.    《宋書·桂陽王休範傳》:屯騎校尉黃回見其可乘,乃偽往請降,並宣齊王意旨,休範大悦,以二子德宣、德嗣付回與為質,至即斬之。回與越騎校尉張敬兒直前斬休範首,持還,左右並奔散。
  • 63.    《宋書·廬陵王紹傳》:泰始三年,更以桂陽王休範第二子德嗣紹。為建威將軍、淮陵、南彭城二郡太守。後廢帝元徽二年,與休範俱伏誅。國復絕。
  • 64.    《宋書·桂陽王休範傳》:晉熙王燮自夏口遣軍平尋陽,德嗣弟青牛、智藏並伏誅。
  • 65.    [清]嚴可均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宋文:商務印書館,1999年:125
  • 66.    《宋書·后妃列傳》:太宗晚年,痿疾不能內御,諸弟姬人有懷孕者,輒取以入宮;及生男,皆殺其母,而以與六宮所愛者養之。順帝,桂陽王休範子也,以昭華為母焉。
  • 67.    《南齊書·劉休傳》:帝素肥,痿不能御內,諸王妓妾懷孕,使密獻入宮,生子之後,閉其母於幽房,前後十數。順帝,桂陽王休範子也。蒼梧王亦非帝子。
  • 68.    《魏書·島夷劉裕傳》:初,彧晚年痿疾,不能內御,諸弟姬人有懷孕者,輒取以入宮,及生男,皆殺其母而與其宮人所愛者養之。準即桂陽王休範子也。
  • 69.    《南史·后妃列傳》:明帝素肥,晚年廢疾,不能內御,諸弟姬人有懷孕者,輒取以入宮。及生男,皆殺其母,而與六宮所愛者養之。順帝,桂陽王休範子也,以陳昭華為母。
  • 70.    《資治通鑑·宋紀十五》:泰始七年八月戊戌,立皇子淮為安成王,實桂陽王休範之子也。
  • 71.    呂思勉.兩晉南北朝史: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9年10月
  • 72.    宋書:列傳第三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06-28]
  • 73.    南史:列傳第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06-2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