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仲容

鎖定
劉仲容(1903-1980),湖南益陽人。早年留學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
解放前,長期在李宗仁白崇禧左右任參議,與中國共產黨有聯繫。 [1]  “西安事變”時,他留在西安,做了有利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工作。抗日戰爭時期,他在武漢、桂林、重慶等地積極地投入團結抗日的民主活動,解放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指導下,為和平奔走。參加發起“中國民主政團同盟”。 [2] 
新中國成立後歷任北京外國語學院副院長、院長,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政協委員和常務委員,民革第三屆中央委員、第四屆中央常務委員、第五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等職,他為台灣迴歸祖國作了許多有益的工作。
1980年3月在北京病逝。 [1] 
(概述圖來源於: [5] 
中文名
劉仲容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3年 [1] 
逝世日期
1980年3月27日 [5] 
畢業院校
莫斯科中山大學 [1] 
出生地
湖南益陽

劉仲容人物生平

出生於一箇舊官僚家庭。中學畢業於天津西開中學。 [4] 
1923年他加入國民黨,參加籌組湖南省國民黨臨時黨部。
1925年初到達廣州,任黃埔軍校國民黨特別黨部執行委員。是年冬,由其父的朋友、國民革命軍第二軍胡景翼及其部下思成旅長保送到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政治(此間,劉仲容與馮玉祥部騎兵師師長趙守鈺之女趙祥錠結婚,夫妻同赴蘇聯)。
1929年冬從莫斯科中山大學留學回國,國民政府分配他到軍事訓練總監部做翻譯工作。因對蔣介石的反共政策不滿,力辭不就,奔走於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楊虎城、張學良等部之間,到處碰壁。
1933年,結識了劉子華等共產黨員,在上海、南京等地做過掩護工作。後經留俄同學王公度介紹,與桂系將領李宗仁、白崇禧相識,建議他們積極與各方面聯繫,造成聲勢,迫蔣抗日。李、白聽了為之動容, 即任他為參議,派他去西安聯合張學良、楊虎城。 [5] 
1935年中共發表《八一宣言》,他由劉子華派往廣西,瞭解李宗仁、白崇禧對抗日的態度。他曾向李進言:不要單獨反蔣,要聯合各方力量反蔣、抗日。李極為賞識,留在身邊,以為聯絡各方的“使節”。年底,派他赴西安了解西北戰局及張、楊動向。 [4]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發生,16日中共代表團從延安飛抵西安,周恩來和葉劍英見到他時説: “李、白兩先生一向主張抗日,我們欽佩,一切抗日救國的力量應該團結起來。”他當即把中共代表團的主張電告廣西。李、白聯名致電周恩來,同意共產黨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主張。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周恩來邀他到延安,與毛澤東進行了親切交談。1937年4月,他回桂林,向李宗仁彙報了西北之行的經過,並在桂系高級將領座談會上介紹中共對形勢的看法,列舉全國抗日必將實現的條件。
抗日戰爭爆發後,李宗仁再次派他去延安,作為廣西常駐代表同中共中央保持聯繫。
1938年2月,已就任徐州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的李宗仁,召他到徐州、武漢。
1938年夏,他到白崇禧處任行營參議,常和共產黨方面取得聯繫。
1940年秋,白崇禧調重慶任副參謀總長兼軍訓部長,他亦去任軍訓部參議,常與周恩來、葉劍英往來,參加發起“中國民主革命同盟”,對堅持抗日、反對投降,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1945年8月,國共重慶談判,他再次見到毛澤東,毛澤東肯定其多年來的工作成績,希望他為人民民主革命作出更多貢獻。 [5] 
1946年5月,白崇禧任國防部長,任他為國防部少將參議。他常去南京梅園新村會見周恩來,蔣介石要逮捕他,白崇禧令他去上海躲避風頭。 [4] 
1949年1月21日,李宗仁代理總統後。2月,李宗仁派他北上接洽和談。臨行前,白崇禧和他談了話,提出謀求國共兩黨“劃江而治”的設想。3月下旬,他到北平,當天見到毛澤東、周恩來。毛澤東嚴肅指出:人民解放軍一定要渡過長江。4月2日晚上,毛澤東又請他去談話,請他回南京一趟,對李、白再做工作。他回到南京單獨見了李宗仁,轉達毛澤東和周恩來的意見。12日,他再飛抵北平。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白崇禧逃到長沙,電召他南下。周恩來則留他在北京,參加人民民主統一戰線,他欣然從命,出任北京外語學校副校長,積極協助進行建校事宜,並運用自己多年來在知識界的影響,通過種種關係,從全國各地聘請大批教授、講師來校執教。
1950年3月,任校長,1954年8月,學校改為北京外國語學院,任院長。
1959年2月,與北京俄語學院合併,建立新的北京外語學院,任副院長,一直到1978年改任顧問。
1957年起,當選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常委、副主席。他對爭取李宗仁回國,起了很大作用。毛澤東邀李宗仁進餐,亦邀他作陪。 [5] 
他還是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民革第一屆中央委員,第四屆中央常委,第五屆中央副主席。 [3] 
1980年3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7歲。 [6] 

劉仲容人際關係

劉承烈,父親,曾任桂系駐天津代表。
早年參加辛亥革命,光復後曾任湖南實業廳廳長,蔣介石叛變革命後,一直從事反蔣活動。劉仲容和兄弟姐妹受父親的革命行為影響很深。
1933年,舉家住天津,就和共產黨南漢宸有了交往。兩廣反蔣時,他父親受命在天津設置電台,共產黨常通過這個電台與延安聯繫,交往更密,並一直延續到1941年。
“七七事變”後,共產黨在冀北組織暴動,他父親也參加了,並和李運昌、宋時輪、姚依林、鄧華等結下深厚的情誼。因此,1939年,他妹妹劉甲櫻受共產黨之託打進重慶警察局外事組工作,並偵得王炳南同志家的僕人已被蔣幫特務收買的情報,報告周恩來。周及時採取措施,使王炳南排除了危險。
1946年在重慶時,共產黨擬請他父親通過社會關係,到吉林揮春地區籌建東北自治政府。由於事機不密,他父親和妹妹劉甲櫻一起被捕,以“意圖陰謀竊據國土罪”被判刑。直到淮海戰役後期,國民黨撤銷特種刑事法庭後,父女兩人才出獄。 [7] 

劉仲容人物作品

著有《我為新桂系三赴西安》《記北京和平談判》等。 [5] 
參考資料
  • 1.    黃邦和,皮明庥主編,中外歷史人物詞典,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11,第719頁
  • 2.    中共中央統戰部研究室,金陵之聲廣播電台編輯部編,統一戰線工作手冊,南京大學出版社,1986.09,第331頁
  • 3.    陳予歡編著,黃埔軍校將帥錄,廣州出版社,1998.09,第286頁
  • 4.    湖南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湖南省志 第30卷 人物誌 下,湖南出版社,1995.12,第784-786頁
  • 5.    呂東來編著,台兒莊大戰之黃埔師生錄 上,團結出版社,2015.01,第159-161頁
  • 6.    劉國銘主編,中國國民黨百年人物全書 上,團結出版社,2005.12,第480頁
  • 7.    朱葦,力平著,開國前奏 周恩來在一九四九和談中,廣東人民出版社,2009.07,第2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