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仰曾

鎖定
劉仰曾,字宏榮,生於1903年,廣東梅縣大浪口半街劉屋人,民國時期建築工程師。他出生於工商業家庭,劉仰曾畢業於河北唐山交通大學(今西南交大)土木工程系,師承國內著名橋樑專家侯家源先生。畢業後,劉仰曾先後在南京、廣州、汕頭、梅縣以及廣西靈山從事市政設計建設工作。 [1] 
中文名
劉仰曾
籍    貫
廣東梅縣
出生日期
1903年
逝世日期
1937年11月13日

劉仰曾人物經歷

梅城首次現代意義上的市政建設,是在彭精一1931年10月擔任梅縣縣長後開始進行的,劉仰曾是當時一位重要的工程技術人員。彭精一擔任縣長的時期,推出興建梅興公路、梅畲公路、梅石公路、梅正公路、梅宮公路、梅丙公路、松杭公路等10條公路的建設計劃。擬通過築路委員會,吸收民間資金參與建設。這些工程建設,不少項目有劉仰曾參與的身影。同時,劉仰曾在梅縣還參與了梅縣縣立圖書館、城北會文學校、丁窿坑河道疏浚的圖紙設計或建設工作。其中,在梅州,他參與設計或建造至今尚存的建築物有:公園紅門、金山頂博物館、凌風路排水系統等。 [1]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劉仰曾接到委任與調令,奔赴湖南主持和負責溝通華中地區與大西南地區的主要線路湘黔鐵路渠江大橋的勘測建造工作。當年11月13日晚10時許,雷電交加,心繫施工進度的他,不顧工作一天的勞累和天黑路滑,冒雨前往渠江橋墩工地現場,親自指導施工。當行至第三號橋墩木架與便橋相連接的跳板時,不幸從十三米高處墜落河牀,因公殉職,年僅35歲。 [1] 

劉仰曾人物紀念

劉仰曾的不幸離去,鐵路總段領導、同仁及當地百姓無不悲傷感動,為弘揚他敬崗愛業的精神,鐵路總段領導及同仁呈請鐵道部將渠江大橋命名為仰曾橋,得到上級部門批准。劉仰曾的遺體則厚葬於渠江橋側,按照他逝世前的囑託,坐北向南,面對渠江,遙向千里之外的故鄉,並由當地的一家劉氏族人照顧。 [1] 
2017年11月3日,劉仰曾的遺骸在子女孫輩的護送下,從千里之外的湖南省魂歸故土,安葬於梅州南榕仙莊公墓。抗日戰爭時期,他在湖南安化參與湘黔鐵路渠江大橋建造,不幸失足墜落而殉職施工現場。在異鄉安厝的80年間,他的墳墓得到當地百姓的妥善照顧,而今終於遷回家鄉安葬。 [1] 

劉仰曾親屬成員

劉仰曾的哥哥劉耀曾畢業於東南大學,是20世紀中葉印尼著名的華文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愛國僑領。劉仰曾去世的時候,兒女幼小,雖然得到一筆撫卹金,但其長子還因家庭困難,輟學失去上大學的機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的幼子、幼女先後考上北京政法學院(中國政法大學前身)和北京郵電學院。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