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仁

(世界語者)

鎖定
劉仁(1909—1947)原名劉維藩、劉鏡寰,山東牟平人,生於遼寧本溪。1928年考入東北大學預科,1930年轉入東北大學政治系。1931年他參加了“東北民眾抗日救國協會”,深入到羣眾中去宣傳鼓動,出版刊物等。奔走動員愛國抗日而緊張的活動着。1933年,劉仁到日本留學,1937年回國,在郭沫若領導下的第三廳從事對敵宣傳工作。1945年,應邀到高崇民、閻寶航領導的東北抗日救亡總會機關刊物《反攻》雜誌社任主編。抗日戰爭勝利後,劉仁到佳木斯。任“東北社會調查研究所”研究員。因積勞成疾,舊病復發某不幸於1947年4月22日逝世。 [2] 
(概述圖來源) [2] 
全    名
劉仁
出生地
遼寧本溪市
出生日期
1909年
逝世日期
1947年4月22日
本    名
劉仁
國    籍
中國
配    偶
綠川英子
人物生平
劉仁,祖籍山東牟平,1909年(清宣統元年)出生於本溪橋頭。祖父劉藺英為維持生計,帶着家人逃荒到本溪湖橋頭街。以開荒種地為生,後開設德元堂兼賣中草藥。父親劉振邦,字漢臣,當過橋頭街郵局郵差和郵政局長。劉藺英去世後,劉振邦秉承父業,利用德元堂老字號,擴大經營範圍,生意逐漸興隆起來,成為橋頭街的殷商富户,並被推舉為橋頭街0會長。劉振邦熱心公益事業,為人急公好義,後因秘密從事抗日活動,被日本特務殘酷殺害。
劉仁7歲開始讀私塾,接受啓蒙教育,後入橋頭商立國民小學,11歲考取本溪縣立第一高級小學,到本溪湖讀書。
劉仁從小受家庭薰陶,對中國歷史文化最感興趣,喜歡獨立思考問題。他到橋頭北山上玩耍時,發現有水泥炮台,得知是日本人與俄國人打仗修造的,他感到疑惑不解。當學校組織到本溪湖朝陽寺山上踏春,看到塗着日本標記,由日本人押運的火車,滿載着木材、煤炭、糧食從山下經過時,他感到這是中國人的恥辱。在高小畢業的師生聯歡會上,他自編、自導、自演了一出歷史話劇《崇禎之死》,對這位-之君表示惋嘆,也表達了少年劉仁對時局的憂憤之情。
後來,劉仁考入營口水產學校,開始離家求學。該校是一所培養水產捕撈和水產養殖的專門學校,劉仁不僅專業課學得好,對實踐課更感興趣,而且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游泳本領,曾冒着生命危險搶救了兩名溺水的同學,受到學校師生的一致好評。
1928年(民國17年),劉仁考入東北大學預科,兩年後轉入本科,進法學院政治系第四班。他與吳一帆、陳彥之等同學志趣相投,過從甚密,都是學校的進步學生和活躍分子。
劉仁身材魁梧,英俊瀟灑,並十分健談,興趣也十分廣泛,游泳、滑冰、球類以及琴棋書畫,樣樣都好。他每天清晨都要到宿舍前的大操場跑上幾千米,從不間斷。他常對同學説,有個壯實的身體,將來不論幹啥都能派上用場。他喜歡古典詩詞,尤其喜歡岳飛、陸游的愛國詩詞。每當吟到“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和“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時,與他那強烈的愛國之情發生撞擊,對神州動盪、人民疾苦,憤然有力挽狂瀾,澄清天下之志。
劉仁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熱血青年,本來進入本科專攻政治是有其深刻用意的,他要尋求救國救民的良策,但現實使他大失所望。軍閥連年混戰,民不聊生。東北易幟後,納入蔣介石政權的統治之下,張學良當上了全國陸海軍空軍副司令,依然是換湯不換藥,這使得富有愛國正義感的大學生們對張學良也十分不滿。由於劉仁等人在學生中有威信,學校當局極力拉攏他們,但劉仁等人並不買賬。有一次,身兼東北大學校長的張學良搞選舉,指定兩名所謂代表,讓東北大學學生投這兩個人的票,遭到劉仁等進步學生的反對。劉仁等人組織起來,針鋒相對,硬是不選官方指定的人,並且將計就計,另選了兩名代表,搞得校長十分狼狽。當時,學校空氣沉悶,不允許講授進步課程。因此劉仁對學校規定的課程不感興趣,卻千方百計尋找進步書籍。一次,他從同學那裏借到肖伯納的《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一書,便如飢似渴地讀起來。書中有關階級剝削的論述,使劉仁認清社會不平等的根源,併為他後來參加愛國救亡活動打下了基礎。
由於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東北垂涎三尺,正在策劃侵略行動,東北的形勢日漸緊張。東北當局對救亡活動採取高壓政策,校園已無民主自由可言。與此同時,以華北的救亡呼聲進一步高漲,北平、天津成為進步學生嚮往的地方。劉仁再也不想繼續留校啃那些無用的書本,便於1931年(民國20年)暑假前夕,毅然放棄學業,告別東北大學校園,隻身前往北平。
劉仁到北平不久,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侵佔了中國東北。東北進步知識分子高崇民、閻寶航、陳先舟、車向忱等-到北平,組織成立了東北民眾抗日救國協會,劉仁立即加入到這個組織中來。他給好友吳一帆寫信,讓他隨西遷的東北大學到北平復學。吳一帆到北平後,發現劉仁根本沒有復學,而是在為抗日救亡緊張地忙碌着。劉仁還以吳一帆的宿舍為掩護,深入到羣眾中進行宣傳鼓動,演講,印刷刊物,張貼標語。他曾對吳一帆説:“一個熱血青年如果只想着吃飽睡足,就容易意志消沉,現在國難當頭,要想想國家民族,要為國家民族出點力,甚至流血犧牲,這才稱得起炎黃子孫啊!”
劉仁主要活動在平津的工人羣眾中,為反對國民黨的政策,他在北平西城區組織領導過黃包車工人的罷工。他對當時的革命文學運動也十分熱心,有一次,魯迅先生在北京大學操場上講演,劉仁也到場聆聽。事後,他還把聽講演時的照片寄給表哥劉範五保存。
後來,劉仁受救國會派遣,來到天津開展工作。天津有幾家英美開辦的煙草公司,公司中有許多中國女工。劉仁經常到女工中宣傳救國思想,調查外資企業對中國女工的剝削情況。為安全起見,他不時變換工作方式,轉移居住地點,宣傳和調查也常在晚上進行,有時需要連夜進行整理彙總,郵寄給北平。
恰在這時,劉仁的表哥劉範五隨所供職的郵局撤到天津,繼續擔任郵政支局長。家住在大王莊義信裏,這使劉仁大喜過望。表哥有公開身份,他的家成了劉仁從事秘密活動的庇護所。劉仁形成的材料不再經過郵筒,而是由表哥直接從郵局郵寄,躲過了可能遭到的拆信檢查,這給劉仁的活動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劉仁高興地對劉範五説:“表哥,你這裏既安全,又方便,還省郵費,真是我們抗日救國的好基地,你就當我的保護人吧!”
由於有了可靠的保護傘,劉仁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大,他深入到天津郊區的古冶、林西、趙莊等煤礦,在礦工中開展宣傳鼓動工作。幾個月後劉仁完成任務,回到北平。
1933年,日本侵略者向熱河進犯,北平也處在國民黨的白色恐怖之中。劉仁在北平的處境越來越艱難,有時連吃飯都成問題,他只好去擺地攤賣字來維持最低生活。
劉仁參加兩年的抗日救亡活動,感到自己的知識不足,難當救國救民的大任。學水產可以謀生,但不是自己的人生目標;學政治雖然時髦,卻不能挽救國家和民族的危亡。他渴望掌握更多的知識,學習外國先進的東西。他認為,日本經過明治維新,效法西方列強而迅速強盛起來,而且清末以來,赴日留學蔚然成風。於是他決定赴日留學,他的想法得到了父親的支持,回到本溪籌集經費,以中國官費留學生名義,從遼陽乘火車赴大連,又乘船經朝鮮釜山,東渡日本求學。1934年2月,劉仁憑藉流利的日語優勢,正式進入日本高等師範預科,升入本科後,他選學了語言專業,主攻英語。
劉仁政治敏感,又參加過抗日救亡活動,他與一般中國留學生不同,所以赴日後目的十分明確。學習英語,當然不能完全滿足他的願望,所以,他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課外活動,閲讀文學書籍。特別是對日本作家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夏目漱石的《心道草》等作品更是推崇備至,愛不釋手。他不僅自己喜愛這些書,還向國內的朋友推薦。
劉仁雖然身在異邦,卻心繫着祖國,為了及時瞭解國內形勢的發展,他通過關係從上海購買進步書刊郵寄東京。通過這個渠道,蕭軍的《八月的鄉村》剛剛出版,劉仁在日本就讀到了。1934年9月,劉仁的弟弟劉維坤來日本留學,當他徵求哥哥意見時,劉仁向他建議説:“中國是個農業大國,急需農業方面的人才,你對農業又感興趣,還是學農業吧!”劉維坤便選擇了東京農業大學農學專業。
在日本的中國留學生自發組成學生團體,經常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其中以中華世界語協會最為活躍。世界語是波蘭人柴門霍夫所創,以服務全人類為宗旨,掌握世界語,就可以超越國界進行交流。劉仁的日語、英語已十分流利,又以極大的熱情和堅強的毅力學習世界語,並參加了東京世界語協會所舉辦的各種活動,幾乎每個星期天都要聚在一起,用聊天的方式交換學習世界語的心得,以鞏固學習成果和提高運用能力。聊天之後,還用世界語唱些流行的進步歌曲,如《國際歌》、《大路歌》、《義勇軍進行曲》等。為廣泛聯繫世界語者,劉仁經常到東京的朝鮮人居住區去,與朝鮮世界語者頻繁接觸,曾引起日本警方的注意和監視,但未抓住他任何把柄。
這期間,劉仁與日本進步女作家、世界語者長谷川照子相識。1936年3月底的一天,在築地小劇場,劉仁與長谷川照子一道觀看了有世界語表演的話劇《拂曉》,兩人談得很投緣。長谷川照子,日本國山梨縣人,1912年出生。照子從小喜愛文學,且性格倔犟,1929年考入奈良女子高等師範學校,為的是脱離家庭,獨立生活。在學校,照子積極參加學生運動和活動,熱情地投身於世界語運動,並在這裏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使她擺脱了孤獨,逐漸活躍起來。他學習世界語進步很快,不久就能用世界語從事翻譯和寫作了。她閲讀了大的進步書籍,注意從高爾基、小林多喜二等無產階級作家的現實主義作品中汲取營養,這對她後來的寫作產生了重要影響,開始把追求個性解放與現實鬥爭結合起來,對日本當局發動的戰爭極為厭惡。由於她頻繁參加進步活動,因此被 署列入黑名單一度被逮捕,並被校方開除學籍。
同年底,照子赴東京,繼續從事世界語組織的進步活動,又參加了日本《世界語文學》的創刊工作。
紮實的文學修養,較高的世界語水平,火熱的戰鬥生活,使照子寫作才華得以充分施展,相繼發表了許多文章,用世界語創作的小説,如《春之狂》、《一對男女世界語者的獨自》、《六個月》等。她還把小林多喜二的代表作《蟹工船》節譯成世界語,並開始撰寫評介文章,如應上海世界語者協會會刊《世界》之約,發表了《日本婦女之現狀》,還連續發表了《日本無產階級文學現狀》、《日本無產階級文學處於何種狀態》兩篇文學評論。這幾篇評論文章,極有見地。
劉仁與長谷川照子從相識到成為夫妻和戰友,並非偶然。兩人都曾參加過進步活動,劉仁因參加抗日救亡而被東北大學開除,照子因參加世界語組織的進步活動和反戰活動而被奈良高師開除:兩人都酷愛文學和世界語這一超越民族和國界的語言。隨着交往的日益頻繁,共同的理想和志向,共同的經歷和語言,將這對異國青年男女緊密結合一起。1936年深秋,照子頂住來自家庭的壓力,毅然宣佈和劉仁結婚。
劉仁雖身在日本,卻十分關注國內形勢的發展。1936年下半年,日本侵略者正在醖釀全面侵華,中日之間的戰爭大有一觸即發之勢,國內抗日運動空前高漲。在這種形勢下,劉仁認為已無必要繼續留在日本,決定回國參加抗日救亡運動。當劉仁把這個想法告訴妻子時,照子不僅全力支持丈夫的愛國之舉,並表示追隨丈夫一起到中國,投身到抗日救亡運動中去。於是兩人商定,劉仁先期回國,三個月後夫妻在上海相會。1937年1月,劉仁暫別妻子,躲過日本特務的監視,乘上一艘國際郵輪,回到了祖國上海。三個月後,照子變賣了多處積累的衣物和書籍,只帶上一架便攜式手提打字機,在劉仁的弟弟劉維坤的幫助下,灑淚告別親人,乘船秘密到達中國上海,與劉仁相會。
照子一踏上中國土地,就決心和丈夫共同戰鬥,同甘共苦,為中國人民的抗日救亡事業奉獻一切,並正式將自己的名字改為綠川英子。
可是,劉仁夫婦在上海,既沒有親屬可投,也沒有現成的工作去做,因此不得不過一段流浪者的生活,但這絲毫沒有消磨他們的革命意志和熱情。劉仁忽然想到世界語協會,於是他找到上海世界語協會的領導人、主編《世界》雜誌的葉簌士。劉仁早在平津從事抗日救亡活動時,就曾與葉簌士有過通信交往。在葉的幫助下,劉仁在一家小出版社找到一份差事,收入微薄,綠川英子則與中國世界語者合作編印世界語會刊《中國怒吼》。劉仁結識了世界語者、詩人徐雉,熱情的徐雉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當即將自己的兩間屋子騰出一間讓劉仁夫婦居住,使劉仁夫婦總算有了安居之所。在上海期間,劉仁夫婦還參加了上海各界羣眾的集會遊行,要求國民黨當局釋放救國會“七君子”及聲援抗日的活動。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軍佔領上海。綠川英子親眼目睹了日軍在上海的暴行,她寫道:“日本人在空中投下了好多 ,又給地上的平民灑上了汽油,他們-了道路,用機槍掃射那些逃命的市民。”由於上海己成孤島,劉仁夫婦已無法繼續在上海居住下去,在葉簌士的幫助下,他們從上海轉移到廣州。
1938年初,劉仁從《救亡日報》上得知丁克回到廣州,喜出望外。丁克在日本曾掩護過劉仁夫婦,後被警方拘捕達8個月之久。當丁克知道劉仁夫婦的尷尬處境後,便把劉仁夫婦安排到一座象樣的二層樓房裏,這是丁克從朋友那裏借來的。劉仁夫婦和丁克成了這別墅的主人,綠川英子給它取名為“綠色之屋。”
劉仁急於參加抗日工作,找到正在廣州的郭沫若,請求幫助他們到武漢參加火熱的抗日鬥爭。郭沫若剛從日本回國不久,當時還沒有明確職務,因此只能對他表示欽敬和同情。劉仁不甘心就這樣沉寂下去,於是他找到丁克商量,準備就地參加抗日鬥爭,這一想法立即得丁克的贊同。於是劉仁與丁克等人四處遊説,積極鼓動,後在夏衍等人的協助下,説服廣東軍政當局,很快成立了廣東國際協會,恢復了世界語組織,為方便開展工作,爭取到省方領導掛名,這不僅解決了合法地位,減少麻煩,而且有了經費來源。協會隸屬於廣東省政府,下設日語、英語、世界語三個科,劉仁和綠川英子都在世界語科工作,由於這個科集中了部分優秀人才,很快就打開了工作局面。劉仁夫婦與同事們積極創辦世界語特刊,編印抗日宣傳小冊子。
這時卻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天早晨,綠川英子在上班途中被當局抓住,硬説她在聽到防空警報時用紅色手帕為敵機打信號,一定是日本奸細,不分青紅皂白,把她帶到 局,隨後被當局驅逐出境。綠川英子滿腔熱血蔘加中國人民的的抗日鬥爭,卻背上的莫須有的罪名,受到不應有的對待,這使劉仁和綠川英子感到無法理解。綠川無辜被驅逐,劉仁只好相伴隨行,流落香港。在香港,兩人舉目無親,囊空如洗,不得不在香港的棚屋裏度過了難忘的屈辱和苦悶的生活。
1938年4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成立第三廳,由郭沫若主持工作,安排了部分文化界進步人士。在郭沫若和葉簌士的幫助下,國民黨當局才允許綠川英子公開參加中國抗戰。同年6月,劉仁夫婦結束了4個月的-生活,到達國民政府大本營武漢。劉仁進第三廳從事資料工作,綠川英子進國際宣傳處對日宣傳科從事對日廣播。經過一年多的輾轉流離,劉仁和綠川英子才正式實現了抗日救國的願望。
綠川英子作為日本人能公開參加中國抗日戰爭,心情十分激動。7月2日19時,綠川來到播音室,開始正式播音:“日軍同胞們!當你們的槍口對準中國人的胸膛,當你們大笑着用刺刀挑死一個無辜的嬰兒,當你們手舉火把點燃一棟棟草房,當你們撲向可憐的少女……你們可曾想過,這是罪惡,是世界人民不可饒恕的滔天罪孽!”“別錯灑了你們的熱血,你們的敵人不在隔海的這裏。”她那圓潤、清暢的日語猶如一發發重磅 ,大大瓦解了日軍的士氣,也激怒了日本當局。待他們查清她就是當年反戰的長谷川照子時,日本報紙刊登她的照片,用大字標題罵她是“嬌聲賣國賊”、“赤色敗類。”
綠川英子不僅用播音宣傳抗戰,而且撰寫許多文章,謳歌抗戰的將士,痛斥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她用自己的名義發出一封《日本朋友的慰問信》,首先向“拿自己的血肉來保衞中華民族的英雄們致誠摯的敬禮。”她又分析到:“日本軍隊不過是持較優良武器,可是這種武器趕不上你們的勇敢,更趕不上你們的團結,因為他們沒有正當的理由打仗,你們無情地頑強地打下去吧!我也在後方用一切方法來支持抗戰。”她在採訪一位當過游擊隊長的老大娘後,以“趙老太太會見記”為題,發表在《抗戰文藝》上,她寫道:“這位文盲的農婦,乃是從現實鬥爭中成長出來的最好的宣傳者、鼓動者、組織者……她是這個偉大的時代的偉大的母親。”第一廳舉行了一次紀念“七七”抗戰週年獻金活動,綠川英子也要做出自己的貢獻,她晚上回到家中,翻遍全部家當,卻沒有一件值錢的東西。下班回家的劉仁得知後,勸她説如果沒有什麼就別獻了,綠川英子聽後很不高興,最後一狠心,摘下戒指和手錶,這是母親和妹妹送給她的珍貴紀念物,她讓劉仁幫助選擇,看捐獻哪一個,劉仁認為還是獻戒指好,因為他們工作生活不能沒有手錶。第二天,綠川英子便將戒指捐獻出去。
日軍佔領華北、華東後,開始向華中進犯。1938年10月,武漢陷落,劉仁夫婦隨第三廳於年底撤退到重慶,住在重慶市區大田灣。劉仁與綠川英子在重慶創辦了新的世界語宣傳刊物《中國報導》(半月刊),向國內外發行,建立了世界語排字房,以保證刊物能及時排印和按期出版。
1939年5月初,日本飛機轟炸了重慶市區,第三廳搬遷到重慶鄉下賴家橋,劉仁夫婦同10位文化界人士聚居在一起。當時的上海條件十分艱苦,劉仁患有腎炎,面部和兩腳浮腫,但他仍然以飽滿的政治熱情,夜以繼日地忘我工作。
由於國民黨當局蓄意破壞團結抗戰,在第三廳安插了許多特務和頑固派分子,因此大部分工作人員隨同廳長郭沫若憤然辭職,退出第三廳。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來當時兼任軍委會政治部副部長,他找到國民黨當局,提出要把這些文化界人士接到延安去,蔣介石深怕這些人去延安為共產黨服務,於是同意在政治部下設文化工作委員會,由郭沫若、陽翰笙擔任正副主任。劉仁與綠川英子進入該委員會第三組,從事對敵宣傳工作,繼續世界語刊物《中國報導》併為研究日本政治、經濟、軍事的刊物《政情研究》撰稿。工作與生活得到了暫時的安定,劉仁的身體狀況逐漸好轉。
由於賴家橋原來的農舍光線較暗,不利於開展工作。劉仁看到這種情況,便主動和同事商議,由個人出錢,自行設計,在山坡上新蓋了一些茅草屋,十幾户人家聯結起來,居然也變成了一個小村莊,他們就將這個新建的村命名為“金剛村。”不久,劉仁和綠川英子的第一個孩子星星出世了,金剛村從此有了嬰兒的笑聲和啼哭聲,充滿了活躍的氣氛。
綠川英子在這一時期活動較多,創作頗豐。她應邀在“留日學生訓練班”上用日語講授“對日宣傳技術”課程,到日俘管理所作報告,很受歡迎。她用世界語翻譯了揭露日軍暴行的小説《活着的士兵》,由《中國報導》雜誌出版。綠川英子的抗日活動事蹟,贏得了中國人民的讚譽。1941年7月,在文化工作委員會為郭沫若歸國參加抗戰四週年舉行的-上,周恩來稱讚綠川英子:“日本帝國主義者罵人是‘嬌聲-賊,其實你是日本人民的好女兒,真正的愛國者。”綠川英子十分激動,表示願做中日兩國人民的忠實女兒。她以極大的熱情和全部精力投入到中國抗戰,撰寫了大量的詩歌、散文和政論文章,進入她創作生涯的高峯期。同年10月,綠川英子作品集《暴風雨中的細語》由世界語刊物《中國報導》出版。劉仁為這部文體的出版付出大量的心血,他還親自為文體撰寫了題為《平凡的回憶錄》的前言,指出“儘管它是一個平凡婦女的平凡生活的回憶錄,但它卻是這個時代的縮影,是一個年輕的世界語者自內心發出的沸騰的正義的呼聲。這呼聲並不大,但難道你不能把它看作為人類正義的旗幟,是愛與恨的標記嗎?難道你不能從中見到那些侵略者嗜血成性的嘴臉嗎?”字裏行間,傾注了劉仁對自己妻子、更是戰友的作品出版的激動之情。
同年11月16日,郭沫若五十大壽,也是他從事文學創作二十五週年。在周恩來的倡議下,重慶各界舉行了隆重的慶祝活動。劉仁對郭沫若十分敬仰,也非常瞭解郭沫若的性格和為人,他和9位文化界人士別出心裁,製作了一支如椽巨筆,上面刻着“以清妖孽”四個大字,作為特殊禮物獻給郭沫若。郭沫若見了十分高興,和劉仁等人抬着這支巨筆合影留念。
1945年4月劉仁和綠川英子應邀到東北救亡總會工作。東北救亡總會是中國共產黨的 外圍組織,高崇民、閻寶航為其負責人。劉仁夫婦在該會機關刊物《反攻》半月刊部工作,劉仁任主編,綠川英子為。東北救亡總會和《反攻》雜誌除接受一些抗日進步人士的熱心資助外,沒有其他經濟來源,劉仁夫婦和部人員都是當義務。同年5月,綠川英子《在戰鬥的中國》等三部作品由重慶世界語函授學社出版。
1946年4月,國民黨軍隊佔領瀋陽,這期間劉仁夫婦的女兒曉蘭出世了。為了方便工作,劉仁以美國新聞處《和平日報》記者身份出現,綠川英子則以世界語協會《解放婦女》雜誌的身份隨劉仁來沈工作。他們以合法身份在國民黨統治下的瀋陽從事社會調查活動。劉仁聽説老同學陳彥之擔任國民黨瀋陽市教育局長,便與金沛霖找到陳彥之,説明他們是受高崇民指示回東北開展工作,請陳為金沛霖找份工作以作掩護,陳將金安排到一所中學當老教師。由於工作帶有隱蔽性質,劉仁夫婦在瀋陽多次變換居住地點。
在地下黨的安排下,劉仁夫婦於1946年11月經化裝離開瀋陽,前往解放區,一路上衝破了國民黨軍隊的重重-,到達哈爾濱。由於東北戰場形勢急劇惡化,國民黨軍隊正向哈爾濱大舉進犯。劉仁夫婦又隨我東北黨政機關轉移到佳木斯。11月下旬,佳木斯各界舉行大會,熱烈歡迎劉仁、綠川英子及其他來佳木斯工作的幹部。綠川英子應邀在大會上發表演講,她憤怒地譴責國民黨政府的內戰政策,揭露蔣管區的黑暗統治,表示要繼續努力,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貢獻力量。劉仁親自為綠川演講擔任翻譯,演講博得了與會者熱烈的掌聲。
劉仁夫婦開始被安排在東北行政委員會後方留守處工作。1947年1月7日,東北行政委員會任命劉仁和綠川英子為東北社會調查研究所研究員,其待遇與政委會各委員相同。他們還被東北大學和一些社會團體邀請前去講學報告,並受東北行政委員會陳先舟之託,對東北大學青年知識分子思想狀況作過研究。在為東北大學做的報告中,綠川英子飽含着革命熱情,期望一切革命的知識分子拿起筆來,謳歌光明,鞭撻黑暗,迎接新中國的誕生,受到學員們的熱烈歡迎。這期間,劉仁還撰寫了《在蔣介石統治下的瀋陽》一文,刊載於《東北文化》雜誌1947年1月號上,該文記述了他與綠川英子滯留瀋陽期間的所見所聞,對國民黨接收瀋陽後的腐敗進行了無情的揭露。
回到大後方,結束了輾轉流離之苦,投身到火熱的鬥爭生活,更激起了綠川的創作熱情。劉仁十分理解妻子的心情,熱情鼓勵她把《在戰鬥的中國》第二部和第三部寫完。綠川有丈夫的全力支持,特別高興,更加堅定了創作的信心。她克服了生活清苦和高度近視等困難,開始伏案疾書,撰寫她的回憶錄續篇。
正當劉仁夫婦滿懷政治熱情投身到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的時候,綠川英子因到醫院做人工流產手術感染,不幸於1947年1月10日逝世,年僅35歲。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使劉仁悲痛不已,他在愛妻靈前,淚如泉湧。劉仁由於長期工作積勞成疾,綠川的逝世又使他陷入極度的悲痛之中,導致舊病復發,經搶救無效,於同年4月22日在佳木期逝世,年僅38歲。
東北行政委員會為劉仁和綠川英子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追認倆人為革命烈士。1980年,中日合拍了反映綠川英子和劉仁生平業績的電視劇《望鄉之星》,相繼在中日兩國同時播映。1983年,經中共中央-批准,佳木斯人民政府為劉仁和綠川英子重新修建了合冢墓陵園,並舉行了隆重的揭幕儀式。 [1] 
參考資料
  • 1.    吳彥卿, 範金生.本溪滿族自治縣誌(下卷)/第二十三篇 人物.本溪滿族自治縣黨史地方誌辦公室:遼寧民族出版社,2009年11月:1599-1605
  • 2.    劉仁  .東北大學校友會.2023-06-30[引用日期2023-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