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三姐的傳説

鎖定
劉三姐的傳説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民間傳説,有“歌仙”之譽。 劉三姐生於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從小聰慧過人,能歌善唱。 12歲即出口成章,妙語連珠,以歌代言,名揚壯鄉。後曾到附近各地傳歌。慕名前來與她對歌的人絡繹不絕,但短則一日,長則三五天,個個罄腹結舌,無歌相對,無言以答,羞赧而退。 然而她的才華卻遭到流氓惡霸的嫉恨,後被害死於柳州 [1] 
中文名
劉三姐的傳説
外文名
The legend of sister liu
類    別
虛擬傳説
起始來源
廣西壯族
內容簡介
劉三姐的傳説 劉三姐的傳説
壯族民間傳説。又稱劉三妹的傳説。廣泛流傳於廣西壯族地區,作品異文甚多。桂西宜山地區傳説:宜山下梘河邊中梘村,有一姓劉女子,乳名善花,排行第三,因名劉三姐。三姐系黃鶯投胎,聰明伶俐,喜唱山歌。遠近青年與三姐對歌,無能勝者。澗村守米碾青年李示田,勤勞樸實,要求向三姐學歌。莫村財主莫仁懷,見三姐貌美善歌,欲納為妾。覓來廣東水客三人與三姐對歌,為三姐所敗。此時,李示田已學得一口好歌,常與三姐對唱。莫仁懷又污以有傷風化,處處刁難,最後砍斷葡萄藤,使三姐墜入河中。三姐飄至柳州,與李示田在柳州鯉魚峯對歌,連唱三天三夜,飄然逸去。後又在桂林七星巖對歌,連唱七天七夜,變為一對黃鶯飛去。廣西貴縣、恭城、扶綏等縣的劉三姐傳説,與宜山傳説在情節上大同小異。歷代文人學士如清代王士禛、陸次雲、閔敍等,在其著作中,都曾將民間口傳的劉三姐傳説加以筆錄和附會,撰成比較固定的文字流傳。廣西的《潯州府志》、《宜山縣誌》、《蒼梧縣誌》等,亦有不少關於劉三姐傳説的記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從民間發掘出的資料更多。這些文獻和新發現的資料説明,劉三姐傳説在長期流傳過程中,經過壯族人民不斷地加工、豐富,故事情節由簡到繁,日臻完善。這一傳説充分體現了壯族人民的思想、願望和創作才能。
劉三姐傳説在嶺南的壯族客家人瑤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等族羣中都有流傳,是嶺南各族人民共同塑造了劉三姐這麼一個歌仙形象 [2]  。所以劉三姐傳説對中國南方各民族社會風俗史和民間文藝學研究,頗具參考價值。深受羣眾喜愛的歌舞劇《劉三姐》及同名影片即取材於這一傳説。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