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一鴻

鎖定
劉一鴻(1906-1943),安徽當塗人。1926年考入安徽郵政總局任檢信生,1934年調任當塗縣採石郵政局局長。全國抗戰爆發後,在家鄉組織自衞隊抗擊日軍。1939年年初,所部接受新四軍改編,為蘇皖邊區抗日自衞大隊,任大隊長。後又改編為新四軍二支隊特務營,任營長,同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六師十六旅四十六團參謀長、副團長。1943年5月,在一次試炮中負傷遇難。 [1-2] 
中文名
劉一鴻
別    名
劉傳儒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安徽當塗
出生日期
1906年
逝世日期
1943年

劉一鴻人物生平

劉一鴻早年經歷

劉一鴻,原名劉傳儒,原當塗縣杜塘鄉壩頭村(今屬馬鞍山市雨山區向山鎮落星村)人,1906年出生於湖北省沔陽縣。幼年喪母,父親劉向焜是私塾教師。劉一鴻自幼隨父讀書,聰明好學,成績優異。 1926年,劉一鴻考入安徽郵政總局任檢信生,先後在安慶、蕪湖、屯溪等地郵局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步步入侵,國民政府實行不抵抗政策。劉一鴻對此異常憤怒,與弟弟一起寫詩表明心跡:“倭虜壓境夜沉沉,東北關山隔暮雲。三省大軍幾十萬,為何撤出瀋陽城?獨夫民賊皆豚犬,禍國殃民媚於人。舉國忠良皆拭淚,救亡濟溺賴人民。 ” [1] 

劉一鴻參加抗日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僅僅幾個月間,大片國土淪陷,當塗於12月間失守。愛國心切的劉一鴻毅然辭去公職,走上腥風血雨的抗日戰場。他回到家鄉,變賣了部分家產,購買槍支彈藥,組織了一支七八十人的抗日自衞隊,並被推選為隊長。這支由農民組成的抗日隊伍,活躍在壩頭、小丹陽、橫溪橋、採石一帶,割電線,扒鐵路,襲擊日軍,打擊土匪,保衞家鄉,很快發展到100餘人,聲勢逐漸壯大,成為蘇皖兩省毗連的江 (寧)、當 (塗)、溧(水)一帶最得民心的一支抗日武裝。 [1] 
1938年5月,新四軍先遣支隊在粟裕、鍾期光的率領下挺進江南敵後,途經當塗,與劉一鴻商談了合作抗日等問題。同年6月,新四軍一支隊一團來到當塗小丹陽,決定同劉一鴻共同抗日。當時,駐紮在小丹陽的國民黨“江南遊擊隊”朱永祥部1000餘人準備投降日軍。劉一鴻率領自衞隊與一團積極配合,一面阻擊日偽軍,一面截擊朱部,取得全殲朱部主力,生擒司令朱永祥、副司令韓吉昌的戰績。一團東進後,劉一鴻繼續與前來接防的新四軍二支隊三團取得聯繫。不久,新四軍將劉一鴻領導的抗日自衞隊改編為“蘇皖邊區抗日自衞大隊”,劉一鴻任大隊長。 1939年年初,劉一鴻部加入新四軍,被改編為新四軍二支隊特務營,劉一鴻任營長,並於同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 
1941年11月,塘馬戰鬥結束後,劉一鴻任新四軍十六旅四十六團參謀長。翌年8月,任該團副團長。他指揮作戰以勇猛機智、精明強幹深得領導和同志們好評。 [1] 

劉一鴻不幸犧牲

1942年至1943年間,劉一鴻率46團在溧水、溧陽等地多次粉碎日偽軍和國民黨頑固派的 “掃蕩”。在連續戰鬥中,劉一鴻腿部受傷,回到家鄉休養。在休養的20 多天時間裏,他發動60餘名馬鞍山礦工和家鄉青年加入新四軍。傷愈後他立即歸隊,並率數十人在馬鞍山一帶開闢根據地。 [3] 
1943年5月21日,劉一鴻因腿傷復發,不能隨軍行動,部隊命令他回鄉養傷。在他準備走時,聽到部隊分到一門迫擊炮,但沒有人會用,他自告奮勇擔當試炮手。在試射中,炮彈在炮膛內爆炸,劉一鴻躲閃不及,被炮彈炸傷。身負重傷的劉一鴻斷斷續續地對在場的戰友們説:“我的革命任務已算完成,但整個革命事業還未成功。同志們不要因為我的犧牲而難過,要在黨的領導下繼續努力前進。我相信日本帝國主義一定會打倒,頑固投降派一定會消滅。”同時,他慢慢地從衣袋裏取出一塊銀圓,説:“這是我交的最後一次黨費。”因當時團裏醫療條件受限,團長決定將劉一鴻送至旅部進行手術治療。但劉一鴻因失血過多,在途中犧牲,享年37歲。 [3] 

劉一鴻後世紀念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在劉一鴻家鄉壩頭村建墓立碑,供人們瞻仰憑弔,並將其英名載入史冊,以垂不朽。 [2] 
2020年9月2日,劉一鴻被列入民政部公佈的第三批185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羣體名錄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