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

鎖定
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簡稱“劇聯”,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戲劇工作者團體。前身是1930年8月1日成立的左翼戲劇團聯盟,1931年1月,左翼戲劇家聯盟正式在上海成立。“劇聯”先後創辦《戲劇新聞》、《藝術信號》、《藝術新聞》等刊物。1935年,中國共產黨開始貫徹執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劇聯”為適應這一新形勢自行解散。 [1] 
(概述圖來源 [4] 
中文名
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
簡    稱
劇聯
成立時間
1930年8月1日
主要領導人
田漢

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劇聯成立

1930年,南國社、藝術劇社、劇藝社、辛酉劇社、大夏劇社、復旦劇社等戲劇社團在上海共同發起組織成立了劇團聯合會。為反抗國民黨對藝術劇社、南國社的迫害,上海戲劇界又於1930年8月將“劇團聯合會”改組為“左翼劇團聯盟”以便開展有力的抗爭。繼藝術劇社被查封之後,南國社不久又遭封閉。在國民黨政府的壓迫下,有的劇團退出劇團聯盟,有的則因內部分化而解體。為適應這一形勢和有利於劇運發展的需要,劇團聯盟決定,於1930年底把左翼劇團聯盟改組以個人參加的“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簡稱“劇聯”),由田漢任執行委員會書記。
1931年1月,中國左冀戲劇家聯盟正式召開成立大會。會議選舉產生以田漢為首的執行委員會,劉保羅負責總務,趙銘彝負責組織、鄭君裏負責宣傳。參加劇聯的盟員有洪深、應雲衞、鄭伯奇、許幸之、陶晶孫、黃芝岡、王瑩、陳波兒等,文委在劇聯設黨團,由楊人任書記,趙銘彝任宣傳員,侯魯史任組織委員,黨團成員還有葉沉、謝兆華、曹正、司徒慧敏等。 [2] 

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劇聯活動

“劇聯”內部的黨團組織是其領導核心,先後由劉保羅、趙銘彝、於伶等任書記。“劇聯”的組成是左翼戲劇運動有組織地全面開展戲劇運動的標誌。“劇聯”成立後,先後組織大道劇社、春秋劇社、三三劇社、光光劇社和駱駝演劇隊等中心劇團,通過獨立演出、聯合演出和團結學校中的學生劇團一起進行遊擊演出等多種形式的公開演出,開展左翼戲劇運動。經常演出的劇目有田漢的《亂鍾》、適夷的《活路》、袁殊的《工場夜景》等。
“劇聯”還派遣其成員到滬東、滬西、浦東等工廠區指導工人羣眾組織藍衣劇團。藍衣劇團除演出左翼戲劇外,還運用上海方言演出反映本廠工人鬥爭生活的活報劇,啓發工人羣眾的階級覺悟,推動工人運動的開展。“劇聯”還積極開展全國各地分支組織的建立。先後在南通、北平、武漢、廣州、南京等地建立分盟;在青島、蘇州、杭州、太原等地建立小組。其活動方式和上海總盟大體相似,大多數組織了自己的劇團,如北平分盟的苞莉芭劇社、新球劇社、呵莽劇社;南京分盟的磨風劇社;杭州的五月花劇社。它們配合當地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開展活動。上海總盟和各地分盟還出版了大量的戲劇刊物。上海有油印的內部刊物《戲劇通訊》和公開出版的《藝術新聞》週刊;北平有《戲劇新聞》、《藝術信號》等。
1931年9月“劇聯”制定和通過了《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最近行動綱領》,提出了左翼戲劇運動的方針和任務。劇聯主要任務是在白色區域開展工人、學生和農民的演劇活動,採取劇聯獨立演出、輔導工人和學生表演以及聯合演出方式,開創無產階級戲劇運動。劇聯以秘密盟員為核心,團結進步的戲劇工作者,組成了50多個左翼劇團,演出了大量進步劇作家創作的劇目。劇聯衝破國民黨當局的破壞和阻撓,通過各種方式推動學生演劇和工人演劇活動,有力地擴大了左翼戲劇運動的影響。 [2] 

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劇聯解散

1934年秋後,各地“劇聯”組織因受到當地國民黨政權的打擊,相繼停止活動。“劇聯”成員決定變換活動方式,用可以公開活動的人士組織大型的專業劇團,如上海業餘劇人協會、四十年代劇社等,演出《娜拉》、《欽差大臣》等世界名著,使左翼戲劇運動向縱深發展。 [2]  1935年一二九運動爆發,“劇聯”為了執行黨的統一戰線,於1936年初自行解散。 [3] 

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劇聯影響

“劇聯”在開展無產階級戲劇運動,宣傳無產階級文藝思想,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文化“圍剿”,反映三十年代初國民黨統治區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等方面,起了積極作用。在劇聯領導的左翼戲劇運動中,戲劇工作者通過藝術實踐,提高了演劇運動的水平,培養出一批優秀的戲劇人才。 [3] 
參考資料
  • 1.    馬良春,李福田總主編.中國文學大辭典 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837頁
  • 2.    徐廼翔主編.中國現代文學詞典 第三卷 戲劇卷.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9.第36-37頁
  • 3.    劉建明主編;王泰玄,谷長嶺,金羽等副主編.宣傳輿論學大辭典.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3.第975頁
  • 4.    張明觀,張慎行,張世光編著. 南社社友圖像集[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10.第60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