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劃地為牢

(成語)

鎖定
相傳上古時,於地上畫圈,令犯罪者立圈中,以示懲罰。後用以指限制在一定範圍內。
中文名
劃地為牢
拼    音
huá dì wéi láo
解    釋
限制在一定範圍內
出    處
西遊記

目錄

劃地為牢釋義

〖成語〗:劃地為牢
〖拼音〗: huá dì wéi láo
〖解釋〗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五十回:“古人劃地為牢,他將棍子劃了圈兒,強似劃地為牢,假如有虎狼妖獸來時,如何擋得他住?”孫犁《澹定集·關於鄉土文學》:“自己認真做去就可以了,何必因為別人另有選擇,自己就劃地為牢,限制自己?”
元·嶽伯川《呂洞賓度鐵枴李》第一折:“出來的都關來節去,私多公少,可曾有一件合天道?他每都指山賣磨,將百姓劃地為牢。”
〖示例〗‘張富英這小子,不會跑吧?’‘他敢。’得~,要不價,跟頭年韓長脖似的,蹽大青頂子,也是麻煩。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五
〖用法〗 作謂語、賓語;用於處事。
〖區分〗與畫地為牢區分:二者典故不同,意思相近。

劃地為牢典故

相傳皋陶在掌管司法時,“劃地為牢”,成為最初監管犯罪之人的囚禁場所,我國從此有了監獄。從此,“皋陶造獄,劃地為牢”正式流傳下來,而造獄的先驅皋陶,則被尊為獄神,被全國上下多數監獄立為自己的神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