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副熱帶無風帶

鎖定
副熱帶無風帶是指:南、北半球的副熱帶高壓帶中心區域的無風或風向多變的微風地帶。界於信風帶西風帶之間,平均位置分別在北緯30°~40°和南緯30°~35°。副熱帶高壓帶控制區域上空氣流下沉,多晴朗天氣。近地面層和低空中,大氣的平流運動極其微弱。即形成副熱帶無風帶。副熱帶無風帶隨副熱帶高壓中心的季節變化而南北移動。副熱帶無風帶亦稱“馬緯度無風帶”。 [1] 
中文名
副熱帶無風帶
外文名
subtropicalcalms [1] 
別    名
馬緯度無風帶
外文別名
Horse latitudes

副熱帶無風帶分佈

界於信風帶西風帶之間,平均位置分別在北緯30°~40°和南緯30°~35°。副熱帶地區的上空多下沉氣流,因而近地表的平流運動極為微弱,幾乎無風。 [2] 

副熱帶無風帶成因

赤道地區太陽輻射強,温度高,上升的氣流在高空分向兩極流動,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從南風轉為西南風,南半球從北風轉為西北風,分別在南、北兩半球的低緯度地區構成反信風。反信風到達副熱帶上空後,除一部分繼續向中高緯度運行形成中緯度上空西風以外,大部分直接轉成西風,由於缺少北向(在北半球)或南向(在南半球)分速,乃分別下注於南北半球的副熱帶地區,形成副熱帶高壓帶。其中心脊線附近上空氣流下沉,多晴朗天氣。近地面層和低空中,大氣的平流運動極其微弱。即形成副熱帶無風帶。 [1] 

副熱帶無風帶季節移動

副熱帶無風帶隨副熱帶高壓中心的季節變化而南北移動。在北半球的海洋上,冬季緯度較低,在北太平洋東南部,約在北緯30°,勢力較弱。每到夏季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上副熱帶高壓勢力甚強,幾乎佔據整個北太平洋或大西洋,其中心地帶接近北緯40°。在南半球,呈東西帶狀分佈,尤其是冬季更為明顯,在夏季雖然勢力較強,但僅表現在海洋上,大陸為低壓所控制。南半球其隨季節變化南北移動的範圍小於北半球。 [2] 

副熱帶無風帶影響

其乾燥程度,海洋、大陸有所不同,以大陸夏季最為乾燥,世界上大沙漠區大多位於此帶的大陸中部西部。在海洋上,濕度比大陸大,下層不穩定,所以稍有抬升即發生凝結,故每當炎熱的中午一過常有熱雷雨發生。

副熱帶無風帶歷史傳説

相傳15世紀發現美洲新大陸後,從歐洲往美洲運輸馬匹的帆船,在大西洋進入副熱帶無風帶所在的緯度時,因海面數週平靜無風難以航行。水糧用盡,不得已將馬匹殺食或投人海中,歐美各國常將這一帶稱為“馬緯度”,副熱帶無風帶亦稱“馬緯度無風帶”。 [1] 
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和造船工業的發展,海上航運的帆船時代早已成為歷史;機械動力和核動力艦船正活躍在海洋舞台上。但人們現在仍看重馬緯度無風帶,不過不再把它視為海上的航行的禁區;相反,那裏常有的晴朗天氣,風微浪小的海面狀況,倒是更適合船舶航行。沿着這條航線跨洋越海,進行洲際航行,雖説路途遠了些,也缺少風來提高船速,但也免卻了許多風襲浪擊和危險天氣系統的危害,安全係數大大增加了。 [3] 
參考資料
  • 1.    中國海軍百科全書編審委員會.中國海軍百科全書 (上、下卷):海潮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第301頁
  • 2.    嚴新平,徐立,袁成清.船舶清潔能源技術 第2版 Clean Energy Techniques for Ships:國防工業出版社,2015.05:第70頁
  • 3.    王延齡.氣象與自然災害: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01:第4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