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副校尉

鎖定
副校尉為都護副貳(副貳即副職),如果説都護為政府派駐國外的使臣,那麼副校尉就是副使。副校尉由政府直接任命,如漢書陳湯傳説:“(湯)數求使外國,久之,遷西域副校尉,與(都護)甘延壽俱出。”副校尉既由政府直接任命,故不為都護的直屬人員;且其秩比二千石,與都護相等,因此,副校尉的職權僅次於都護。例如陳湯矯制擅發西域諸國兵及戊己校尉、屯田吏士伐郅支單于,而都護甘延壽卻不敢禁止,可知副校尉的權限是相當大的。
中文名
副校尉
任    命
政府
由    來
戰國後期
記    載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目錄

副校尉由來

校尉一職同都尉一樣都是出現在戰國後期。〈史記 白起王翦列傳〉“四十九年正月,陵攻邯鄲,少利,秦益發兵佐陵。陵兵亡五校。”

副校尉發展

此後,校尉的出現主要在西漢時期。漢武帝時期,設立在中央設立中壘,步兵,屯騎,長水等八校尉。在邊陲,又設立護烏桓校尉,元帝時設立戊己校尉。〈漢書 百官表〉“中壘校尉掌北軍壘門內,外掌西域。屯騎校尉掌騎士。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門屯兵。越騎校尉掌越騎。長水校尉掌長水宣曲胡騎。又有胡騎校尉,掌池陽胡騎,不常置。射聲校尉掌待詔射聲士。虎賁校尉掌輕車。”此外還有城門校尉掌管京師城門屯兵,副校尉協助騎都尉、諫大夫使護西域三十六國(即西域都護)處理西域事物,司隸校尉,後來改名為司隸。
此中,城門校尉,司隸校尉和中央八校尉為二千石之官,西域都護副校尉為比二千石之官。戊己校尉亦為比二千石之要員(此處甚有爭議,主要是斷句難斷,易起爭議)。
東漢時期,增設護羌校尉,中央校尉固定為五校尉(屯騎校尉,越騎校尉,步兵校尉,長水校尉,射聲校尉),同時,又形成大將軍營屬五部校尉,同是比二千石之官,不過並非常設。
三國時,又有儒林校尉
晉時,設南蠻校尉,南夷校尉,西戎校尉,寧蠻校尉。
宋時又有護三巴校尉。
不過這些職位在不斷的朝代更替中,逐步消失。到隋代時基本已經消失。
隋唐時校尉名稱增設,武騎尉、屯騎尉、驍騎尉、遊騎尉、飛騎尉、旅騎尉、雲騎尉、羽騎尉、建節尉、奮武尉、宣惠尉、綏德尉、懷仁尉、守義尉、奉誠尉、立信尉,等等(《通典·職官典》)不過都是武散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