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副中腎管

鎖定
副中腎管 自胚胎第5周,胚胎體腔背部,腸繫膜兩側的體腔上皮增生,肥厚,隆起,形成尿生殖嵴,外側為中腎,內側為生殖嵴,是性腺發生的始基。
中文名
副中腎管
外文名
Deputy in the renal tubular
出現時間
胚胎第五週
進化情況
進化成陰道外口

目錄

副中腎管概念

副中腎管
無論男女在生殖嵴外側,都有中腎管和副中腎管。當生殖腺分化時,這兩對管道發生不同演變,在女性,中腎管退化成遺蹟,副中腎管發育成女性內生殖器官。其經過為:當胚胎髮育的第6周,中腎管頭端外側體腔上皮向間質內凹陷,形成縱溝,向胚胎尾側發展,不久溝的邊緣互相聯合形成管道,稱為副中腎管,左右各一。管的頭段與腹腔相通,形成輸卵管部。副中腎管中段,向內向下斜行,演化為子宮底部和體部,副中腎管兩側合併形成子宮頸及陰道上段,胎兒12週末時子宮壁增厚,形成陰道穹隆,胎兒16周時,子宮肌層形成。24週末開始有子宮腔上皮,腺芽,至足月子宮內膜腺體已完善。在胎兒發育過程中受胎盤激素影響,子宮迅速發育,出生時宮體與宮頸之長度比為1∶2。副中腎管尾段形成陰道上段,最尾端與尿生殖竇相接,於胎兒12周時形成副中腎結節,兩者相通,形成陰道下段,尿生殖竇上皮增生,形成環狀薄膜是陰道外口,稱為處女膜。

副中腎管相關內容

副中腎管囊腫
來源於殘留的副中腎管上皮組織,亦即陰道腺病囊腫型。單個或多個發生在陰道壁的任何部位。囊腫壁為柱狀上皮,類似宮頸內膜柱狀上皮或輸卵管上皮,對PAS(過碘酸雪夫反應)呈陽性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