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剪紙(醫巫閭山滿族剪紙)

鎖定
剪紙(醫巫閭山滿族剪紙),遼寧省錦州市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醫巫閭山滿族剪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東北亞諸族信仰的薩滿教,人們製作的薩滿教偶像是它的前身,這種滿族民間剪紙藝術在醫巫閭山地區的北寧市、凌海市、阜新市、義縣等地流傳,世代相承。醫巫閭山滿族剪紙以滿族人原始的自然神崇拜、始祖神崇拜、生殖繁衍崇拜以及滿族風俗為主要表現內容,其不但內容豐富,且造型簡潔,紋樣古樸,它不用繁瑣、細密的剪法,不求精緻、準確的造型,而主要以博大恢弘的氣度和樸拙古茂的神韻取勝。 [1-2] 
2006年5月20日,剪紙(醫巫閭山滿族剪紙)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Ⅶ-16。 [3] 
中文名
剪紙(醫巫閭山滿族剪紙)
遺產級別
國家級
申報地區
遼寧省錦州市
遺產類別
傳統美術
遺產編號
Ⅶ-16
批准時間
2006年5月20日

剪紙(醫巫閭山滿族剪紙)歷史淵源

醫巫閭山滿族剪紙 醫巫閭山滿族剪紙
醫巫閭山歷史上是遊牧民族和山林民族聚居的地方,流傳於遊牧民族、山林民族的薩滿文化是醫巫閭山文化的根基。醫巫閭山人的先祖在生產力低下的生活環境中,不時地向大自然中的動植物及有血緣關係的祖先神祈禱,神像則是隨身攜帶的神偶,這種神偶是用樹皮、獸皮剪刻的,或是用木頭雕刻的。當醫巫閭山人定居下來後,這種神偶的造型就被保留下來,不斷傳承。 [4] 
真正意義上的醫巫閭山滿族剪紙大約產生於明代。後金皇太極時,女真人開始運用長白山的“敗萱楮絮”“東山樺木”造紙,這種土法生產的紙雖然質地比較粗糙,但對醫巫閭山滿族剪紙藝術的豐富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2] 

剪紙(醫巫閭山滿族剪紙)文化特徵

剪紙(醫巫閭山滿族剪紙)藝術特徵

醫巫閭山滿族剪紙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藝術特徵:一是以自然神靈崇拜為中心,體現天人合一的世界觀展現萬物有靈的思想;二是具有濃厚的薩滿文化色彩,體現了對東北地區傳統文化的吸收與繼承;三是表現醫巫閭山地區滿族人民傳統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和節慶儀式,以藝術的形式再現滿族人民的生活場景;四是造型樸素簡潔,線條粗獷流暢,色彩單純素雅,內涵豐滿深邃,藝術感染性強烈。 [5] 

剪紙(醫巫閭山滿族剪紙)構圖特點

醫巫閭山滿族剪紙 醫巫閭山滿族剪紙
醫巫閭山剪紙着意於空白的佈置,用空白組成畫面的一部分,不僅體現了畫面的主體,而且使空白、虛空處變得有形有物,有味有勢,有情有趣,也使畫面層次佈置經營得各具其位,各安其職,相互融匯,相得益彰,難以分割。空白的存在,更使畫中景物形象更易到位,以小觀大,將博大、樸拙、含蓄的民族審美情懷,用大氣象、大廣度、大深度的剪紙氤氲,納之於意象的表現,自由豁達而不拘成法。剪紙的主體色為紅色,紅與白的交融,環環緊扣,氤氲豐富,構成了色彩變化旋轉的輪迴,把含蓄多變、不確定的虛象與千錘百煉的實形,處理組織的凝固而穩定,悠遠而朦朧,使表現的目的、表現的內容和表現的形式取得了和諧的統一。 [6] 

剪紙(醫巫閭山滿族剪紙)造型特徵

醫巫閭山滿族剪紙作品常體現出滿族人民的圖騰崇拜觀念,將圖騰作為生殖與繁衍的文化象徵符號,是醫巫閭山滿族剪紙造型觀念較為鮮明的特徵。醫巫閭山滿族剪紙作品中不僅有通天樹、生命樹的形象,而且有柳樹媽媽等半人半樹的形象,它們展示了滿族人民圖騰崇拜的不同發展過程。
“有對”造型觀念是醫巫閭山滿族剪紙的另外一個特徵。在醫巫閭山滿族剪紙的造型中,圖案紋樣是雙數出現的,表現為陰陽化合而產生的一個生命世界。
醫巫閭山滿族剪紙的造型,有很大一部分是滿族人民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創作出來的,人們突破了現實的時空界限,將自然界中各類物象大膽地移植、組合於同一畫面中,用以表達美好意願。 [6] 

剪紙(醫巫閭山滿族剪紙)製作工序

醫巫閭山滿族剪紙的主要工具為大剪刀,年輕作者有使用小剪刀的,不使用刻刀,其對紙的要求不嚴格,通常使用色彩濃重、質地厚實的單面紅紙。醫巫閭山滿族剪紙的技法主要是打腹稿,剪隨手走、手隨心動,剪前不描樣,採取對稱剪法、陰陽結合剪法,以及粘貼組合法等。 [4] 

剪紙(醫巫閭山滿族剪紙)題材作品

醫巫閭山滿族剪紙
醫巫閭山滿族剪紙(2張)
醫巫閭山滿族剪紙具有濃郁的薩滿教色彩,因此,在題材上一個重要的特徵便是表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即表達天人合一的思想,具體表現為剪紙內容以滿族人原始的自然崇拜、生殖崇拜、祖先崇拜為主。自然崇拜系列剪紙的題材主要包括自然界各種動植物及自然現象,例如馬神、牛神、豬神狐神、狼神、蛇神、鳥神、通天樹、柳神、風、雨、雷、電等。九乳媽媽、柳樹媽媽、嬤嬤人、媳婦人兒等既是生殖崇拜,也是女性祖先崇拜。隨着中原地區漢族人不斷遷入醫巫閭山地區,薩滿文化逐漸受到漢族等外來文化的影響,剪紙作為薩滿文化的表現形式之一,出現了編筐編簍、打馬掌、鋦盆鋦碗、做豆腐、紡線織布、打太平鼓、跑旱船等反映農業社會習俗的題材。 [5] 

剪紙(醫巫閭山滿族剪紙)傳承保護

剪紙(醫巫閭山滿族剪紙)傳承價值

在民間生活中,醫巫閭山滿族剪紙是婦女向子女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是祭祀、節慶活動中不可缺少的烘托氛圍的文化符號,是日常用品和服裝、鞋帽的裝飾圖樣,是醫巫閭山民族民間文化傳承不可或缺的載體。 [7] 
醫巫閭山滿族剪紙在展示醫巫閭山農耕社會歷史畫面的同時,也記錄了歷史上北方民族與中原地區漢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歷程,既保留了東北滿族的人文特徵,又具有獨特的藝術形式和豐富的薩滿文化內涵,是研究民族文化融合的重要史料。 [1]  [7] 

剪紙(醫巫閭山滿族剪紙)傳承狀況

在現代生活方式的衝擊下,醫巫閭山滿族剪紙逐漸走向衰亡,同時,隨着老一代藝人的逐漸逝去,醫巫閭山滿族剪紙後繼乏人,因此有必要制定方案,對這一古老的民族民間藝術實施保護。 [1] 

剪紙(醫巫閭山滿族剪紙)傳承人物

醫巫閭山滿族剪紙 醫巫閭山滿族剪紙
趙志國,男,漢族,1956年生,遼寧錦州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剪紙(醫巫閭山滿族剪紙)。趙志國自幼在父母做皮影影人、剪窗花、壁掛的影響下,熱愛剪紙藝術,每逢年節都要剪刻大量剪紙作品。他的剪紙寫實性較強,取材於家鄉凌海海邊生活場景,豪放大方,不拘小節,詼諧風趣,樸實自然,刻多於剪,黑白處理比較得體,不過分追求細節,重在傳神。代表作品有《古代武士》《老鼠偷蛋》《臘月裏》等,部分作品被載入中國文化部主編的《中國民間藝術名人錄》中。 [8] 
汪秀霞,女,滿族,1947年生,遼寧錦州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剪紙(醫巫閭山滿族剪紙)。汪秀霞有着較高的藝術天賦,4歲起跟隨母親學習剪紙技藝,出嫁後又接觸到很多契丹薩滿文化。她的剪紙以滿族人原始的自然神崇拜、始祖神崇拜、生殖繁衍崇拜為主要表現內容,其剪紙藝術具備了研究薩滿文化的史料意義。汪秀霞的作品佈局自由灑脱,飽滿流暢,充滿了奇詭的想象力,代表作品有《柳樹媽媽》《山神》《薩滿出馬》等。 [9] 

剪紙(醫巫閭山滿族剪紙)保護措施

為了使醫巫閭山滿族剪紙得到有效的保護和傳承,錦州市政府支持民俗專家對醫巫閭山滿族剪紙進行調研考察,已出版了專著《寂寞的山神》《神山醫巫閭》《大山的神靈——醫巫聞山民間剪紙》,較詳細記錄和介紹了醫巫閭山滿族剪紙。 [4] 
錦州市將醫巫閭山滿族剪紙編入地方鄉土教材,在一些地方的小學開設剪紙工藝課,把技藝傳給下代。 [4]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錦州市文化演藝集團(錦州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心)獲得“剪紙(醫巫閭山滿族剪紙)”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10]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剪紙(醫巫閭山滿族剪紙)項目原保護單位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錦州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心。 [12] 

剪紙(醫巫閭山滿族剪紙)社會影響

重要展覽
2004年,醫巫閭山滿族剪紙在北京民俗博物館舉辦的中國錦州醫巫閭山滿族剪紙展中展出。 [9] 
2019年6月8日至10日,醫巫閭山滿族剪紙在2019“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全國主會場展出。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