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剪尾王霸鶲

鎖定
剪尾王霸鶲,拉丁文學名:Tyrannus forficatus 霸鶲科亞鳴禽中最大的一科,至少有115屬360種,主要分佈於美洲熱帶地區,但在北到阿拉斯加的北美洲各地也能見到,是亞鳴禽中遍佈南北美洲的一科。典型的霸鶲形狀和習性與舊大陸的鶲類相似,在空中捕食昆蟲,有些種類則食漿果等,體型較大的種類還捕食小哺乳動物等,也有一些在地面奔跑生活。有些種類的霸鶲勇敢好鬥,敢於和比自己體型大很多的動物搏鬥,有“必勝鳥”之稱。
中文學名
剪尾王霸鶲
拉丁學名
Tyrannus forficat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霸鶲科

剪尾王霸鶲形態特徵

剪尾王霸鶲 剪尾王霸鶲
剪尾王霸鶲被譽為最有靈氣的鳥,誕生於中生代侏羅紀,由爬行動物進化而來或與爬行動物有着極親密的關係。體均被羽,恆温,卵生;胚胎外被羊膜。前肢成翼,偶或退化。多營飛翔生活。心臟具兩心耳、兩心室。骨多空隙,內充氣體。呼吸器官除肺外,並有肺壁而形成的。
剪尾王霸鶲 剪尾王霸鶲
氣囊,用以助肺行雙重呼吸。種類繁多,遍及全球,生態多樣。鳥類在自然界生態中佔有 極重要的地位,直接地關係到人類的生存質量,因此保護鳥類是每個地球人義不容辭的責任。駝鳥從事動物行為學研究的多國科學家發現,鯨魚、鳥類和人類都在使用同一種方法唱歌,而且相似之處非常明顯。科學家認為,鯨魚、鳥類和人類有近乎相同的記憶和掌握音樂旋律的能力,這種能力可能是代代相傳,也可能是同一代之間的相互學習。鵜鶘科學家據此提出一種假設:鯨魚、鳥類和人類在進化的早期過程中,也許曾在某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擁有過同一個音樂祖先。叉尾霸鶲科學家發現,鳥類能使用人類音樂中的所有基本音樂節拍,有些鳥類甚至懂得使用工具來發出自己喉頭無法發出的聲音。如澳大利亞的葵花鸚鵡能把小樹枝製成鼓棰,用來敲打空心木頭,做出求偶的表示。還有許多鳥類能模仿各種聲音,琴鳥就被人們視為“聲樂大師”,它能鳴叫出許多變奏曲調。八哥夜鶯的悦耳歌喉更是早為人類所熟知。海洋中的鯨魚能以一個主旋律創造較長的樂曲。它們還懂得將混合敲擊聲響和純正音調穿插應用,類似於交響音樂。海洋中的動物學習音樂的能力令科學家吃驚,他們發現,印度洋的座頭鯨移居到澳大利亞沿海後,在3年之內居然使原來居住此地的本土鯨魚摒棄了它們原來的傳統“曲目”,轉而跟着這些新移民唱起了“新曲調”。 [1]  [2] 

剪尾王霸鶲物種分佈

剪尾王霸鶲 剪尾王霸鶲
霸鶲物種多樣性相比其棲息地變化更大。霸鶲的物種多樣性相比其棲息地變化更大。 它們在熱帶低地及山區的常綠森林有最高的單一位點物種多樣性,而在河流 、 棕櫚森林、白沙林、熱帶每年生樹林邊緣、南部熱帶森林 及其邊緣、半潮濕/潮濕的山區灌木叢、及北部温帶 草原的單一位點物種多樣性則最低。 最高與最低的物種多樣性是很極端的:在熱帶低地常綠森林中就有90個不同物種,但在其他的地方則只有1種。這是由於在某些地區的生態位較小,故可以居住的地方亦較小。這是由於在某些地區的生態位較小,故可以居住的地方亦較小。霸鶲的特有性在熱帶低地及山區的常綠森林非常高,在當中的霸鶲亦有最大的特有性。 在熱帶低地常綠森林就有49個霸鶲特有種 ,而在山區常綠森林則有46個特有種。它們的特有性程度相信是相似的。它們的特有性程度相信是相似的。 [1]  [2] 

剪尾王霸鶲保育狀況

剪尾王霸鶲 剪尾王霸鶲
Camptostoma imberbe及Pachyramphusaglaiae現正受1918年的《候鳥協定法案》所保護。這砍兩種霸鶲在美國南部都很普遍。這砍兩種霸鶲在美國南部都很普遍。 但其他在中美洲及南美洲的物種則更受威脅。但其他在中美洲及南美洲的物種則更受威脅。 於2007年 , 國際鳥盟認為Phylloscartes roquettei及Hemitriccus kaempferi都是極危物種。這兩種都是巴西的特有種 。這兩種都是巴西的特有種 。 另外7個物種是瀕危物種及18個物種是易危物種。另外7個物種是瀕危物種及18個物種是易危物種。 [1]  [2] 

剪尾王霸鶲叫聲意義

剪尾王霸鶲 剪尾王霸鶲
1,蛋中的聲信號鳥類在繁殖期間的蛋往往是多天產
下的,然而雛鳥孵化出殼則驚人的集中在很短的時間內,有些種類甚至只有數小時之隔。研究認為是雛鳥在殼內發出的聲音信號促成了這種同步的行為,這樣能夠減少雛鳥和 親鳥的危險,有利於種羣的延續。
2,辨認親鳥雛鳥尚在蛋中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學習和記憶親鳥的聲音,因此雛鳥一出殼就能夠辨別出自己親鳥的叫聲,它們正是通過聲音來識別父母。
3,召喚幼鳥許多親鳥在帶領幼鳥覓食時,就是通過鳴聲來聯絡,保證不會有雛鳥丟失。
4,乞食叫聲許多種類的幼鳥在巢中會發出乞食的叫聲,親鳥會因此而產生餵食的行為。在孵卵時,有些雌鳥也會向雄鳥發出乞食的叫聲,這樣雄鳥會帶回食物,有利於兩者的協作。
5,集羣通訊許多鳥類在遷徙和越冬的時候是集羣生活的,鳴叫就成 了聯絡的手段。夜間遷飛的鳥類也是通過叫聲來保持一個整體的。
6,保衞領域鳥類還會通過發出警戒恐嚇的聲音來保護自己的領域,對於同類的競爭者和有些天敵,這種聲音可以起到一定的威懾和恐嚇作用 [1]  [2] 
參考資料
  • 1.    狄慈根.鳥類研究彙編:生物出版社,2002
  • 2.    唐華燕.動物世界大百科:湖南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