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剪切帶

鎖定
發育在岩石圈中具剪切應變的強烈變形帶。這一變形帶可以是應變不連續的面狀構造( 斷層),或者在露頭尺度上見不到幾何不連續性而呈連續應變的韌性剪切帶。自然界存在不同尺度的剪切帶,可以從微觀的剪切面到幾十米、幾十公里、甚至幾百公里長的巨型剪切帶。
中文名
剪切帶
外文名
shear zone
領    域
岩石的力學行為
分    類
脆性剪切帶

目錄

剪切帶定義

剪切帶shear zone

剪切帶性質

按照剪切應變發生時的岩石的力學行為不同和應變速率的差異,剪切帶可以分為3種類型:①脆性剪切帶。即斷層。一般在不高的温度、 壓力和高應變速率的條件下形成,碎裂巖系列代表地殼7~10千米以上脆性剪切帶的產物。②韌性剪切帶。產在較深部位的剪切應變帶,其伴生的長英質糜稜巖的形成深度通常不小於15千米 。③脆-韌性剪切帶。宏觀上在一韌性剪切變形帶內,但可見到把剪切帶岩石錯開或帶
剪切帶 剪切帶
內出現羽狀拉張裂隙。一般認為,此類剪切帶的形成環境介於前兩者之間的過渡帶內。對這類剪切帶發育機制的研究,有助於對脆-韌性的轉化及地震帶和非地震帶的存在邊界等問題的認識。

剪切帶應用

通常認為,從脆性到韌性剪切帶是不同構造層次之間剪切滑動的表現。1977年R.H.西布森提出剪切帶雙層模式,將剪切帶自上而下劃分為脆性域和準塑性域,兩域之間也就是地震與非地震的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