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剛構橋

鎖定
橋跨結構和墩台整體相連的橋樑稱為剛構橋,又名剛架橋。
中文名
剛構橋
外文名
rigid frame bridge
學    科
橋樑工程

剛構橋剛構橋的體系特點

·恆載、活載負彎矩卸載作用基本與連續梁接近
·橋墩參加受彎作用,使主樑彎矩進一步減小
·彎矩圖面積的小,跨越能力大,在小跨徑時梁高較低
·超靜定次數高,對常年温差、基礎變形、日照温均較敏感
剛構橋外形美觀,結構尺寸小,橋下淨空大,橋下視野開闊,常用於需要較大淨空和建築高度受到限制的橋樑,如立交橋,高架橋。

剛構橋剛構橋的類型

剛構橋門式剛構橋

結構形式分類 結構形式分類
其腿和梁垂直相交呈門形構造,可分為單跨門構、雙懸臂單跨門構、多跨門構和三跨兩腿門橋。前三種跨越能力不大,適用於跨線橋 ,要求地質條件良好,可用鋼和鋼筋混凝土結構建造。三跨兩腿門構橋,在兩端設有橋台,採用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建造時,跨越能力可達200多米。 [2] 

剛構橋斜腿剛構橋

橋墩為斜向支撐的剛構橋,腿和梁所受的彎矩比同跨徑的門式剛構橋顯著減小,而軸向壓力有所增加;同上承式拱橋相比不需設拱上建築 ,使構造簡化。橋型美觀、宏偉,跨越能力較大,適用於峽谷橋和高等級公路的跨線橋,多采用鋼和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建造。如安康漢江橋(鐵路橋),腿趾間 距176米,1982年建成。

剛構橋T型剛構橋

是在簡支預應力橋和大跨鋼筋混凝土箱梁橋的基礎上,在懸臂施工的影響下產生的。其上部結構可為箱梁、桁架或桁拱,與墩固結形成整體,橋型美觀 、宏偉、輕型,適用於大跨懸臂平衡施工,可無支架跨越深水急流,避免下部施工困難或中斷航運,也不需要體系轉換,施工簡便。
T型剛構可分為帶掛梁結構的T型剛構橋和帶剪力鉸結構的T型剛構橋。 [1] 

剛構橋連續剛構橋

分主跨為連續梁的多跨剛構橋和多跨連續剛構橋,均採用預應力混凝土結構 ,有兩個以上主墩採用墩梁固結,具有T形剛構橋的優點。但與同類橋( 如連續梁橋、T形剛構橋)相比:多跨剛構橋保持了上部構造連續梁的屬性,跨越能力大,施工難度小,行車舒順,養護簡便,造價較低,如廣東洛溪橋。多跨連續剛構橋則在主跨跨中設鉸接,兩側跨徑為連續體系,可利用邊跨連續梁的重量使T構做成不等長懸臂,以加大主跨的跨徑。
連續梁橋是一種古老的結構體系,它具有變形小,結構剛度好,行車平順舒適,伸縮縫少,養護簡單,抗震能力強等優點。但由於施工方法限制,50年前的連續梁跨徑均在百米以下,隨着懸臂、懸拼等施工方法的出現,產生了T型剛構。上個世紀60年代,跨徑在100~200m範圍內,幾乎都是大跨徑預應力混凝土梁橋為優勝方案。早期有典型意義的橋樑便是聯邦德國1953年建造的霍爾姆斯橋和1954年建造的科布倫茨(Koblenz)橋,然而這種結構由於中間帶鉸,並對混凝土徐變、收縮變形估計不足,又因温度等因素影響使結構在鉸處形成明顯的折線變形狀態,對行車不利,因此對行車有利的連續梁式剛構橋型出現了。在上世紀60年代修建的聯邦德國的本道夫橋已初步體現T型剛構與連續梁體系相結合的佈置,而且T型剛構的粗大橋墩已被薄型柔性墩所代替,後續的一些著名橋例也採用了類似的結構形式。這樣逐步形成了採用柔性薄墩(墩壁厚度一般為0.2~0.3支點梁高),墩梁固結形式的連梁剛構體系。 [1] 
參考資料
  • 1.    陳寶春 陳友傑.橋樑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年:P183
  • 2.    邵旭東.橋樑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