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好」是现代汉语中兼具形容词与副词功能的常用词汇,其核心语义包含两层:作形容词时表示事物在程度、数量或状态上正合适(如"这件衣服长短刚好" [2]),作副词时强调事件发生的时间巧合性(如"他进来时刚好十点整")。该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列为联合式复合词,与"恰好""正好"构成近义词群,可通过国语辞典例句"蒸至刚好变软" [3]、文学著作《团聚》中的"他们刚好编在一个小组里"等实例印证其书面语与口语的双重应用特征。
- 拼 音
- gāng hǎo [1]
- 词 性
- 形容词/副词 [1-2]
- 词类结构
- 联合式复合词
- 近义词
- 恰好、正好、恰恰 [1]
- 反义词
- 差点 [1]
- 注音符号
- ㄍㄤ ㄏㄠˇ
词义解析
播报编辑
- 1.表示适切性用于描述事物在尺寸、数量等客观属性上完全符合需求的状态,常作谓语或补语。如"这双鞋他穿着不大不小,刚好" [2]通过衣物合身场景体现空间维度的恰切性,"蒸至刚好变软" [3]则展示烹饪过程中火候控制的精准度。该义项强调客观条件与主观需求的完全匹配,常见于物品规格描述或操作标准说明 [1]。
- 2.表示时间巧合作为副词修饰动作发生的时间节点,突出机缘的偶然性。典型用例包括"他今年刚好七岁"通过年龄表述强化时间点重合,"法辛巷刚好在大街北面"则以空间方位附带时间同步性。此类用法多出现在日常对话与叙事文本中,体现事件同步发生的非计划性特质 [2-3]。
语法特征
播报编辑
- 形容词用法可独立充当句子谓语或与程度副词搭配,如"这件衣服真是刚好不过了"通过补语结构强化合适程度,"现在刚好两点" [3]则省略比较对象直接陈述时间准确性 [1-2]。
- 副词用法主要修饰动词短语或整个句子,表达动作发生的巧合性。例如"电灯开关刚好装在头顶上" [1]突出安装位置的意外性,"他们两个人刚好编在一个小组里"强调人员分配结果的偶然因素 [2-3]。
近义对比
播报编辑
与"恰好""正好"存在语义交叉与语用差异:
- 恰好更侧重主观预期的达成(如"准备的资料恰好够用"),而"刚好"偏向客观条件的契合(如"容器容量刚好装满") [3];
- 正好在时间维度上可包含"立即"的即时性(如"我正好要找你"),而"刚好"多用于事后描述已发生的巧合事件(如"到达时刚好雨停") [1]。
文学用例
播报编辑
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常作为时间线索或情境铺垫工具:
- 丁玲《团聚》通过"他们刚好编在一个小组里",用人员编排的巧合推动叙事发展;
- 徐迟《大场的一夜》以"你来的刚好"构建对话紧张感,暗示后续情节转折;
- 辛弃疾词作衍生出的"春正好故园桃李",虽未直接使用该词,但通过近义词互释体现古典文学与现代汉语的语义传承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