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前進街道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峽陽鎮前進街道)

鎖定
前進街舊屬延平府南平縣峽陽分縣,峽陽中厚隅、社壇頭、下鋪仔、觀音閣四處組成。
土改時為南平縣七區峽陽義勇街農民協會初級合作社,後高級社。
1958年8月底成立峽陽人民公社。曾用峽陽紅專人民公社義勇大隊管委會。
1961年7月改為峽陽人民公社義勇大隊管委會。
1967年—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間“造反派”一時當權,責令建議改為前進街大隊舉委會領導小組。
1970年冬成立“五七大隊”將7個大隊合併,撤銷峽陽鎮集鎮內7個生產大隊行政範圍,改為峽陽鎮“五七”大隊,前進街革命領導小組。
中文名
前進街道 [1] 
別    名
前進街
前進村 [1] 
行政區類別
行政村 [1] 
所屬地區
中國華東 [1] 
地理位置
峽陽鎮政府所在地 [1] 
面    積
4965 m² [1] 
政府駐地
前進街 [1] 
電話區號
0599 [1] 
郵政編碼
353005 [1] 
人口數量
983人(2011年) [1] 
著名景點
石坂坪 [1] 
車牌代碼
閩H [1] 
方    言
閩北語 [1] 

前進街道建制沿革

前進街舊屬延平府南平縣峽陽分縣,峽陽中厚隅、社壇頭、下鋪仔、觀音閣四處組成。
土改時為南平縣七區峽陽義勇街農民協會初級合作社,後高級社。
1958年8月底成立峽陽人民公社。曾用峽陽紅專人民公社義勇大隊管委會。
1961年7月改為峽陽人民公社義勇大隊管委會。
1967年—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間“造反派”一時當權,責令建議改為前進街大隊舉委會領導小組。
1970年冬成立“五七大隊”將7個大隊合併,撤銷峽陽鎮集鎮內7個生產大隊行政範圍,改為峽陽鎮“五七”大隊,前進街革命領導小組。
1979年改為南平市(縣級市)峽陽公社峽陽五七大隊前進街管理委員會。
1980年更名為南平市峽陽公社前進大隊管理委員會原峽陽大隊更名為峽陽集鎮聯合企業管理委員會。
1984年更名為南平市峽陽鎮前進街道委員會。
1995年更名為南平市延平區峽陽鎮前進街道委員會。 [1] 

前進街道人口民族

前進街道人口

前進街轄區內有7個村民生產小組。2011年底總人口983人267户。其中男性494人佔總人口的50.2%,女性489人佔總人口的49.7%,18歲以下有174人佔總人口的17.7%,18-35歲有265人佔總人口26.9%,35歲-60歲401人佔總人口40.7%,60歲以上有143人佔總人口14.5%。 [1] 

前進街道民族

全街人口982為漢族,1人為畲族,轄區總面積4965平方米,人口密度為每一百平方米20人。 [1] 

前進街道經濟概況

前進街道工業

規模工業有金光夾木製產品加工廠、建材銷售分廠。 [1] 

前進街道農業

本街當地主要產業種植業為主,兼營有永樂養豬廠。 [1] 

前進街道手工業

獨樹一技的手工業,峽陽斗笠。在前進街轄區內,如當你去走訪時,隨時可見、觀賞到婦女們用手工巧妙編制的各類竹斗笠,我街的婦女吳金娣、張文珠、應昌蘭自編生產的竹斗笠除供本地外,銷往順昌、邵武、三明、閩清、福州等地。 [1] 

前進街道社會事業

在前進街範圍內有峽陽中心小學、峽陽中心幼兒園。 [1] 

前進街道歷史文化

前進街道街名來歷

一九三七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在國共兩黨的合力下,抗日的烽火在祖國大地熊熊燃燒起來,同時也在南平縣燃燒起來。抗日的浪潮激發了峽陽的熱血青年,他們在當時的聯保處和商會的帶動下,捐款捐物,男子年滿18歲以上的青壯年紛紛組織起義勇抗日隊。在南平縣政府抗日負責人王利玉隊長和峽陽壓署督練員帶領下,報名參加抗日隊伍,緊接着上軍事課,風風火火地進行每天操練,保衞地方安全,女子由學校出面,組織婦女隊。不僅上軍事課、操練等軍事項目,而且滿腔激情,排練抗日題材話報劇等節目,來宣傳抗日,同時經常上街或下鄉宣傳、遊行。當時高呼口號是“不做亡國奴、寧死疆場”打倒日本侵略者,抗戰必勝。男女青壯年不僅操練,還擴大隊伍建了操場,為了紀念抗戰活動,隨之將中厚隅改為義勇街,以示日後紀念。許多青壯年紛紛報名加入正規軍。在南平編成補充團,後來被編入59軍第3師李玉棠師麾下,隨之經建陽、浦城江山,直指台兒莊,投入了著名的台兒莊戰役。台兒莊戰役勝利後,發現峽陽鎮參軍大多數青年血灑疆場,壯烈犧牲。唯有應彥湘、郭盛培、駱文章三位回到故鄉,當時峽陽區的區長黃仕清為他們頒發了“獻身為國的勳章及鏡框獎狀”。遺憾的是這三位功臣已故,物證實物在“文革時”被毀。 [1] 

前進街道風味小吃

張秀妹的米花糕、七層糕、銅盤粉。林水孃的夏天小吃:仙草凍,冬天小吃:米糊湯、芋頭粿等。 [1] 

前進街道風景名勝

文物重點省級保護有石坂坪、應氏祠堂老人活動廳、觀音閣井。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