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前置後驅

鎖定
前置後驅是汽車驅動形式的常用術語,‘目目’即發動機前置、後輪驅動(Front—engine , Rear—drive,簡稱FR),是一種最傳統的驅動形式。
中文名
前置後驅
簡    稱
FR

前置後驅概念簡介

前置後驅轎車之奔馳E-Class 前置後驅轎車之奔馳E-Class
所謂驅動方式, 是指發動機的佈置方式以及驅動輪的數量、位置的形式。一般的汽車都有前、後兩排車輪, 其中直接由發動機驅動轉動, 從而推動(或拉動)汽車前進的車輪就是驅動輪。按照驅動輪的數量, 可分為兩輪驅動和四輪驅動兩大類。根據發動機在汽車的位置以及驅動輪的位置, 兩輪驅動又分為前置後驅(FR)、前置前驅(FF)、後置後驅(RR)、中置後驅(MR)等四種形式。四輪驅動又可以分成四種驅動模式:全時四輪驅動(Full-Time)、分時四輪驅動(Part-Time)、適時四輪驅動(Real-Time)和分時/適時混和四輪驅動。目前, 在轎車最常用的驅動方式是前置前驅、前置後驅和全時四輪驅動三種形式。 [1] 

前置後驅技術特性

前置後驅優勢

採用了前置後驅驅動型式的整車具有如下優勢:
一,在拼合良好的路面上啓動、加速或爬坡時,驅動輪的負荷增大(即驅動輪的附着壓力增大),其牽引性能比前置前驅型式優越;
二,軸荷分配比較均勻,因而具有良好的操縱穩定性和行駛平順性,並有利於延長輪胎的使用壽命;
三,發動機、離合器和變速器等總成臨近駕駛室,簡化了操縱機構的佈置;
四,轉向輪是從動輪,轉向機構結構簡單、便於維修。

前置後驅弊端

一,由於採用傳動軸裝置,不僅增加車重,還影響乘坐的舒適性;同時降低動力傳動系的傳動效率,影響了燃油經濟性和動力性;
二,縱置發動機、變速器和傳動軸等總成的佈置,使駕駛室空間減小,影響乘坐舒適性;同時,地板高度的降低也受到限制;汽車正面發生碰撞時,易導致發動機進入車廂,會對前排駕駛員造成傷害。
三,在雪地或易滑路面上啓動加速時,後輪推動車身,易發生擺尾現象。
採用前置後驅方式的客車,易於由貨車改裝,與貨車通用的部件較多。除具有相似於前置後驅貨車的優缺點外,還存在如下弊端:
一,由於發動機罩突出於地板之上,降低車廂內的面積利用率,並導致了車內噪聲大,隔熱、隔振比較困難,影響了乘坐舒適性;
二,前軸容易過載,軸荷分配不夠理想,影響了操縱穩定性;
三,由於前懸受到限制,導致後懸過長,上坡時容易刮地。
近年來,隨着城市公交車進一步向準低地板、超低地板方向發展,大客車的驅動型式已呈現出由後置後驅取代前置後驅的趨勢。

前置後驅系統對比

前置後驅圖示 前置後驅圖示
目前,民用轎車常用的是前置後驅(FR)、前置前驅(FF)形式,最近四輪驅動形式也開始在轎車中出現。
轎車前置前驅和前置後驅在動力、使用等方面對比如下:
前置前驅的優勢在於:動力系統結構緊湊,驅動軸短,動力輸出損耗低。在操控方面,前驅車天生具有轉向不足特性,容易駕駛。在佈局方面,沒有傳動軸經過車廂,可以降低車身中間的隆起,增大車廂可用空間。其缺點是起步時,前軸負荷會減少,導致輪胎附着力降低,影響動力輸出。另外,前輪要負責驅動、轉向和大部分的制動力,所以磨損嚴重。
前置後驅車正好相反,優勢為起步加速能力強,四輪負荷平均,但缺點是在轉向時時容易出現轉向過度,需要很好的技術或先進的電子設備輔助。所以大多數的賽車還是使用後輪驅動。按照操控性能來講,最理想的佈置方式是中置發動機後輪或四輪驅動。

前置後驅國內外發展現狀及實際應用

國內外,採用前置後驅動的小型汽車較少,但是大多數載貨汽車(包含皮卡)、部分轎車(尤其是高級轎車、賽車和跑車)和部分客車均採用了前置後驅形式。

前置後驅前置後驅動載貨汽車

根據 GB/T3730.1 中定義,載貨汽車主要是用於運載貨物而設計的商用車輛。載貨汽車按總重量劃分為重型載貨汽車、中型載貨汽車、輕型載貨汽車及微型載貨汽車。載貨汽車貨車大多采用前置後驅的佈置形式,將很好地發揮其優越的牽引性能。 1956 年,國內生產出第一輛載貨汽車,至今為止,載貨汽車的生產歷史已70餘年。目前,載貨汽車生產企業主要有一汽解放、東風汽車、中國重汽、北汽福田及陝西重汽等,代表品牌有解放奧威、東風天龍、中國重汽斯太爾王、福田歐曼 ETX 等。國外載貨汽車發展更早,其分類標準也與國內不同,如美國卡車(truck)按總重(英鎊)將其分為 8 個級別,第 4~7 個等級為中型卡車,第 8 等級對應重型卡車。其經濟性、安全性、環保性和行駛平穩舒適性及相關技術發展已相當成熟。

前置後驅前置後驅動轎車

上世紀 70 年代後,前置前驅技術興起並得以完善,使得如今大多數轎車採用前置前驅。近幾年來,國內引進的寶馬與豐田鋭志投產,使得前置後驅動高級轎車受到極力推崇與市場關注。 國外前置後驅動品牌有邁巴赫、賓利、美洲路虎、林肯、勞斯萊斯、法拉利、保時捷、龐蒂克、蘭博基尼等不一而足。可見,前置後驅轎車以其性能特點,尤其是運動性能優勢,在國內外一直處於高端市場,產品具有價格昂貴的特點,競爭優勢在於能迎合部分人羣的個性化要求。隨着社會經濟和技術的發展,前置後驅動轎車的市場生命力也在不斷延續。

前置後驅前置後驅動客車

運載旅客用的客車,按用途可以分為旅行客車、城市客車、公路客車和特種客車(比如校車)。部分客車採用發動機前置、後輪驅動佈置形式,同樣發揮着爬坡穩定性、牽引性能優越的特點。
近兩年來,國內的車迷開始面臨着這樣的選擇,即選擇前置後驅(FR)還是前置前驅(FF)。尤其是國產寶馬與豐田鋭志的投產,使得後驅車受到市場的關注。有人極力推崇後驅,認為它是“高檔轎車的DNA”,也有人指出前驅技術其實是在“上世紀70年代後才真正興起和在技術上得以完善的驅動形式”,如今大多數轎車都採用前驅便是明證。還有人則認為四驅或者是中置引擎後驅才是真正高性能的象徵。其實,從他們各自的角度上看,這些論點都有一定的道理,不同的人與不同的需求可能對不同的驅動形式的評價完全不同。
目前,由於前置後驅的價格昂貴,僅有部分高級豪華轎車為追求行駛性能,依然採用這種較為傳統的驅動形式,如國產寶馬325i、530i以及檔次更高的進口寶馬轎車,賓利、奔馳、捷豹等其他豪華轎車也多采用前置後驅的驅動形式。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