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前登瀛村

鎖定
登瀛村隸屬於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沙子口街道,社區距沙子口街道辦事處駐地之東北4.2公里,西與嶺西村相連,東與小河東村接壤,南臨登瀛灣,三面環山,是嶗山西麓一塊肥沃的盆地。
中文名
前登瀛村
行政區類別
人口數量
2123人
美    譽
前登瀛村

前登瀛村村情概況

這裏自古就有“前登瀛村”的美譽,是嶗山的十大勝景之一。登瀛村於1962年10月分成前後兩個行政村,即前登瀛村和後登瀛村。前登瀛村現有村民760户,2123人;耕地800餘畝,山巒4980畝。

前登瀛村人口姓氏

登瀛村的王姓聚族而居。相傳明朝永樂二年(1404年),王氏始祖從河南淮安府遷居此地。該村另一聚族而居的李姓則是來自於小云南大槐樹裏頭。李氏的另一支去了今山東省海陽市。為了不忘本家,兩地李氏在造屋、闢街、安裝碾磨等設施上均統一樣式、統一名稱。李氏族兩支走動頻繁親密至極,後來登瀛李氏考慮到路程遙遠來往不易,遂決定將族譜公開,使海陽李氏建立宗祠,隨後來往漸稀,到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時就完全斷絕了來往。該村還有段姓人家。

前登瀛村資源利用

登瀛村地處嶗山腳下,早先這裏遍佈檀、柞、楸、楓等林木,先民們曾在這裏伐樹燒炭。後來因檀木伐淨,其它木材燒製的炭在質量上無法與之媲美,遂棄置炭窯遷居別地。王、李的先祖遷來時,見這裏遍佈炭窯,而自己跋涉來此不易,遂將居處定名為“登窯”。20世紀30年代沈鴻烈任青島市市長時,為了興辦學校和開發嶗山建梯子石,考證出這裏曾是當年為秦始皇求不死藥的徐福伐木造船的地方,故改“登窯”為“登瀛”。意思是從這裏出發,登上了傳説中海上三神山之一的瀛洲。

前登瀛村經濟發展

建國前,登瀛村以農耕為主,生活比較困苦。建國後,特別是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村裏加快了經濟發展。兩個村的經濟發展格局大體相同,即除了原有的林果業、石材加工業、農業和新闢的各一百餘畝的淡水養殖場外,還發展海上扇貝養殖,建起了冷庫、冰糕廠等企業。隨着嶗山風景區的開發,許多村民又從事飲食服務等旅遊業。近幾年,兩村加快了舊村改造步伐,現在除了村民自己蓋的兩層樓房外,還有集體籌資建的高層居民樓,充分顯示了兩個村開發建設的成就和經濟實力。2004年,前登瀛村經濟總收入1.27億元,人均收入632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