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重華

(前涼第五位君主)

鎖定
張重華(327年~353年),字泰臨,一作太林,安定郡烏氏縣(今甘肅省平涼市)人。涼武王張軌曾孫,涼明王張寔之孫,涼文王張駿之子。前涼第五位君主(346年~353年)。 [18-19] 
建興三十四年(346年),張駿薨逝,張重華正式即位,自領太尉、護羌校尉、涼州牧,封西平郡公,假涼王。在位前期,輕徭薄賦,重用賢臣謝艾,成功抵抗後趙進攻。後期殆於朝政,貪圖享樂,屢被前秦東海王苻雄、北平王苻碩擊敗。 [20] 
建興四十一年(353年),張重華薨逝,年僅二十七歲,諡號桓公,安葬於顯陵。其兄張祚稱帝,追諡桓王,廟號世宗(一説世祖)。 [17] 
別    名
張泰臨
涼桓王
泰臨,一作太林
所處時代
十六國前涼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武威郡姑臧縣(今甘肅省武威市
出生日期
327年
逝世日期
353年
主要成就
任用賢臣,東御秦趙
本    名
張重華
籍    貫
安定郡烏氏縣(今甘肅省平涼市
廟    號
世宗
諡    號
桓王
年    號
建興(一作永樂
陵    寢
顯陵
在位時間
346年–353年

張重華人物生平

張重華父死繼位

張重華 [3]  ,字泰臨,一作字太林 [1] 前涼文王張駿第二子。性情寬和端重,沉毅少語。
建興三十四年(346年),張駿去世,張重華繼位,時年十六歲,自稱持節大都督太尉護羌校尉涼州牧、西平公、假涼王,大赦境內。尊嫡母嚴氏為太王太后,住在永訓宮;生母馬氏為王太后,住在永壽宮。張重華減輕賦税,去除關税,減少園林,以救濟貧困。 [4] 

張重華任用謝艾

同年,張重華派使者向後趙皇帝石虎上表章。石虎派王擢麻秋孫伏都等不斷地侵犯前涼。金城太守張衝向麻秋投降。於是涼州震動,張重華傾盡境內之兵,派徵南將軍裴恆前去抵禦。裴恆在廣武修壁壘,想用持久戰把敵軍拖垮。牧府相司馬張耽對張重華説:“臣聽説國家以兵為強,以將為主。主將之人,是存亡的關鍵,吉凶都在他身上。所以燕國任用樂毅,攻破齊國全境,等到任用騎劫,喪失了七十座城池的土地。因此古代的明君無不謹慎地選用將相。現在最緊要的,就在於用一個好軍師。可是議論者舉薦的多為舊臣宿將,未必是最好的精英之人。再説韓信被舉用,不是靠舊名;司馬穰苴受信任,他不是舊將領;呂蒙得到晉升,靠的不是舊功勳;魏延得到任用,不是靠舊德。明王舉用人,大概不是按常規,只要有才能,就授以大事。現在強寇已經到了郊區,諸將不進兵,人心不穩,危險漸漸逼近了。主簿謝艾,文武兼備,很懂戰略。如果授以他兵權,委以決斷征戰的大任,必定能抗擊敵寇,盡殲兇頑。” [5] 
張重華召見謝艾,問他征討敵寇的戰略。謝艾説:“從前耿弇不願意把賊寇留給君父,黃權願率萬人拒敵。請求給我七千兵,為殿下消滅王擢、麻秋等。”張重華非常高興,任謝艾為中堅將軍,配給他五千步騎兵以攻擊麻秋。率軍出振武,晚上有兩隻梟在主將住處嗚叫,謝艾説:“梟,就是邀,六簿得梟者勝。現在梟在主將住處嗚叫,這是戰勝敵人的徵兆。”於是進兵作戰,大破敵軍,斬首五千。張重華封謝艾為福祿伯,對他很好。諸寵貴之人嫉妒他的賢能,共同造謠詆譭他。於是張重華外放謝艾為酒泉太守。 [6] 
後來石虎令麻秋進攻大夏縣,大夏護軍梁式扣押太守宋晏開城接應麻秋。麻秋派宋晏寫信誘勸宛戍都尉宋矩。宋矩對麻秋説:“辭別父母奉事君主,應當立功樹義,功義沒能樹立,就應當保持名節。宋矩我終究不能在世上偷生背主。”於是先殺死妻兒,然後自刎而死。 [7] 

張重華與趙交戰

建興三十五年(347年),後趙麻秋進攻前涼枹罕,當時晉陽太守郎坦認為城太大難以防守,應當放棄外城。武城太守張悛説:“放棄外城大事就壞了,不能因此動搖人心。”寧戎校尉張璩聽從張悛的意見,固守大城。麻秋率軍八萬人,包圍幾層,用雲梯雹車攻城,挖了上百條地道,都通到城內。城中也採用相應的辦法對付,殺傷麻秋的士卒達數萬人。石虎又派部將劉渾等率步騎兵兩萬來會合。郎坦恨沒有采用自己的意見,讓軍士李嘉秘密與麻秋聯絡,引來賊軍千餘人登上城西北角。張璩派宋修、張弘、辛挹、郭普抵擋,短兵交接,斬殺二百多人,趙軍才退下。張璩殺了李嘉在軍中示眾,燒燬賊軍的攻城器械。麻秋退守大夏,對手下眾將説:“我在五都之間用兵,攻城略地,無往不勝。到登上秦隴時,認為將有征無戰。哪知道南襲仇池,敗軍喪將在長最築城,匹馬不回;等到進攻此城,損傷士卒挫傷鋭氣。這大概是上天幫助他們,不是人力所為。”石虎聽説後嘆息説:“我用偏師平定九州,現在用九州的兵力被困在枹罕,真所謂是他們有人才,不能打他們的主意呀。” [8] 
張重華任謝艾為使持節、軍師將軍,率步騎兵三萬,進軍到臨河。麻秋率三萬軍抵禦。謝艾乘坐輕便小馬車,戴白色便帽,擊鼓而行。麻秋看見發怒道:“謝艾一個少年書生,這樣穿戴,是看不起我。”命令手下黑槊龍驤軍三千人急奔衝擊他。謝艾手下大亂。左戰帥李偉勸謝艾改騎馬,謝艾不聽,就下車坐在胡牀上,指揮部署。趙軍以為伏兵要發動了,恐懼不敢向前。張瑁從左南沿河岸抄到趙軍後面,麻秋軍就退回去了。謝艾乘勝追殺,於是大敗麻秋,斬殺其部將杜勳、汲魚,俘虜斬殺一萬三千人,麻秋單騎逃奔大夏。張重華論功行賞,任謝艾為太府左長史,進封為福祿縣伯,食邑五千户,賜帛八千匹。 [9] 
五月,麻秋又依據枹罕,率眾十二萬,進兵屯於河內,派王擢侵佔晉興廣武,越過洪池嶺,直到曲柳,姑臧大震。張重華想要親自出徵抵禦他,謝艾堅決勸諫認為不行。別駕從事索遐進言説:“賊軍勢盛,逐漸逼近京都地區。君主,是國家的主心骨,不能夠親自出戰。左長史謝艾,文武兼備,是國家的重臣,宜委以征伐的大任。殿下居中鎮守,授以謀略,小賊不值得去平定。”張重華採納了他的建議,於是任謝艾為使持節、都督征討諸軍事、行衞將軍,任索遐為軍正將軍,率步騎兵兩萬去抵禦。謝艾樹立牙旗,與將士誓師,有西北風颳得旌旗飄向東南方向。索遐説:“風是號令,現在能把旌旗吹得指向東南,説明天將幫助我們,破賊是必然的了。”軍隊進駐神鳥,王擢與涼軍前鋒交戰,王擢戰敗,逃回河南。涼軍回兵征討反叛的斯骨真萬餘部落,將其擊敗,斬首千餘人,俘虜二千八百人,奪得牛羊十萬餘頭。 [10] 

張重華終不改過

張重華自以為連破強敵,頗為荒怠政事,很少接見賓客。司直索遐勸諫説:“殿下繼承四位聖祖的基業,適逢太平之際,擔當今日的大任。憂慮普天下的苦難,應當親自處理繁忙的政務,廣為招納英賢,日夜不懈怠,勤勉處理政務。近來內外喧擾不安,都認為棄賊而來投誠者應當立即加以撫慰,卻多日不接見。國中的老臣朝中的賢良,應當對他們虛心地引見接納,諮詢政事,近來卻長時間不注意延見聽取他們的意見。文書奏上後,一兩個月不審閲,荒廢政務,沉溺於棋弈和左右小臣的娛樂,不關心將相的遠大謀略。使得親信之臣不説話,朝中官吏閉口,這是愚臣彷徨而忘記寢食的事情。現在王室遭毀滅,百姓受苦難,正是殿下應該忍受辛苦磨勵意志的時候。深切地希望留心朝中政務,接納直言,完備五種美德,以成就六種大德,遠離小人,堵塞不正之音,治理朝政,使下民觀望而受教化。”張重華看後很高興,寫了嘉賞的迴文答謝他,可是並不改過。 [11] 

張重華欲稱涼王

建興三十五年(347年)十月,東晉皇帝晉穆帝司馬聃下詔派遣侍御史俞歸拜張重華任護羌校尉、涼州刺史、假節
建興四十年(352年),在隴上屯兵的原後趙的西中郎將(當時已歸順東晉)王擢被前秦苻雄擊敗,投奔張重華。張重華優厚地寵幸他,任他為徵虜將軍、秦州刺史、假節,派張弘、宗悠率步騎兵一萬五千配屬王擢,討伐苻健。苻健派苻碩抵禦,在龍黎交戰。王擢等大敗,王擢單騎而回,張弘、宗悠等都戰死。張重華很悲痛,穿孝服為陣亡將士舉哀痛哭,派人到各人家中弔唁安慰。又授予王擢兵權,讓他進攻秦州王擢攻克秦州。 [12] 
建興四十一年(353年),張重華派使者上疏東晉朝廷説:“石虎自斃,其餘的人都作了遊魂,奪取亂國侮辱亡國,一有機會就將發難。臣現派遣前鋒都督裴恆率步騎兵七萬,遠出隴上,以等候聖朝的赫然威勢。崤山以東的騷動紛擾不足為慮,長安膏腴之地,應該迅速蕩平。臣守衞西方荒遠之地,山河悠遠,天子大誓六軍,不能列於聽受的末尾;猛將威武,不能參加慶賀成功的隊列。瞻望雲日,孤高疾俗而憤慨,對大義被違背而傷懷,手撫劍把機簧慷慨激昂,心中鬱結。”於是太后褚蒜子下詔答覆,派使者加封張重華為涼州牧。 [12] 
當時御史俞歸到了涼州,張重華正想做涼王,不肯受詔,讓親信沈猛對俞歸説:“我家主公世代忠於晉室,可是還不如鮮卑呢!朝廷封慕容皝為燕王,現在才授州主為大將軍,怎麼勉勵有功忠義之臣呢?明台現在應當移往河西,共同勸州主做涼王。大夫出使,只要對國家有利,可以做主處置。”俞歸回答説:“王者的制度,異姓不得稱王;九州之內,封爵位不得超過公。漢高祖一時封異姓為王,不久就全部誅滅了,大概是權宜之計,不是舊有的體制。所以王陵説:‘非劉氏之人稱王,天下共同誅之。’至於戎狄,不依此例。春秋時吳楚稱王,而諸侯不認為有什麼不對,大概是把他們當蠻夷對待。假如齊魯稱王,諸侯豈能不討伐他們?所以聖上尊重貴公的忠賢,因此而封為上公,任為諸侯之長,鮮卑是北狄,哪裏值得一比呢?您的問話不對呀。而且我又聽説,有絕世的大功勳者也有罕見的獎賞,如果現在就以貴公為王的話,假設貴公率河西之眾南平巴蜀,東掃趙魏,修復舊都,奉迎天子,天子又能用什麼爵什麼位可以來獎賞呢!請三思。”沈猛把俞歸的話全都轉達給張重華,張重華就此作罷。 [13] 
張重華將要受詔,還沒來得及便去世了,時年二十七歲,共在位十一年。私諡昭公,後來改為桓公,晉穆帝賜諡號為敬烈,其子張耀靈即位 [14]  ,安葬於顯陵,其兄前涼威王張祚繼位後,追諡張重華為桓王,廟號世宗(前涼錄作世祖)。 [2] 

張重華人物評價

房玄齡等《晉書》①:“茂、駿、重華資忠踵武,崎嶇僻陋,無忘本朝,故能西控諸戎,東攘巨猾,綰累葉之珪組,賦絕域之琛賨,振曜遐荒,良由杖順之效矣。”;②“寬和懿重,沈毅少言。”;③“重華好與羣小遊戲,屢出錢帛以賜左右。” [15] 

張重華軼事典故

張重華議論迎秋

同月,有關官員議論派司兵趙長在西郊舉行迎秋儀式。謝艾認為根據《春秋》,國家有大喪,省略閲兵之禮,應等過了年。別駕從事索遐議論説:“根據禮制,天子崩,諸侯薨,靈柩還沒有停放好之前,不舉行五祀,靈柩停放好了以後再舉行。魯宣公三年,周天子去世,不廢止郊祀之禮。現在聖上繼承大位,各種政務都剛開始,應該觀察北斗七星以整理排比日月和五星的運行規律。立秋之時,萬物即將成熟,是殺氣的開始。這對於王事,持軍旗誓師,釁鼓祭神,為的是討逆除暴,成功濟事,使宗廟社稷安寧,導致天下之福,是不能廢止的。”張重華聽從了他的建議。

張重華聽從勸諫

張重華喜歡與左右小人遊戲,屢次用錢帛賞賜左右之人。徵事索振勸諫説:“先王寢不安席,立志掃平天下,所以修整兵甲,積聚資財。大業未成,就含恨於九泉。殿下服喪期間遭巨寇侵犯,依靠重賞挫敗強敵。現在災後餘民還很多,倉廩空虛,金帛的使用,是應當慎重的。從前世祖(指張駿)即位,親理萬機,章奏入宮,答覆不過夜,所以能興隆中興大業,奠定萬世之功。現在章奏停滯在宮中,動輒拖過一兩個月,下情不能上達,悲哀窘困於囹圄之中。這不是明主應有的事。臣心中甚為不安。”張重華認為他説得對。 [16] 

張重華親屬成員

張重華父母

父親:前涼文王張駿
嫡母:太王太后嚴氏。
生母:王太后馬氏。

張重華兄弟

哥哥:前涼威王張祚
弟弟:前涼悼公張天錫

張重華兒子

前涼衝王張玄靚
前涼哀公張耀靈

張重華史書記載

《晉書·卷八十六·列傳第五十六》
參考資料
  • 1.    《魏書·卷九十九·列傳第八十七》:重華,字太林。
  • 2.    《十六國春秋·卷七·前涼錄》:葬顯陵。張祚僭號,追諡桓王,廟號世祖。
  • 3.    前涼張重華:歷史上唯一的張姓王朝  .金羊網[引用日期2013-10-04]
  • 4.    《晉書·卷八十六·列傳第五十六》:重華字泰臨,駿之第二子也。寬和懿重,沈毅少言。父卒,時年十六。以永和二年自稱持節、大都督、太尉、護羌校尉、涼州牧、西平公、假涼王,赦其境內。尊其母嚴氏為太王太后,居永訓宮;所生母馬氏為王太后,居永壽宮。輕賦斂,除關税,省園囿,以恤貧窮。
  • 5.    《晉書·卷八十六·列傳第五十六》:遣使奉章於石季龍。季龍使王擢、麻秋、孫伏都等侵寇不輟。金城太守張衝降於秋。於是涼州振動。重華掃境內,使其徵南將軍裴恆御之。恆壁於廣武,欲以持久弊之。牧府相司馬張耽言於重華曰:“臣聞國以兵為強,以將為主。主將者,存亡之機,吉凶所繫。故燕任樂毅,克平全齊,及任騎劫,喪七十城之地。是以古之明君靡不慎於將相也。今之所要,在於軍師。然議者舉將多推宿舊,未必妙盡精才也。且韓信之舉,非舊名也;穰宜之信,非舊將也;呂蒙之進,非舊勳也;魏延之用,非舊德也。蓋明王之舉,舉無常人,才之所能,則授以大事。今強寇在郊,諸將不進,人情騷動,危機稍逼。主簿謝艾,兼資文武,明識兵略,若授以斧鉞,委以專征,必能折衝禦侮,殲殄兇類。”
  • 6.    《晉書·卷八十六·列傳第五十六》:重華召艾,問以討寇方略。艾曰:“昔耿弇不欲以賊遺君父,黃權願以萬人當寇。乞假臣兵七千,為殿下吞王擢、麻秋等。”重華大悦,以艾為中堅將軍,配步騎五千擊秋。引師出振武,夜有二梟鳴於牙中,艾曰:“梟,邀也,六博得梟者勝。今梟鳴牙中,克敵之兆。”於是進戰,大破之,斬首五千級。重華封艾為福祿伯,善待之。諸寵貴惡其賢,共毀譖之,乃出為酒泉太守。
  • 7.    《晉書·卷八十六·列傳第五十六》:季龍又令麻秋進陷大夏,大夏護軍梁式執太守宋晏,以城應秋。秋遣晏以書誘宛戍都尉宋矩。宋矩謂秋曰:“辭父事君,當立功義;功義不立,當守名節。矩終不肯主偷生於世。”於是先殺妻子,自刎而死。
  • 8.    《晉書·卷八十六·列傳第五十六》:俄而麻秋進攻枹罕,時晉陽太守郎坦以城大難守,宜棄外城。武城太守張悛曰:“棄外城則大事去矣,不可以動眾心。”寧戎校尉張璩從之,固守大城。秋率眾八萬,圍塹數重,雲梯雹車,地突百道,皆通於內。城中亦應之,殺傷秋眾已數萬。季龍復遣其將劉渾等率步騎二萬會之。郎坦恨言之不從,教軍士李嘉潛與秋通,引賊千餘人上城西北隅。璩使宋修、張弘、辛挹、郭普距之,短兵接戰,斬二百餘人,賊乃退。璩戮李嘉以徇,燒其攻具。秋退保大夏,謂諸將曰:“我用兵於五都之間,攻城略地,往無不捷。及登秦隴,謂有征無戰。豈悟南襲仇池,破軍殺將;築城長最,匹馬不歸;及攻此城,傷兵挫鋭。殆天所贊,非人力也。”季龍聞而嘆曰:“吾以偏師定九州,今以九州之力困於枹罕,真所謂彼有人焉,未可圖也。”
  • 9.    《晉書·卷八十六·列傳第五十六》:重華以謝艾為使持節、軍師將軍,率步騎三萬,進軍臨河。秋以三萬眾距之。艾乘軺車,冠白,鳴鼓而行。秋望而怒曰:“艾年少書生,冠服如此,輕我也。”命黑槊龍驤三千人馳擊之。艾左右大擾。左戰帥李偉勸艾乘馬,艾不從,乃下車踞胡牀,指麾處分。賊以為伏兵發也,懼不敢進。張瑁從左南緣河而截其後,秋軍乃退。艾乘勝奔擊,遂大敗之,斬秋將杜勳、汲魚,俘斬一萬三級,秋匹馬奔大夏。重華論功,以謝艾為太府左長史,進封福祿縣伯,邑五千户,帛八千匹。
  • 10.    《晉書·卷八十六·列傳第五十六》:麻秋又據枹罕,有眾十二萬,進屯河內,遣王擢略地晉興、廣武,越洪池嶺,至於曲柳,姑臧大震。重華議欲親出距之,謝艾固諫以為不可。別駕從事索遐進曰:“賊眾甚盛,漸逼京畿。君者,國之鎮也,不可以親動。左長史謝艾,文武兼資,國之方邵,宜委以推轂之任。殿下居中作鎮,授以算略,小賊不足平也。”重華納之,於是以艾為使持節、都督征討諸軍事、行衞將軍,遐為軍正將軍,率步騎二萬距之。艾建牙旗,盟將士,有西北風吹旌旗東南指。遐曰:“風為號令,今能令旗指之,天所贊也,破之必矣。”軍次神鳥,王擢與前鋒戰,敗,遁還河南。還討叛虜斯骨真萬餘落,破之,斬首千餘級,俘擒二千八百,獲牛羊十餘萬頭。
  • 11.    《晉書·卷八十六·列傳第五十六》:重華自以連破勍敵,頗怠政事,希接賓客。司直索遐諫曰:“殿下承四聖之基,當昇平之會,荷當今之任,憂率土之塗炭。宜躬親萬機,開延英乂,夙夜乾乾,勉於庶政。自頃內外囂然,皆雲去賊投誠者應即撫慰,而彌日不接。國老朝賢,當虛己引納,詢訪政事,比多經旬積朔,不留意接之。文奏入內,歷月不省,廢替見務,注情於棋弈之間,繾綣左右小臣之娛,不存將相遠大之謀。至使親臣不言,朝吏杜口,愚臣所以回惶忘寢與食也。今王室如毀,百姓倒懸,正是殿下銜膽茹辛厲心之日。深願垂心朝政,延納直言,周爰五美,以成六德,捐彼近習,弭塞外聲,修政聽朝,使下觀而化。”重華覽之大悦,優文答謝,然不之改也。
  • 12.    《晉書·卷八十六·列傳第五十六》:詔遣侍御史俞歸拜重華護羌校尉、涼州刺史、假節。是時石季龍西中郎將王擢屯結隴上,為苻雄所破,奔重華。重華厚寵之,以為徵虜將軍、秦州刺史、假節,使張弘、宗悠率步騎萬五千配擢,伐苻健。健遣苻碩御之,戰於龍黎。擢等大敗,單騎而還,弘、悠皆沒。重華痛之,素服為戰亡吏士舉哀號慟,各遣弔問其家。復授擢兵,使攻秦州,克之。遣使上疏曰:“季龍自斃,遺燼遊魂,取亂侮亡,睹機則發。臣今遣前都鋒督裴恆步騎七萬,遙出隴上,以俟聖朝赫然之威。山東騷擾不足厝懷,長安膏腴,宜速平蕩。臣守任西荒,山川悠遠,大誓六軍,不及聽受之末;猛將鷹揚,不豫告成之次,瞻雲望日,孤憤義傷,彈劍慷慨,中情藴結。”於是康獻皇后詔報,遣使進重華為涼州牧。
  • 13.    《晉書·卷八十六·列傳第五十六》:是時御史俞歸至涼州,重華方謀為涼王,不肯受詔,使親信人沈猛謂歸曰:“我家主公奕世忠於晉室,而不如鮮卑矣。台加慕容皝燕王,今甫授州主大將軍,何以加勸有功忠義之臣乎!明台今宜移河右,共勸州主為涼王。大夫出使,苟利社稷,專之可也。”歸對曰:“王者之制,異姓不得稱王;九州之內,重爵不得過公。漢高一時王異姓,尋皆誅滅,蓋權時之宜,非舊體也。故王陵曰:‘非劉氏而王,天下共伐之。'至於戎狄,不從此例。春秋時吳楚稱王,而諸侯不以為非者,蓋蠻夷畜之也。假令齊魯稱王,諸侯豈不伐之!故聖上以貴公忠賢,是以爵以上公,位以方伯,鮮卑北狄,豈足為比哉!子失問也。且吾又聞之,有殊勳絕世者亦有不世之賞,若今便以貴公為王者,設貴公以河右之眾南平巴蜀,東掃趙魏,修復舊都,以迎天子,天子復以何爵何位可以加賞?幸三思之。”猛具宣歸言,重華遂止。
  • 14.    《晉書·卷八十六·列傳第五十六》:將受詔,未及而卒,時年二十七。在位十一年。私諡曰昭公,後改曰桓公,穆帝賜諡曰敬烈。子耀靈嗣。
  • 15.    《晉書·卷八十六·列傳第五十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1-12-31]
  • 16.    《晉書·卷八十六·列傳第五十六》:重華好與羣小遊戲,屢出錢帛以賜左右。徵事索振諫曰:“先王寢不安席,志平天下,故繕甲兵,積資實。大業未就,懷恨九泉。殿下遭巨寇於諒闇之中,賴重餌以挫勍敵。今遺燼尚廣,倉帑虛竭,金帛之費,所宜慎之。昔世祖即位,躬親萬機,章奉詣闕,報不終日,故能隆中興之業,定萬世之功。今章奉停滯,動經時月,下情不得上達,哀窮困於囹圄,蓋非明主之事,臣竊未安。”重華善之。
  • 17.    潘偉斌著,魏晉南北朝隋陵[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4.10.第231-232頁
  • 18.    許嘉璐主編;周國林分史主編,二十四史全譯,魏書,第4冊[M],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01.第1861頁
  • 19.    佘貴孝編著,固原歷史名人[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8.09.第40頁
  • 20.    林鯉主編. 中國皇帝全書 館藏本 1[M]. 199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