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削足適履

鎖定
削足適履(xuē zú shì lǚ)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西漢·劉安淮南子·説林訓》。 [1] 
削足適履(履:鞋)指把腳削去一塊來湊合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地遷就湊合或不顧具體條件,生搬硬套。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2] 
中文名
削足適履
拼    音
xuē zú shì lǚ
近義詞
生搬硬套、殺頭便冠
反義詞
因地制宜、量體裁衣
出    處
淮南子·説林訓》
注音字母
ㄒㄩㄝ ㄗㄨˊ ㄕㄧˋ ㄌㄩˇ
語法結構
連動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賓語、定語

削足適履成語出處

西漢·劉安淮南子·説林訓》:“夫所以養而害所養,譬猶削足而適履,殺頭而便冠。”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削足適履”。 [1] 

削足適履成語故事

春秋時,有一次楚靈王親自率領戰車千乘,雄兵10萬,征伐蔡國。這次出征非常順利。楚靈王看大功告成,便派自己的弟弟棄疾留守蔡國,全權處理那裏的軍政要務,然後點齊10萬大軍繼續推進,準備一舉滅掉徐國。楚靈王的這個弟弟棄疾,不但品質不端,而且野心極大,不甘心僅僅充當蔡國這個小小地方的首腦,常常為此而悶悶不樂。棄疾手下有個叫朝吳的謀士,這個人非常工於心計,這一天,他試探道:“如今靈王率軍出征在外,國內一定空虛,你不妨在此時引兵回國,殺掉靈王的兒子,另立新君,然後由你裁決朝政,將來當上國君還成什麼問題嗎?”棄疾聽了朝吳的話,引兵返楚國,殺死靈王的兒子,立哥哥的另一個兒子子午為國君。楚靈王在征討途中聞知國內有變,兒子被弟弟殺死,頓時心寒,想想活在世上沒有意思,就上吊自殺了。在國內的棄疾知道楚靈王死了,馬上威逼子午自殺,自立為王,他就是臭名昭著的楚平王。 [2] 
另一個故事是:晉獻公寵愛驪姬,對她的話更是言聽計從。驪姬提出要將自己所生的幼子奚齊立為太子,晉獻公滿口答應,並將原來的太子,自己親生的兒子申生殺害了。驪姬將這兩件事做完了,但心中還是深感不踏實,因為晉獻公還有重耳和夷吾兩個兒子。此時,這兩個兒子也都已經成人,驪姬覺得這對奚齊將來繼承王位都是極大的威脅,便建議殺了重耳和夷吾兄弟倆,晉獻公竟欣然同意。但他們的密謀被一位正直的大臣探聽到,立即轉告了重耳和夷吾,二人聽説後,立即分頭跑到國外避難去了。 [2] 
《淮南子》的作者劉安評論這兩件事説:“聽信壞人的話,使父子、兄弟自相殘殺就像砍去腳指頭去適應鞋的大小一樣,太不明智了。” [2] 

削足適履成語寓意

安徒生筆下的王子依據落下的水晶鞋尋找灰姑娘時,就有愛慕虛榮的女孩為了證明自己合穿鞋子而把腳削小去適應水晶鞋的大小。如果為求合乎要求,而牽強臨時修正自己,結果不但事與願違,而且還會得不償失。鞋子的碼數大小,總有配對大小的腳。如果是生就一雙大腳的,而擺在面前的只有擠不下的小鞋子,也可另選一雙大碼的鞋子,大不必在自己的腳上動刀。凡事不可強求,遷就要合理,要顧及相關具體情況。 [2] 

削足適履成語用法

成文用法
“削足適履”指把腳削去一塊來湊合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地遷就湊合或不顧具體條件,生搬硬套。 [2] 
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2] 
運用示例
聞一多《四傑》:“是借用,就難免有“削足適履”和“掛一漏萬”的毛病了。” [3] 
魯迅《三閒集怎麼寫》:“倘作者如此犧牲了抒寫的自由,即使極小部分,也無異於削足適履的。” [3]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他們不知道:蘇聯的規律和條令,包含着蘇聯內戰和蘇聯紅軍的特殊性,如果我們一模一樣地抄了來用,不允許任何的變更,也同樣是削足適履,要打敗仗。” [4] 
參考資料
  • 1.    閆秀文編著. 中華成語探源 白金典藏版[M]. 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2014.12:369
  • 2.    陳營編著. 開闊閲讀 讓孩子更聰明的成語故事 中華成語故事[M]. 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2014:139
  • 3.    王濤主編. 中國成語大辭典[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4:814
  • 4.    《毛澤東選集第一卷》  .求是網[引用日期202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