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刺,漢語一級字 [10]  [12]  ,讀作刺(cì或cī ),本義指扎入,用尖利的東西刺 [1-4]  [8]  [11] 
中文名
拼    音
cì ,cī
部    首
字    碼
U+523A
五    筆
gmij
倉    頡
dbln
鄭    碼
flkd
筆    順
12523422
字    級
一級(1039) [10] 
平水韻
去聲四寘 [5] 
外文名
stab;sting;spine;thorn;thrust
注    音
ㄘˋ, ㄘˉ。
總筆畫
8
部外筆畫
6
四角碼
52900
異體字
[8] 
造字法
形聲:右形左聲 [9]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刺cì
⒈ 用有尖的東西插入:刺繡。刺傷。刺殺。
⒉ 暗殺:刺客。被刺。行刺。 [11] 
⒊ 偵探,打聽:刺探。
⒋ 用尖鋭的話指出別人的壞處:諷刺。譏刺。
⒌ 尖鋭像針的東西:芒刺。魚刺。刺叢。
其他字義
刺cī
⒈ 象聲詞:刺地滑了一跤。 [6] 
基本詞義
◎ 刺 cī
<象>
(1) 激烈的撞擊或爆炸聲 [wham;loud,sharp sound]。如:刺的一聲,他滑了一個跟頭
(2) 另見 cì
常用詞組
刺打、刺啦、刺溜
基本詞義
◎ 刺 cì
〈動〉
(1) (形聲。從刀,朿( cì)聲。本義:扎入,用尖利的東西刺) [11] 
(2) 同本義 [stab;prick;pierce]
君殺大夫曰刺。刺,直傷也。——《説文》
刺,殺也。——《爾雅》
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周禮·司刺》
夫專諸之刺 王僚也,慧星襲月。——《戰國策·魏策》
(3) 又如:刺焚(刺股、焚膏之略詞,比喻刻苦攻讀);刺子(暗劍);刺心(以刀等刺進心臟。喻刺痛內心);刺血(刺手指出血。表示虔誠的一種苦行);刺臂(古代一種黥刑,在犯者臂部刺字;刺臂出血,用以盟誓)
(4) 諷刺 [satirize;mock]
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5) 又如:譏刺(譏諷);刺邪(諷刺邪惡);刺戒(譏刺告戒);刺美(諷刺邪惡,讚揚美好)
(6) 殺。古時君殺大夫叫刺 [kill]
經刺公子偃。——《左傳·成公十六年》。注:“ 魯殺大夫皆言刺。”
刺懷公於 高梁。——《國語·晉語》
(7) 又如:刺斫(刺殺);刺虎(殺虎)
(8) 指責、揭發 [blame;expose]
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戰國策·齊策》
(9) 又如:刺舉(檢舉;謂檢舉奸惡,舉薦有功);刺打(斥責。方言)
(10) 探取;採取 [seek;take]
刺六經中作王制。——《史記·封禪書》
(11) 又如:刺取(採取,選用);刺問(探問);刺答(拜訪答問)
(12) 刺探;偵探 [spy out]
至公車刺取。——《漢書·丙吉傳》
(13) 又如:刺事(打探事情);刺取(刺探);刺候(刺探偵察)
(14) 插入;鑽進 [insert]。如:刺天(衝入天空)
(15) 刺激;刺射 [stimulate]。如:刺干(刺激);刺鬧(發癢);刺惱(刺撓。煩惱;難受)
(16) 刺繡(一種美術工藝) [embroider]。如:刺文(猶刺繡);刺鳳描鸞(謂刺繡)
詞性變化
◎ 刺 cì
〈名〉
(1) 泛指尖利如針之物 [thorn]。如:刺竹(一種多刺的竹);刺兒(尖鋭像針的東西);刺莓(有刺的野生莓子)
(2) 名帖 [name card]
即門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見。——宗臣《報劉一丈書》
(3) 又如:刺呼(名片上所寫的姓名);刺紙(猶名片);刺請(以名刺邀請)
(4) 兵器的鋒刃 [edge]。如:刺兵(古代兵器,矛屬)
(5) 旁邊 [side]。如:刺斜(旁邊);刺邪裏,刺斜(旁邊)
(6) 另見 cī [11]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子集下】【刀字部】刺 ·康熙筆畫:8 ·部外筆畫:6
唐韻》《集韻》《韻會》七賜切《正韻》七四切,𠀤此去聲。《説文》刺,直傷也。從刀束。《爾雅·釋詁》刺,殺也。《春秋·僖二十八年》公子買戍衞,不卒戍刺之。《公羊傳》刺之者何,殺之也。
又《儀禮·士相見禮》庶人則曰刺草之臣。《注》刺猶剗除之也。
又《前漢·郊祀志》刺六經中作王制。《注》刺,採取之也。
又《廣韻》針刺也。以針黹物曰刺。
又《韻會》棘芒也。
又《釋名》書姓名於奏白曰刺。《後漢·禰衡傳》建安初遊洛下,始達穎川,隂懷一刺,旣而無所之,至刺字漫滅。
又《詩·大雅》天何以刺。《毛傳》刺,責之。
又《周禮·秋官》司刺掌三刺,一訊羣吏,二訊羣臣,三訊萬民。《注》刺,訊決也。
又刺史,官名。《韻會》漢武帝初置刺史,掌奉詔察州。成帝更名牧,哀帝復為刺史。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七跡切,音磧。穿也,傷也。《增韻》刃之也。《孟子》刺人而殺之。
又針黹也。《史記·貨殖傳》刺繡文,不如倚市門。
又偵伺也。《前漢·燕王旦傳》燕王旦遣倖臣之長安問禮儀,隂刺𠋫朝廷事。
又《韻會》黥也。
又撐也。《史記·𨻰平世家》平乃刺船而去。《韓愈詩》峻瀨乍可刺。
又刺刺,多言貌。《管子·心術篇》焉能去刺刺為咢咢乎。《韓愈·送殷員外序》丁寧顧婢子,語刺刺不能休。
又七計切,音砌。《詩·魏風》維是褊心,是以為刺。《集韻》俗作㓨。《韻會》從朿從刀。俗作刺,誤。剌音辣。 [7] 

方言集匯

◎ 客家話:[寶安腔] ciuk7 | ci5 [梅縣腔] ze5 ciuk7 lak7 [台灣四縣腔] ciuk7 cih5 [客英字典] cih5 ciuk7 cu5 [東莞腔] ci5 [海陸豐腔] ciuk7 cih5 [客語拼音字彙] ci4 cug5 qiag5 qiug5 [陸豐腔] ciuk7
粵語:ci3 cik3 sik3
潮州話:ceng3 (tshùrng 舊時:tshǹg) ci3 (chhì)
贛語:cuu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