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刺蝟河

鎖定
刺蝟河,中國東部河流,全長約17.5千米,在房山區良鄉鎮,穿城而過。在長陽鎮注入小清河。發源於古宛平縣佛門溝(現豐台區王佐鄉境內),從南四位(南茨尾)村入境,經崇青水庫至固村,從良鄉城穿過,在長陽鎮注入小清河 [1]  。刺蝟河在部分地區被稱為“魚兒溝”或“西河堰”,上個世紀80年代附近的居民曾參與過刺蝟河的修建。
中文名
刺蝟河
外文名
Ciwei River
別    名
魚兒溝
西河堰
所屬水系
太平洋水系
流經地區
房山區青龍湖鎮、良鄉鎮
發源地
門頭溝區金字山村呂峪溝
河    長
約 17.5 km
流域面積
約 75 km²
落    差
約 200 m

刺蝟河水文特徵

刺蝟河在7~8月為汛期,12月~來年2月為結冰期。

刺蝟河流域概況

刺蝟河流域北至呂欲溝,西至閻村鎮,南到與小清河交匯處,東到東羊莊村。

刺蝟河故事傳説

名稱演變
刺蝟河最早的歷史記載可以追溯到北宋年間,但是當時它叫“茨尾河”,當時兩岸人口稠密,是商賈雲集之地,百姓因水得福,所以在古代稱之為“福祿水” [2]  。很早以前福祿水兩岸長滿水生植物茨尾草,兩岸居民用茨尾草搭建茅草屋,隨着時間的推移,兩岸居民漸漸地稱福祿水為“茨尾河”,而刺蝟河正是由茨尾河的諧音演變而來。
唐朝後期自遼金,北京地區稱為幽州。“福錄水”改稱為鹽溝水。當時所謂鹽溝城指的就是良鄉。
後唐盧龍節度使趙德鈞在鹽溝築城,即良鄉。但古時良鄉縣的縣治位於今竇店西土城。趙德鈞築城後,良鄉縣址才由竇店遷移至鹽溝以東。
良鄉自古為商賈雲集之地,有“京師南大門”之稱。當時良鄉西門外的鹽溝水量大,水流很急。每逢冬雪以後,鹽河溝內構成一塊兒一伏的雪浪,便被稱為良鄉八景之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