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刺蕁麻

鎖定
刺蕁麻為雙子葉多年生草本植物,廣泛分佈於世界上的温帶地區,包括亞洲中部與西部地區、歐洲、北非與北美等地。葉子和幼杆都可以像烹飪蔬菜那樣吃。
別    名
common nettle
great stinging nettle 及 dwarf nettle
中文學名
刺蕁麻
拉丁學名
Urtica dioica L.
植物界
蕁麻科urticaceae
蕁麻屬 (Urtica)

刺蕁麻簡介

蕁麻是多年生植物,以它扎人的刺聞名,但是這個特性只要在水裏略微煮一下就會消去。多為單莖綠色,春天到來時總是第一批破白雪而出的植物。比起其他商業用肥料,蕁麻含氮更豐富,淨含量約為7%。所以,哪裏長有茂盛的蕁麻,哪裏就是肥沃的土壤 [1] 

刺蕁麻形態特徵

刺蕁麻,英文:stinging nettle。以新鮮的地上部或乾燥的根部入藥,藥用名稱為蕁麻或蕁麻根,英文藥名為:Urticae herba、stinging nettle herb、Urticae folium 及 stinging nettle leaf。
蕁麻屬屬名 Urtica,語源來自拉丁文的 urere,意思為刺痛,因為它的植株具有刺人的尖毛,種名:dioica 則指出該植物通常同時具有雌雄花。
刺蕁麻
刺蕁麻(5張)
蕁麻是直立的植物,有對生的齒狀葉子,很高。莖、杆和葉子都被細細的、刺一樣的髮絲覆蓋着,這也正是它們能為郊遊的人所熟知的原因 [2] 

刺蕁麻分佈範圍

中國大陸則分佈於西藏、青海與新疆等地區。台灣地區則可於全島各地生長,主要的生長季節為春季與秋季,為1年生或2年生栽培植物。世界主要的藥材來源為野生採集,生產國包括阿爾巴尼亞、匈牙利、保加利亞、德國及前蘇聯共和國各國等國家,僅少數人工栽培。

刺蕁麻主要價值

刺蕁麻的歷史極為久遠,它是蝴蝶與蛾類的食材植物,可供生態環境保育用途。葉子和幼杆都可以像烹飪蔬菜那樣吃。採集的時候要戴着手套或者在手上墊着毛蕾葉子,以免被蕁麻刺刺到。煮蕁麻的時候可以去掉上面的刺。乾枯的杆子在秋天是一種較好的用來取火的資源,也是做繩子的好材料 [2] 

刺蕁麻注意事項

在田間或野外見到刺蕁麻的植株,應避免直接碰觸或撫摸它,因為它的外觀類似貓穗草或貓薄荷等香藥草植物。被刺蕁麻螫到會有刺痛感,嚴重的會有發炎症狀。雖然症狀比觸碰到咬人貓與咬人狗為輕,但刺痛感或發炎症狀仍然會持續自幾分鐘到1星期之久。
參考資料
  • 1.    (美)艾米·羅斯特編;周錢譯,你所不瞭解的植物,現代出版社,2016.04,第155頁
  • 2.    [美]拉里·迪安·奧爾森著,印第安人野外生存手冊 (第六版),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1,第9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