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制香技藝

(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鎖定
制香技藝,蘇州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技藝類項目。
中文名
制香技藝
類    別
傳統技藝

制香技藝歷史淵源

據史料記載,香最早由西域諸國向中原王朝獻貢才傳入中國,早期大都作為消除疾病之用。以香禮佛的記載最早是從漢武帝開始,陶谷《清異錄》記載,五代的時候,有一位法號“知足”的有道高僧反對上層社會焚燻奢侈香料的作風,於是“但摘窗前柏子焚”。到了宋代,爐焚柏子,成了佛寺禪房與士大夫書齋中流行的小景,蘇東坡就曾經秋夜獨酌,並留有“銅爐燒柏子,石鼎煮山藥”(《十月十四日以病在告獨酌》)的詩句。

制香技藝工藝流程

製作流程為:一是加工榆面,將榆樹皮曬乾,磨成面。二是製作末香。三是製作紅香,將紅木搗碎成粉備用。四是製作料香,將肉桂、桂皮和丁香等藥材研磨成面。五是製作,將各類原料粉根據比例拌勻後,用開水和燙,揉成麪糰狀後用腳踩。第二天將其放入銅管中壓制成線香。六是曬制,將製成的半成品在陽光下晾曬。曬至兩頭翹起後置於陰涼處,灑少量水放平後再吹乾。最後是每支線香切成等長4段即最終完成。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