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利民蘆蒿

鎖定
利民蘆蒿,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1] 
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陸集鎮地屬黃淮平原,四周高中間低,呈凹型盆狀,地勢全區最低,自古素有“陸大窪”之稱。陸集鎮四面環水,水質良好,溝渠林網配套,生態環境優美,利民蘆蒿生長具備得天獨厚的地利優勢。 利民蘆蒿呈淺綠色,色澤均勻,質地脆嫩,菊香濃郁。
2020年4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正式批准對“利民蘆蒿”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 
中文名
利民蘆蒿
產地名稱
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
登記時間
2020年4月30日
品質特點
淺綠色,色澤均勻,質地脆嫩,菊香濃郁

利民蘆蒿自然生態環境

2.1 地理特徵 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陸集鎮地屬黃淮平原,四周高中間低,呈凹型盆狀,地勢全區最低,自古素有“陸大窪”之稱;陸集鎮東接老澗河,北至馬河,中運河圍繞西、南兩側,四面環水,水質良好,溝渠林網配套,生態環境優美,利民蘆蒿生長具備得天獨厚的地利優勢。 2.2 土壤地貌 陸集鎮位於黃河古道典型黃泛區,黃河泥沙淤積填平“倉基湖”,形成本鎮特有的“沙淤兩合土”;該土壤土層深厚,耕性好,土質疏鬆肥沃,透氣保肥能力強;土壤呈微鹼性,有機質、氮、磷、鉀、鐵、錳等元素豐富,這些是形成利民蘆蒿內質獨特的主要因素,其品質和產量皆表現出獨特的天然優勢。 2.3 氣候條件 陸集鎮屬暖温帶魯淮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温和濕潤,光照充足,雨量豐沛,雨熱同季;年平均無霜期為211天,年平均氣温13.8℃,有效活動積温5189℃,年平均日照時數2363.7小時,年平均降水量937.6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5%;受林網窪地影響,陸集鎮初春氣温增長快,作物萌發早,十分有利蘆蒿生長。 2.4 水利灌溉 陸集鎮地處大運河畔,有長達十六千米河岸線,形成了馬河、老澗河、三乾渠、南六斗渠、利民河、順堤河、六大水系;二條支渠、十條斗渠、十條農渠,縱橫交錯,河網密佈;水利渡槽、涵閘、泵站等排灌設施配套齊備;大運河水質良好,為利民蘆蒿種植提供了穩定的灌溉水源。

利民蘆蒿地域範圍

利民蘆蒿地域範圍包括宿遷市宿豫區陸集鎮利民村、長勝村、東風村、虎山村、陸集社區、義合村6個行政村(社區),其地理座標為:東經118°23′2″~118°27′10″,北緯33°49′54″~33°52′50″之間,生產規模680公頃,年產量1.3萬噸。

利民蘆蒿產品品質特徵

4.1 外在感官特徵 “利民蘆蒿”嫩莖長約20cm,徑粗0.4-0.5cm,淺綠色,色澤均勻,質地脆嫩,菊香濃郁。蒸煮後深綠色,氣味清香。入口脆爽,味甘鮮香,纖維適中。 4.2 內在品質指標 “利民蘆蒿”品質優,富含多種營養物質,其中蛋白質≥1.6g/100g、β-蘿蔔素含量≥1.5mg/100g、微生素C≥2.6mg/100g、葉綠素≥0.3mg/100g,並含有豐富鈣、鐵、鋅、硒等多種微量元素。 4.3 安全要求 利民蘆蒿質量安全符合國家有關標準要求。

利民蘆蒿歷史淵源

2000年,一對夫妻偶然從南京帶回一點蘆蒿秧試栽,點燃了宿豫區陸集鎮利民社區蘆蒿栽植的“星星之火”;現在,社區蘆蒿栽植面積超過3000畝,佔了社區土地面積的60%,年產值超過4000萬元;2019年,“利民蘆蒿”被評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產品……利民社區用20年時間,把“利民蘆蒿”發展成惠農利民的支柱產業。4月22日,記者在利民社區蘆蒿生產基地看到,滿眼是連片的白色鋼架塑料大棚。大棚裏,二茬蘆蒿長勢旺盛,居民們正在抓緊收割蘆蒿;基地入口處,一塊刻有“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產品”字樣的大石頭分外醒目;社區的蘆蒿交易市場裏,蘆蒿經紀人正忙着從居民手中收購蘆蒿……
陸集鎮黨委組織委員、利民社區黨委書記魏聳興奮地告訴記者:“目前,鎮里正在把‘利民蘆蒿’向全鎮推廣,力爭形成更大的栽植規模。”
説起蘆蒿在利民社區的發展,離不開張貴松、倪金蘭夫妻倆。記者採訪時,剛好在大棚裏見到了他們,聽他們講述如何帶領社區居民栽植蘆蒿的過程。
2000年,蘆蒿在宿遷栽植還比較少。但是在省城南京,蘆蒿早已成為普通市民的家常菜。當時,倪金蘭的表姐在南京八卦洲栽植蘆蒿,效益不錯。於是,張貴松、倪金蘭夫妻倆從表姐家帶了十幾斤蘆蒿秧回家鄉試栽。蘆蒿長成後,張貴松拿到宿遷市場上賣,市民卻不認可。於是,張貴松就把蘆蒿運到南京去賣。他的蘆蒿在南京菜場很搶手,供不應求。一年下來,夫妻倆算了一下,栽植蘆蒿的收益比種植傳統農作物高兩三倍。第二年,夫妻倆便擴大了蘆蒿的栽植規模。鄰居們見了,也紛紛向他家要蘆蒿秧栽植。慢慢地,當地蘆蒿栽植户越來越多,蘆蒿產量也越來越大。隨着時間的推移,宿遷市民也逐漸吃上了蘆蒿。青椒炒蘆蒿、蘆蒿炒肉絲成為市民愛吃的家常菜。
從2008年開始,在陸集鎮政府、宿豫區農業部門的扶持引導下,“利民蘆蒿”逐步走上了規模化發展的道路。2009年,利民社區成立了蘆蒿專業合作社。2011年,利民社區給蘆蒿註冊了商標,從此“利民蘆蒿”有了自己的商業名片。2016年,省、市、縣(區)三級財政出資200餘萬元對利民社區蘆蒿產業進行項目補助。2018年,利民社區建設了1500平方米的蘆蒿交易市場。2019年,“利民蘆蒿”被評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產品。 [3] 

利民蘆蒿特定生產方式

3.1 田塊準備 利民蘆蒿種植區選擇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沙淤兩合土”,該區域相對封閉、地形低窪、水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越。利民蘆蒿基肥以優質農家肥和複合肥為主;在扦插前要施足基肥、深耕、曬垡、旋耕、細耙、整平、做畦,土壤化除後,等待扦插。 3.2 蘆蒿扦插 3.2.1 品種選擇 品種選用經濟性狀好,產量高,符合當地口味並在陸集長期傳統種植的小葉品種“利民蘆蒿”。該品種耐寒性強,低温條件下萌發早,耐濕、耐肥、耐鹽、鹼性,抗性強、生長速度快。 3.2.2 扦插準備 選擇莖粗1cm以上的莖杆,截去頂梢柔嫩部分和基部老化部分,留中部腋芽沒萌發的半木質化莖杆,將其剪成長15cm扦插條,上端保留2~3個葉芽,下端削成斜面。扦插條根據粗細進行分級,分別集中扦插,扦插條準備好後,應立即扦插。 3.2.3 適時定植 利民蘆蒿6月下旬~7月上旬為扦插最佳定植時期。在築好的畦上按行株距30cm×20cm進行扦插,定植密度1.1萬穴。扦插深度埋入地下2/3左右,地上露1/3,扦插後10~15天即可生根發芽。 3.3 田間管理 3.3.1 水分管控 田間宜濕不宜旱,要保持一定濕度。一般在扦插後3~4天,每天清晨須要澆水,水要澆透。髮根後,澆水可酌量減少,經常保持濕潤,又不能太濕,以免引起插條腐爛。每次追肥後要澆透水;若遇高温乾旱季節,要溝灌濕潤畦面;汛期或大雨後及時排澇降漬。 3.3.2 追肥管理 8月中旬追肥促進蘆蒿根莖生長,10上旬追肥防止後期早衰,翌年3月上旬追肥提高品質和產量。每次追肥後要澆透水,隨溝灌水潤土。 3.3.3 清除雜草 田間雜草主要採用人工方法防除。植株封行前,要及時淺中耕疏鬆表土、去除雜草。莖葉枯萎或上茬結束時,應貼近地面割去蘆蒿地面部分,將殘枝枯葉集中清理出生產區,剷除渠邊、田埂雜草,保持生產區及周邊地區環境整潔。 3.3.4 防治病蟲 利民蘆蒿病蟲害防治以農業防治為主,採用深耕、曬垡、中耕、輪作等措施,加強田地周邊清潔管理,降低病蟲害基數,蘆蒿生長期一般沒有病蟲害,基本無須農藥防治。 3.3.5 技術管理 統一種植規劃,健全病蟲害預測預報系統,生產執行統一技術規程,專人負責技術指導和生產檢查,保證技術執行到位,實現合理換茬、水旱輪作制度。 4 蘆蒿採收 3月上旬至5月中旬是利民蘆蒿地上莖主要採收期。蘆蒿地上莖長到15cm~20cm時,採取選大留小,分批收割。用刀貼近地面處割下,去掉老葉,保留頂部3葉,分級捆把,低温貯放或出售。收割後經過30~40天可採收下茬,一年可採收地上莖2~3茬,每畝蘆蒿可產地上莖1200kg左右。

利民蘆蒿包裝標識規定

利民蘆蒿規定地域範圍內的蘆蒿生產經營者均可申請使用本地理標誌,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在其產品包裝上統一標註“利民蘆蒿”及其農產品地理標誌編號組合圖案,需符合《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示設計使用手冊》的規定和要求。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