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利國鎮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轄鎮)

鎖定
利國鎮,隸屬於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地處銅山區北部,東與山東省棗莊市台兒莊區張山子鎮接壤,東南與賈汪區江莊鎮為鄰,南連柳泉鎮,西鄰微山湖,北接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韓莊鎮。 [6]  區域面積77.69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61492人。 [5] 
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設利國鎮。1952年10月,劃歸嶧縣,屬十二區。1983年,改為利國鄉。1999年,撤鄉,改設利國鎮。 [6]  截至2020年6月,利國鎮下轄13個行政村。 [7] 
2019年,利國鎮有工業企業85個,其中規模以上1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個。 [5] 
中文名
利國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
地理位置
銅山區北部
面    積
77.69 km²
下轄地區
13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利國村
電話區號
0516
郵政編碼
221138
車牌代碼
蘇C
人    口
61492人(2019年末户籍人口)

利國鎮歷史沿革

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設利國鎮。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屬銅山縣第二區。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2月,屬山東省棗莊專署銅山縣利國區。
1951年2月,改屬山東省臨城縣十一區(後為薛城十一區)。
1952年10月,劃歸嶧縣,屬十二區。
1953年4月,劃歸江蘇省銅山縣,為第二十四區。
1954年3月,為縣屬鎮。
1958年6月,屬徐州市利國礦區。
1960年,劃歸銅山縣,設利國人民公社。
1983年,改為利國鄉。
1999年,撤鄉,改設利國鎮。 [6] 

利國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利國鎮轄利國、馬山、厲灣、黃山、寄堡、譚家、郝家、馬元、萬莊、吳莊、林頭、墓山、西李13個村民委員會。下設68個村民小組。 [6] 
截至2020年6月,利國鎮下轄13個行政村。 [7]  鎮政府駐利國村。 [6] 
譚家村
吳莊村
西李村
林頭村
馬山村
寄堡村
郝家村
利國村
墓山村
馬元村
厲灣村
/
萬莊村
黃山村
/

利國鎮地理環境

利國鎮位置境域

利國鎮地處銅山區北部,東與山東省棗莊市台兒莊區張山子鎮接壤,東南與賈汪區江莊鎮為鄰,南連柳泉鎮,西鄰微山湖,北接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韓莊鎮。 [6]  區域面積77.69平方千米。 [5] 

利國鎮地形地貌

利國鎮境內大部屬半山半丘陵地區,地勢為東高西低、南高北低。 [6] 

利國鎮水文

利國鎮境內河道屬沂沐泗水系南四湖流域。主要河道有馬山、珍珠泉、厲灣、磊莊4條。 [6] 

利國鎮自然資源

利國鎮礦藏有21種。其中石灰岩儲量25億噸、煤炭儲量1.1億噸、鐵礦石儲量1億噸、白雲岩儲量5億噸、硬質高嶺土儲量3億噸、耐火黏土儲量12億噸,大理石、硅石、輝綠岩、石英、石棉、陶土等礦產豐富。尤其是卡巖型鐵礦石,含鐵品位達60%,且伴生銅、金、銀、鑽等金屬。 [6] 

利國鎮人口

2011年末,利國鎮轄區總人口5.82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57萬人,城鎮化率61.34%。總人口中,男性2.98萬人,佔51%;女性2.84萬人,佔49%。2011年,人口出生率16.46‰,人口死亡率6.6‰,人口自然增長率9.86‰。 [6] 
2017年末,利國鎮常住人口58624人。 [2] 
截至2019年末,利國鎮户籍人口61492人。 [5] 

利國鎮經濟

利國鎮綜述

2011年,利國鎮實現生產總值65.8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79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44.19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8.84億元,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比例為4.4:67:28.6。 [6] 
2011年,利國鎮財政總收入5.68億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8億元。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1.92億元,增值税1.89億元,企業所得税1.59億元,個人所得税2800萬元。 [6] 
2019年,利國鎮有工業企業85個,其中規模以上1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個。 [5] 

利國鎮農業

利國鎮有農業耕地面積5.1萬畝,人均1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6.51億元。2011年,生產糧食2.02萬噸,其中水稻0.9萬噸,小麥1.12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大豆、油菜、蔬菜等,蔬菜種植面積0.2萬畝,產量0.7萬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4.8萬頭,年末存欄0.9萬頭;家禽飼養量130萬羽,上市家禽106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4035噸,禽蛋3317噸;畜牧業總產值0.97億元,佔農業總產值的15%。漁業以鯽魚、鯉魚、螃蟹為主。2011年,水產品總量0.9萬噸;漁業總產值1.82億元,佔農業總產值的28%。截至2011年末,累計造林2.84畝,林木覆蓋率28.42%。 [6] 

利國鎮工業

利國鎮工業以鋼鐵、鑄造、煤焦化為主,重點規劃了徐州鋼鐵鑄造集聚區、徐州煤焦化(北區)集聚羣。2011年,工業總產值117.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2家,職工426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44.19億元。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15家,其中10億元以上的6家。 [6] 

利國鎮商業

2011年末,利國鎮有商業網點196個,個體户563户,職工約2000人。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億元;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8.4億元。2011年,出口876萬美元,主要產品有服裝、機械配件2類5個產品,銷往中國香港、歐美等國家和地區。 [6] 

利國鎮金融

2011年末,利國鎮有7家金融機構在境內開設分行或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4.23億元;各項貸款餘額3.42億元。 [6] 

利國鎮社會事業

利國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利國鎮有幼兒園30所,在園幼兒1700人,專任教師129人;小學12所,在校生4700人,專任教師24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4100人,專任教師22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3600萬元。 [6] 

利國鎮文體事業

2011年末,利國鎮有鎮文化站1個;有地方書畫院1個,擁有專職和外聘書畫家9人;有利國村丁丁腔表演團體1個。2009年9月30日,首屆銅山縣微山湖生態旅遊文化節舉辦。有12家農家書屋,藏書5萬冊。 [6] 
2011年末,利國鎮有體育場地15處。各村都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90%。
2011年末,利國鎮有數字電視用户1.75萬户,有線電視綜合覆蓋率95%。 [6] 

利國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利國鎮有各級衞生醫療機構14個,病牀6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1.03張。專業衞生人員130名,其中執業醫師30人,執業助理醫師8人,註冊護士28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衞生技術人員2.23人。醫療機構完成診療7.6萬人次,住院手術1890台次,出院病人5600人次。 [6] 
2011年,利國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190/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9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27萬人,參合率100%。 [6] 

利國鎮社會保障

2011年,利國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397户,人數724人,支出102萬元,月人均117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29人,支出77.24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97人,支出22.18萬元;農村醫療救助3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950人次,共支出2.85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55人,撫卹事業費支出46.8萬元。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58萬人,參保率68%。 [6] 

利國鎮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利國鎮有郵政局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86千米,投遞點15個,鄉村通郵率100%,代辦點15個,徵訂報紙18.3萬份、期刊11.3萬冊。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5個。固定電話用户1.70萬户,移動電話用户3.2萬户。 [6] 
  • 給排水
2011年末,利國鎮區有自來水廠1座,生產能力5000噸/日,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排水管道48千米。 [6] 
  • 供電
2011年末,利國鎮區有11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所)2座,主變壓器4台。年售電量累計完成6820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6%,供電可靠率99.9%。 [6]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利國鎮區有花壇300個,綠化面積15公頃。有5個居民休閒廣場。 [6] 

利國鎮交通運輸

利國鎮境內以公路運輸為主。2011年,客運總量100萬人次,貨運總量3000萬噸。鐵路幹線京滬線穿境而過。公路有104國道過境。縣鎮級道路12條,總長142千米。2011年末,鎮區道路總長度32千米;橋樑6座,總長度300米。鎮區開通公共交通線路3條,日發客運汽車80班次,日均客運量5000人次。 [6] 

利國鎮歷史文化

利國鎮地名由來

利國鎮以鎮政府駐地利國村而得名。 [6] 

利國鎮非遺

利國鎮境內丁丁腔已被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6] 

利國鎮風景名勝

銅山島位於微山湖東南部,利國鎮西北角,全島面積約1平方公里,海拔73.6米,現隸屬於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利國鎮,因為此島地下生產銅礦,故而稱為銅山,徐州市銅山區也因此島而得名。

利國鎮榮譽稱號

利國鎮是徐州市工業重鎮,先後被評為全國重點鎮、全國發展改革試點鎮、全國生態鎮、蘇北重點中心鎮、徐州市擴權強鎮試點鎮。 [8] 
2019年10月,利國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1] 
2019年12月,利國鎮被評為2016—2018年度江蘇省文明鄉鎮。 [3] 
2021年,利國鎮被評為2021年全國千強鎮 [4] 
2022年1月,榮獲“2019—2021年度江蘇省文明鄉鎮”稱號。 [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