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別兒怯不花

鎖定
別兒怯不花(?-1350年),又譯別裏怯不花 [1]  、別裏哥不花 [2]  、別裏奇普花 [3]  ,字大用,蒙古弘吉剌部人,燕只斤氏,丞相阿忽台子,元朝大臣。 [6] 
至大年間(1308年-1311年),侍明宗子和世㻋於藩邸,後入國子學。延祐三年(1316年),隨和世㻋出鎮雲南,至大同還,入宿衞,侍仁宗。英宗朝授懷遠大將軍,出為八番宣撫司達魯花赤。泰定以後,歷任同知太常禮儀院事、監察御史、吏部尚書、江浙行省參知政事、禮部尚書、宣徽使、御史大夫、中書平章政事等職。 [6] 
至正二年(1342年),任江浙行省左丞相,發糧鈔,減賦税,以賑恤杭城受火災居民。至正三年(1343年),任中書左丞相。察吏貪廉,洗冤除弊,令諸王各撫其民,毋逾法制。至正七年(1347年),進右丞相。素與原右丞相脱脱有隙,謀陷之,並讒脱脱父馬札兒台,遭羣臣異議。六月,受劾罷相,謫居渤海縣。至正十年(1350年),別兒怯不花卒。 [6] 
別    名
別裏怯不花
別裏哥不花
大用
所處時代
元朝 [6] 
民族族羣
蒙古族 [6] 
逝世日期
1350年
本    名
別兒怯不花

別兒怯不花人物生平

別兒怯不花(?~1350) 字大用,姓燕只吉。曾祖父忙怯禿以千户的身份跟隨憲宗南征有功。父親阿忽台侍奉成宗為丞相,被處死,後追贈為和寧忠獻王。
別兒怯不花早年成為孤兒,8歲時,因興聖太后和武宗的命令,在王府侍奉明宗。不久他進入國子學成為諸生。恰逢明宗以周王的身份出朝鎮守雲南,別兒怯不花跟隨前往,到大同而返回。仁宗召他入宮擔任宿衞。一天,仁宗從殿中望見他風度迥異於他人,便召他應對,撫慰曉諭他。八番宣撫司長是他家世代擔任的官職,英宗於是任命他為懷遠大將軍、八番宣撫司達魯花赤。到任後,他宣佈國家的恩惠信用,峒民感動悦服。有多年不臣服的,都高興地説:“我們是已故賢明統帥的子孫,怎麼敢違抗命令?”率領14個部落來接受管轄。別兒怯不花入朝上奏這件事,皇帝嘉獎而留他在朝中。
1326年(泰定三年),皇帝特地任命他為同知太常禮儀院事,他日益與年長的文學之士從容討論。不久任監察御史。第二年,改任中書右司郎中。第三年,升任參議中書省事。兩年後,任吏部尚書。至順元年,他的哥哥治書侍御史自當勸止明裏董阿的兒子閭閭不應當擔任監察御史,並且調出別兒怯不花擔任廣西兩江道宣慰使司都元帥。不久,因母親去世服喪而返回京師。服喪未終,皇帝起用他為江浙行參能知政事。江浙每年通過海路往京師運糧,別兒怯不花負責這件事。不久他任禮部尚書,改任徽政院副使,升為侍御史,皇帝特地任命他領宿衞,升他為榮祿大夫、宣徽使,加官開府儀同三司。凡是由掌領官推薦提拔的宿衞士,所推薦的往往多是他們的親信。而別兒怯不花只推薦選拔任職時間長的,輿論一致服氣。宣徽院所釀造的酒,橫加索要者很多,每年耗費很多陶瓶。別兒怯不花上奏請求製造銀瓶以貯酒,而索要者便沒有了。1338年(至元四年),任御史大夫、知經筵事,不久改任中書平章。
1342年(至正二年)任江浙行省左丞相。行至淮東,聽説杭城大火幾乎燒光了所有的官衙民房,別兒怯不花仰天大哭道:“杭城,是江浙省的治所,我受命前往鎮守,而火災如此,是我無德而連累杭城人”。他飛馬趕到治所,立即下令登記受災者2.3萬多户,每户給予一錠錢鈔,燒死者也如此,每人每月供給糧食2鬥,年幼者給予一半。又請朝廷每天減少酒税,合錢1 250貫,紡織作坊減少原來税額的一半,兵器、漆器税暫停一年,一般的税都停徵。事情上奏後,朝廷表示同意。他又大規模興建行省治所,百姓住在治所旁的,他便加價購買他們的房基地,招募百姓進行工程,則多給工錢。他又請求朝廷每年減少江浙、福建鹽税13萬引。有時遇到久雨、大旱,他總是出衙到神祠中禱告,所禱無不應驗。在治所二年,即使是兒童婦女沒有不感念他的恩德的。皇帝召他回朝,任命他為翰林學士承旨,仍舊掌管宿衞。
1344年(至正四年),任中書左丞相。朝廷商議挑選奉使宣撫,使之詢問民間疾苦,察訪官吏貪贓與廉潔,並且要挑選熟悉北方諸國風土人情以及熟悉典章制度的人,於是派別兒怯不花巡行沙漠,洗雪冤案革除弊端,不可勝數。他又上奏派使臣曉諭諸王,賜予金衣、貴重的寶物,使他們各自安撫其民,不要不守法制,於是朝廷內外受到震動,一片肅然。第二年,發生大饑荒,到處都是逃荒的人,他命令有關部門賑濟,流民想要回鄉的給予路上用的糧食。有登記在京的貧民,每天賣給他們糧食。皇帝從上都返回京師,派中使數人催促別兒怯不花去迎接拜見皇帝,等到見面時,皇帝親自斟酒慰勞他。1347年(至正七年),別兒怯不花進官為右丞相。第二年,御史上奏彈劾別兒怯不花,而徽政院使高龍卜在皇帝旁邊為他開脱,皇帝於是不批准御史的彈劾。於是將御史大夫赤憐真班調出朝廷為江浙左丞相,中丞以下的官員都辭職了。皇帝下詔又給他加官為太保。於是御史台、行御史台和各道上言的奏章交相送來,別兒怯不花更加感到不自安,不久被貶官居住在渤海縣。至正十年正月去世。後來他的兒子達世帖木兒在朝中掌權,皇帝於是追贈別兒怯不花弘仁輔治秉文守正寅亮同德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師,追封為冀王,諡號為忠宣。達世帖木兒字原理,官至中書平章政事,有學識,能夠繼承其家業。 [5] 

別兒怯不花親屬成員

  • 父親:阿忽台
  • 母親:洪氏(高麗人洪奎之女) [3-4] 
  • 妻子:金氏(高麗人金恂之女) [2] 
  • 兒子:達世帖木而,字原理,仕至中書平章政事,有學識,能世其家。

別兒怯不花元史記載

別兒怯不花,字大用,燕只斤氏,元朝丞相。曾祖忙怯禿以千户從憲宗南征有功。父阿忽台事成宗為丞相,被誅,後贈和寧忠獻王。
蚤孤,八歲,以興聖太后及武宗命,侍明宗於籓邸。尋入國子學為諸生。會明宗以周王出鎮雲南,別兒怯不花從行,至大同而還。仁宗召入宿衞。一日,從殿中望見其儀榘夐異,即召對,慰諭之。八番宣撫司長乃其世職,英宗遂授懷遠大將軍、八番宣撫司達魯花赤。既至,宣佈國家恩信,峒民感悦。有累歲不服者,皆喜曰:“吾故賢帥子孫也,其敢違命。”率其十四部來受約束。別兒怯不花以其事入奏,天子嘉而留之。
泰定三年,特授同知太常禮儀院事,益從耆老文學之士雍容議論。尋拜監察御史。明年,遷中書右司郎中。又明年,升參議中書省事。居二年,除吏部尚書。至順元年,其兄治書侍御史自當諫止明裏董阿子閭閭不當為監察御史,並出別兒怯不花為廣西兩江道宣慰使司都元帥。未幾,丁內艱還京。起復為江浙行省參知政事。江浙歲漕米由海道達京師,別兒怯不花董其事。尋除禮部尚書,遷徽政院副使,擢侍御史,特命領宿衞,升榮祿大夫、宣徽使,加開府儀同三司。凡宿衞士有從掌領官薦用者,往往所舉多其親暱。至別兒怯不花獨推擇歲久者舉之,眾論翕服。宣徽所造酒,橫索者眾,歲費陶瓶甚多。別兒怯不怯花奏制銀瓶以貯,而索者遂止。至元四年,拜御史大夫、知經筵事,尋遷中書平章。
至正二年,拜江浙行省左丞相。行至淮東,聞杭城大火燒官廨民廬幾盡,仰天揮涕曰:“杭,浙省所治,吾被命出鎮,而火如此,是我不德累杭人也。”疾馳赴鎮,即下令錄被災者二萬三千餘户,户給鈔一錠,焚死者亦如之,人給月米二斗,幼稚給其半。又請日減酒課,為錢千二百五十緡,織坊減元額之半,軍器、漆器權停一年,泛税皆停。事聞,朝廷從之。又大作省治,民居附其旁者,增直買其基,募民就役,則厚其傭直。又請歲減江浙、福建鹽課十三萬引。或遇淫雨亢旱,輒出禱於神祠,所禱無不應。在鎮二年,雖兒童女婦莫不感其恩。召還,除翰林學士承旨,仍掌宿衞。
四年,拜中書左丞相。朝廷議選奉使宣撫,使問民疾苦,察吏貪廉,且選習北籓風土及知典故者,俾別兒怯不花周行沙漠,洗冤除弊,不可勝計。又奏發使諭諸王,賜以金衣重寶,使各撫其民,毋逾法制,於是內外震肅。明年,歲大飢,流民載道,令有司賑之,欲還鄉者給路糧。又錄在京貧民,日糶以糧。帝還自上都,遣中使數輩趣使迎謁,比見,帝親酌酒勞之。七年,進右丞相。明年,御史劾奏別兒怯不花,而徽政院使高龍卜在帝側為解,帝遂不允。乃出御史大夫亦憐真班為江浙左丞相,中丞以下皆辭職。詔復加太保。於是兩台各道言章交至,別兒怯不花益不自安,尋謫居渤海縣。十年正月卒。後子達世帖木而用於朝,遂贈弘仁輔治秉文守正寅亮同德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師,追封冀王,諡忠宣。達世帖木而字原理,仕至中書平章政事,有學識,能世其家。
參考資料
  • 1.    劉曉.《璫溪金氏族譜》所見兩則元代怯薛輪值史料[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52(02):42-47.
  • 2.    金恂墓誌銘  .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5-06]
  • 3.    劉曉.《三韓國大夫人金氏墓誌銘》讀後[J].中國史研究,2011(03):203.
  • 4.    洪奎妻金氏墓誌銘  .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5-07]
  • 5.    別兒怯不花  .察哈爾文化網[引用日期2024-01-21]
  • 6.    高文德主編.盧勳,史金波,白濱等副主編.中國少數民族史大辭典.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第107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