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初教-5

鎖定
初教-5(代號:CJ-5,英文:Nanchang CJ-5/HAIG CJ-5),是中國南昌飛機制造廠(代號:320廠)參照蘇聯雅克-18教練機仿製的初級教練機,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仿製的第一種飛機。該機為單發雙座輕型教練機,安裝一台M-11型活塞式發動機,配備航行儀表、發動機儀表、無線電台和半羅盤、機內通話設備等。
初教-5教練機結構簡單,重量較輕,操縱容易,能在土質跑道上起降,可使學員在各種初級訓練科目完成後很快掌握飛機基本駕駛技能 [1] 
1954年7月,南昌廠仿製成功首架雅克-18教練機,命名為初教-5。1954年7月3日下午5時15分,初教-5首飛成功 [2]  。時任國家主席的毛澤東為此親自簽署了嘉勉信 [3]  。從1954年8月~1958年底,南昌廠共生產初教-5飛機379架 [4-5]  。1958 年初教-5單機成本48140元 [6] 
2021年9月8日,中國航空工業向位於湖南的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捐贈一架初教5飛機,並舉行捐贈儀式 [16-17] 
中文名
初教-5
外文名
CJ-5/HAIG CJ-5
次型/級
初教-6
研製單位
南昌飛機制造廠(洪都飛機公司)
服役時間
1954年10月
飛機類型
初級教練機
參仿原型
蘇聯雅克-18教練機
首飛時間
1954年7月3日
所屬國家
中國

初教-5發展沿革

初教-5歷史背景

雅克-18教練機 雅克-18教練機
初教-5教練機,是中國第一種自行仿製的初級教練機,仿製原型為蘇聯雅克-18教練機。
雅克-18,是由蘇聯雅克夫列夫實驗設計局於1946年設計生產的雙座初級教練機。北約組織為它起的別名是“麥克斯”。該設計局的時任總師雅可夫列夫衷情於航空體育運動,在二戰前已經設計了極為成功的UT-2體育運動機,共生產了7150架,是蘇聯當時生產最多的初級教練機。1945年,該局在UT-2L和MV型的基礎上設計出了雅克-18 [7] 
雅克-18教練機座艙內部 雅克-18教練機座艙內部
雅克-18原型機生產於1946年,同年亦量產出廠。該型教練機為蘇俄雅科夫列夫設計局生產的雅克型系列飛機之一,主要建造目的為用來取代原來的雅克-5教練機。該機除了蘇聯空軍使用外,雅克-18被中國空軍(初教5)、波蘭空軍大量生產使用。除此,在阿富汗、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孟加拉、保加利亞、柬埔寨、捷克、東德、埃及、幾內亞、匈牙利、伊拉克及朝鮮等國空軍,雅克-18也曾是主力教練機。其中,從1957年開始於阿富汗空軍服役使用的雅克-18甚至到2001年才正式退役。雅克-18教練機現存約有40架左右,分佈於不同的空軍博物館中。
雅克-18教練機三視圖 雅克-18教練機三視圖
雅克-18為空軍訓練用的基本機種。該機最大平飛速度為每小時248千米,最大升限4000米,如以最經濟耗油量的速度飛行,最大航程可達1000千米。座艙內的航行儀表及設備,可用於盲目飛行與夜航訓練。這種飛機穩定性很好,易於操作,起飛滑跑距離僅需205米,起落架可收放。這種飛機除供空軍訓練飛行員外,還可用於農林牧業以及郵遞、國防體育運動等方面。在1949年-1954年間,曾8次創造該類機型飛機的速度、高度和續航距離等飛行紀錄。雅克-18飛機除原型外還有7種改型。其中包括增裝了大功率發動機並採用前三點式起落架的雅克-18A和專供特技飛行使用的單座艙型雅克-18Ⅱ。後者在國際航空比賽中曾多次贏得冠軍的榮譽。到1967年止,共生產各型雅克-18飛機8000架,內含1240架可載乘客3人的運輸機改型——雅克-18T。雅克-18型教練機在前蘇聯和前華沙條約國家中曾大量用於航校和航空體育部門的訓練和表演。
  • 中國引進
雅克-18教練機 雅克-18教練機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迫於空軍訓練急需,中國從蘇聯首批進口了20架“雅克-18”型飛機,由滿洲里鐵路運至中國。1950年1月,“雅克-18”正式在中國空軍航校用於飛行訓練。1950年周恩來致電斯大林,要求增加訂購24架“雅克-18”飛機。據統計,中國分批先後引進雅克-18教練機總計276架。鑑於中國對空軍教練機需求量的日益增大,蘇聯政府最終決定將“雅克-18”型飛機及其發動機的製造權轉讓給中國。
1951年,中共中央要求國有航空工業力爭在3到5年內,從修理起步,逐步過渡到爭取能夠仿製蘇聯教練機和殲擊機。1951年4月23日,國家航空局決定建立南昌飛機制造廠。
  • 建廠仿製
初教-5結構剖視圖 初教-5結構剖視圖
1951年5月13日第一批建設者到達江西省南昌市,在國民黨政府與意大利1934年合建的“國民黨第二飛機制造廠和航空研究院”的舊址上開始了工廠重建。當時南昌飛機制造廠的條件非常簡陋,只有一條1500米的碎石跑道、一座廠房、七座舊機棚和30多台舊機牀。經過艱苦奮鬥,建廠不足5個月該廠就開始修理從朝鮮戰場上轉運下來的飛機,1951年年底就成功維修了“雅克-18”型飛機38架。從1952年起,中國航空工業部門結合飛機修理開始試製部分零組件。1953年開始試製雅克-18飛機大部件,年底試製成功全部主要部件。1954年2月,蘇聯將“雅克-18”的全套圖紙資料移交中方 [7]  。1953年初,朝鮮停戰協定尚未簽字,國際形勢仍然十分緊張,中國空軍正處在加緊建設時期。部隊飛行訓練任務很重,飛機服役時間又長,中國空軍面臨巨大壓力 [8]  。1954年4月,中國空軍急切需要初級教練機,而南昌方面已經具備了相應的條件,因此仿製工作提前開始 [7] 
  • 首飛成功
初教-5準備首飛 初教-5準備首飛
1954年4月1日,工廠正式接受試製雅克-18的全機任務。3個月後,第一架中國國產雅克-18型飛機組裝完成。國產“雅克-18”飛機最初命名為“紅專-501”,1964年11月1日改名為初教-5(CJ-5)型飛機。
1954年7月3日,南昌飛機制造廠仿製的“雅克-18”型飛機在南昌首飛成功,並於1954年7月26日完成了國家試飛和鑑定。1954年7月28日,中國新華社播發了題為《我國自制飛機成功》的新聞。1954年8月1日,毛澤東主席親筆簽署了給南昌飛機制造廠的嘉勉信,全文如下:
毛澤東主席簽署的嘉勉信 毛澤東主席簽署的嘉勉信
第二機械工業部轉國營三二○廠全體職工同志們:
七月二十六日報告閲悉。祝賀你們試製第一架雅克十八型飛機成功的勝利。這在建立我國的飛機制造業和增強國防力量上都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希望你們繼續努力,在蘇聯專家的指導下,進一步地掌握技術和提高質量,保證完成正式生產的任務。
毛澤東
一九五四年八月一日 [9] 
陳列館中的初教-5 陳列館中的初教-5
首飛大會宣讀了毛澤東的嘉勉信,還宣讀了朱德同志的題詞:“發揚工人階級積極性、創造性,增強國防、保衞祖國。”1954年8月26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彭德懷批准同意初教5飛機批量生產。毛主席的嘉勉信以及成批生產的批准,極大地鼓舞了全廠職工的生產熱情,工廠當年就生產了10架。1954年10月6日首批8架初教-5交付中國空軍航校使用。
1954年10月18日,在中國國防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毛澤東主席再次談到中國自制成功飛機,興奮不已地講道:“中國是個大國,要有強大的陸、海、空軍。 全國人民都希望我們有空軍,開始的時候我們只有一支小小的,就像在天安門閲兵時看到的那樣。1954年,我們國家自己出產了一架飛機,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這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雖然還只是一架教練機。”
初教-5教練機 初教-5教練機
此後,南昌飛機制造廠1955年按計劃向部隊交付了60架。至1958年,初教-5飛機共生產交付379架。初教5飛機從資料來廠,到試飛成功,只用了133天,連同修理過渡時期,也不到3年,而且按國家“一五”計劃提前一年零兩個月完成了試製任務並順利轉入成批生產 [8] 
初教-5裝備空軍航校 初教-5裝備空軍航校
初教-5型飛機的試製成功,是中國航空工業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標誌着中國航空工業由修理走向製造 [10]  。1954年,南昌飛機制造廠仿製雅克-18飛機成功後,中國就停止了該型飛機的進口。
從1954年8月26日成批生產到1958年10月奉命停產,“初教-5”型飛機共生產了379架。1978年,隨着最後13架“初教-5”型教練機的停飛,新中國自行製造的第一代飛機正式退出了現役。

初教-5試製過程

初教-5飛行表演 初教-5飛行表演
1954年4月1日,南昌飛機制造廠接到第二機械工業部和航空工業局批准試製初教-5的指示後,立刻召開緊急會議,研究和部署任務,並提出了“為製造祖國第一架品質優良的飛機而奮鬥”的號召。
  • 試製試驗
初教-5結構解剖圖 初教-5結構解剖圖
核對資料、檢修工裝,1954年4月20日發完了零批生產的全套圖紙,工藝部門日夜突擊改編和新編工藝規程。
檢修工藝裝備的工作也同樣艱苦,尤其是針對機身骨架樣件這一關鍵。在蘇聯工藝顧問阿·扎依採夫的指導下,型架車間的同志苦戰9晝夜,終於提前完成了這一關鍵檢修任務。
首批初教-5教練機 首批初教-5教練機
1954年4月9日,工廠正式向各車間下達了試製計劃。在零件生產中,洪都始終堅持把質量視為生命。在編髮工藝規程中,阿·扎依採夫在檢查已經下發的工藝規程時,發現遺漏了檢驗、分光、化學處理和特種檢查等工序和熱處理狀態不完整等問題,提出要收回修改。工廠下令收回,並集中了140名技術人員三班突擊,重新編寫。在零件試製過程中,機身骨架總焊接時,總工藝師高永壽發現機身前部發動機安裝接頭處漏了焊接工序。為了確保質量,工廠決定重新制造,並在短短的40天內基本完成了初裝所需零件製造。
1954年6月9日首架初教5開始初裝,至6月28日總裝結束。在這短短的20天裏的部件裝配過程中,中外翼、機身的鉚接技術難度大,任務緊,如機翼前緣、前後梁和座艙上壁的鉚接都是裝配的關鍵。當時的研製進度是以小時為單位推進的。
初教-5前後座艙儀表 初教-5前後座艙儀表
在試製中,靜力試驗是最困難的。當時國內沒有懂這門技術的人和可供借鑑的經驗。工廠決定由從英國留學歸國的設計科主任工程師張阿舟主持初教-5飛機的靜力試驗,並從設計、檢驗、工藝等部門挑選人員組成了現場試驗隊伍,進行了多次模擬。1854年5月12日,全機靜力試驗正式開始,擔任現場指揮的張阿舟發出了加載命令,大家屏住呼吸,緊張地注視着試驗的進行。試驗人員有條不紊地加載、讀數、測量、記錄。當加載到105%~110%時,轟隆一聲響,飛機外翼前梁破壞,全機強度完全符合設計要求。成功了。靜力試驗的成功,不僅為初教-5的試飛鑑定提供了科學數據,也為以後新機研製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 秘密試飛
初教-5試飛員段祥祿(後左)刁家平(後右) 初教-5試飛員段祥祿(後左)刁家平(後右)
1954年7月3日下午5時15分,首架初教-5飛機在對外保密的狀態下首次試飛。飛機場上,試飛員段祥祿和刁家平登上初教-5飛機,慢滑、中滑、快滑,騰空而起,直衝藍天。飛機着陸後,飛行員興奮地説:“機件性能良好,試飛一切順利。”接下來的一週,飛機又進行了14個架次的飛行,飛行累計時間13小時16分,完成了規定的全部試飛科目。總設計師、航空科學家張阿舟先生(後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為了體驗並瞭解飛機空中飛行的情景,自己提出壓座的要求並上了飛機。一次飛機上天后,僅做了幾個簡單的動作便提前返航。飛行員發現張總臉色蠟黃,地板、操縱枱、傘袋到處都是污穢物,下了飛機後,張總師接着吐了一地 [11-12] 
初教-5在航校飛行 初教-5在航校飛行
經國家級試飛員黃肇濂對飛機進行飛行檢查後,於1954年7月14日提交國家試飛委員會作最後審查。1954年7月20日,國家試飛委員員會即作出書面結論:第一架初教5飛機性能符合蘇聯資料及技術條件要求,可作空軍航校教練機之用,可以進行成批生產。初教5的試製成功,揭開了新中國飛機制造史的第一頁,標誌着中國航空工業由修理跨入了製造的新階段。為了慶祝這一成就,1954年7月26日,洪都在工廠試飛站隆重地舉行了第一架初教5飛機制造成功慶祝大會。這天清晨,全廠職工懷着無比興奮的心情,排着整齊的隊列進入會場。第二機械工業部部長趙爾陸、江西省主席邵式平、省委副書記白棟材、空軍副政委吳法憲以及航空工業局蘇聯總顧問和駐廠的全體蘇聯專家,還有部、局和空、海軍等單位的代表出席了會議。大會由趙爾陸主持,當宣佈大會開始時,全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接着趙爾陸在廠長吳繼周的陪同下為飛機剪綵。這時,三顆綠色信號彈劃破長空,工廠製造的3架軍綠色初教5飛機發出轟鳴,以矯健的風姿離地騰空。隨即,人們將視線移向天空,欣賞自己製造的飛機在天口翱翔的各種英姿。當飛機做了編隊和各種特技飛行之後平穩地降落在跑道時,全場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歡呼和掌聲。廠工會主席周維代表全廠職工宣讀了向毛澤東主席報告第一架飛機試製成功的報捷電 [8] 
初教-5教練機 初教-5教練機

初教-5技術特點

初教-5總體設計

初教-5在2012年珠海航展飛行表演 初教-5在2012年珠海航展飛行表演
初教-5教練機,機身由合金鋼管焊接成骨架,呈構架式機身骨架。機身前段及發動機整流罩為鋁合金蒙皮。機身後半段由布質蒙皮覆蓋。機翼由梯形外翼和矩形中翼組成。中翼為全金屬結構,由兩根大梁、8根翼肋等組成,中翼中裝有兩個容量75升的油箱。中翼與機身框架連接。外翼與尾翼的前緣、梁、翼肋等用鋁合金製作;布質蒙皮 [4] 
初教-5採用後三點式起落架,主輪半埋狀收入中翼,尾輪固定不可收。縱列式密封座艙具有良好的視野。機上裝有無線電收報機和機內通話設備。

初教-5動力系統

初教-5量產型安裝的中國產M-11活塞發動機 初教-5量產型安裝的中國產M-11活塞發動機
初教-5教練機的發動機選用工作可靠、使用方便的蘇制M-11FP5缸氣冷式活塞發動機。M-11航空發動機,起飛功率為118千瓦,裝用於軍用教練機,共有零部件567種2684件。1954年7月29日,中國湖南株洲331發動機製造廠仿製的M-11活塞發動機完成總裝。1954年8月16日中國產M-11發動機通過試車考核研製成功 [13]  。後來的初教-5飛機都是安裝的中國產M-11發動機。
初教-5使用一台5氣缸的活塞5型發動機,配合木質定距螺旋槳。初教-5的發動機整流罩採用“蒼蠅頭”式的設計,有着5個非常顯眼的鼓包,與初教-6的整體圓形設計有很大區別,這也是區別這兩種飛機的一個顯著特徵之一 [14]  。初教-5採用了定距螺旋槳。也就是説,發動機是依靠改變轉速來改變拉力的。飛行員推拉油門杆,直接改變螺旋槳的轉速 [14] 

初教-5機載設備

初教-5教練機座艙儀表板 初教-5教練機座艙儀表板 [14]
初教-5的座艙儀表板上,有一個大大的銘牌寫着發動機的工作參數,時刻提醒飛行員注意保持發動機的正常工作狀態。這塊銘牌上顯示:最大允許轉速2000轉(不超過2分鐘);起飛轉速不大於1900轉;爬高轉速1760轉;巡航轉速1620轉;滑油温度最大允許值是70度;正常温度不高於45到55度;最小允許温度是30度;滑油壓力正常值是4到6千克;汽油壓力正常值在0.2到0.5千克。
旁邊的一塊銘牌上,顯示初教-5飛機的主要飛行性能數據:最大允許俯衝速度285千米/小時;最大平飛速度248千米/小時;下滑速度140千米/小時;爬高速度140千米/小時;着陸速度85千米/小時;1000米爬升時間5分鐘;2000米爬升時間11.7分鐘;3000米爬升時間20.5分鐘,起飛滑跑距離200米;着陸滑跑距離270米(用襟翼和剎車) [14] 
初教-5教練機機頭 初教-5教練機機頭 [14]

初教-5性能數據

初教-5教練機參考數據
基本參數
飛行員
2名
翼展
10.60米
機身全長
8.072米
機高
3.10米
正常起飛重量
1120公斤
空機重量
816公斤
性能參數
最大平飛速度
248千米/小時
巡航速度
160千米/小時
爬升率(低空)
3.5米/秒
實用升限
4000米
最大航程
1000千米
續航時間
8.28小時
起飛滑跑距離
205米
着陸接地速度
85千米/小時
着陸滑跑距離
207米
發動機
M-11FP五缸氣冷式活塞發動機
通訊設備
無線電收報機和機內通話設備

初教-5總體評價

初教-5起飛 初教-5起飛
初教-5是新中國自行生產的第一型飛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航空工業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因為它的誕生,時任國家主席毛澤東為生產飛機的南昌飛機制造廠和生產發動機的株洲發動機製造廠,分別親筆簽名嘉勉信祝賀,足見它對於新中國的意義 [15] 
初教-5對於新組建的中國空軍飛行員訓練,起到奠基的作用,結束了中國進口初級教練機的歷史。(《名機點評》 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