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列維托夫

鎖定
列維托夫(Николай Дмитриевич Левитов,1890~1972年),亦稱(蘇)尼·德·列維托夫(Н.Д.列維托夫),前蘇聯心理學家(1890-1972)。一生從事青少年教育心理學,性格心理學基礎心理學的研究。曾著有《性格心理學問題》、《青年初期學生心理學》等著作。
中文名
列維托夫
外文名
Николай Дмитриевич Левитов
出生日期
1890年
逝世日期
1972年
列維托夫(Николай Дмитриевич Левитов,1890~1972年),亦稱(蘇)尼·德·列維托夫(Н.Д.列維托夫),前蘇聯心理學家(1890-1972)。1914年起任教於梁贊城中學和教師進修學校。1918年起在莫斯科高等學校和研究機關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1959年起任莫斯科克魯普斯卡婭師範學院心理學教研室主任。研究個性心理學和心理狀態方面的問題,以及勞動心理學和年齡教育心理學。在所著的《性格心理學》(1969年)中,從廣義和狹義上界定性格。認為性格從廣義上是個體的人鮮明表現的、具有特質的、影響其行為舉止的心理特點,在狹義上則是指人表現在個性傾向性和意志上的個性心理習性。還認為個性傾向性和意志的內容,以及性格的一般結構,即整體性和分散性、統一性和矛盾性、相對穩定性和易變性等均有重要意義。 [1]  他作出的最偉大的成就是於1964年,也就是在他高達72歲高齡時發表了他的學術專著《論人的心理狀態》,專門介紹其理論與實驗研究的結果。在心理學界第一次將心理現象進行了系統的分類,並由此首創了心理狀態的詞語。列維托夫把人的心理現象分為心理過程心理狀態個性這三個既相區別又相統一的的方面。他認為心理過程是暫時的,個性心理是比較穩定的,而心理狀態則是處於二者之間的表現形式,既有暫時性,又有穩定性,是心理過程和個性統一的表現形式。
列維托夫認為: 任何一種心理狀態都是一些特徵的結合體, 即心理過程的某種特有的統一體。離開心理過程就沒有, 也不可能有任何心理狀態。另一方面, 個性心理是從心理狀態轉換而來。由於某種心理狀態經常出現, 持續時間愈來愈長, 逐漸形成相應的個性心理特徵
參考資料
  • 1.    林崇德等.心理學大辭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