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列寧軍事理論

鎖定
列寧軍事理論是列寧關於軍事的基本觀點,是列寧主義整個學説中的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列寧軍事理論在多個方面繼承、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把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推向了一個嶄新階段,是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1] 
中文名
列寧軍事理論
理論著者
列寧
理論性質
列寧主義重要組成部分
理論範疇
社會科學軍事領域
理論意義
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發展的里程碑
創立時間
20世紀初期

列寧軍事理論理論發展

列寧(1870~1924年),出生於俄國辛比爾斯克,生活在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蘇聯共產黨(前身為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俄國共產黨)的締造者,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奠基人,無產階級革命家和思想家。他在組織和領導俄國的十二月武裝起義、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蘇維埃共和國武裝力量的建設、反擊國內白衞軍和外國武裝干涉的戰爭中,為了適應軍事鬥爭的需要,撰寫了有關戰爭和軍隊等問題的大量理論著作,創立了列寧軍事理論。
在1905~1907年俄國第一次革命高潮時期,列寧領導了布爾什維克黨反對日俄戰爭的鬥爭,組織和領導了1905年的十二月武裝起義。其間,他在1905年撰寫的《旅順口的陷落》和《覆滅》等著作中,論述了帝國主義戰爭的特點,批判了專制制度的軍事體制,揭示了沙俄軍隊失敗的原因,提出了戰爭現在是由人民來進行的觀點,並認為在具有複雜的技術裝備的時代,武裝鬥爭的方式、方法也在發生變化。同年撰寫的《革命軍隊和革命政府》《革命軍戰鬥隊的任務》等著作,揭示了階級社會戰爭的根源,提出了戰爭總是由統治者和壓迫者階級挑起的觀點,從而論證了組織武裝起義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必要性,並闡明瞭革命軍隊的宗旨、任務和階級成分,以及組建革命軍隊的原則與方法。
1906年,列寧撰寫了《莫斯科起義的教訓》等著作,總結了十二月武裝起義失敗的原因,發展了馬克思、恩格斯關於武裝起義的理論,為爭取後來起義的勝利做了必要的理論準備;同時,強調了為實際準備武裝起義而研究軍事科學與學習軍事知識的重要性。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其爆發前後,列寧積極參與和領導了反對軍國主義和帝國主義戰爭的鬥爭,就現代戰爭涉及的許多問題提出了一系列理論觀點。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先後發表了《戰爭和俄國社會民主黨》《專題報告:〈無產階級和戰爭〉》《社會主義與戰爭》和《無產階級革命的軍事綱領》等論著,闡述了馬克思主義戰爭觀的一些重要理論原則,制定了無產階級革命政黨在戰爭情況下的戰略和策略。
1917年,列寧在俄國資產階級二月革命後回到祖國。他立即為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起草了《關於戰爭的決議》,發表了《戰爭與革命》和《關於戰爭的演説》等著作,結合實際全面闡述了戰爭與階級、戰爭與經濟、戰爭與政治、戰爭與革命等一系列理論問題,明確提出了在帝國主義武裝衝突的時代“革命就是戰爭”的觀點,認為變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戰爭是戰爭時期的社會主義者的任務。
在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蘇俄內戰和外國武裝干涉時期,列寧全力參與軍事領導工作,就組織武裝起義、建設工農紅軍、武裝保衞祖國和加強國防建設等問題,提出了許多理論觀點。1917年9~10月,列寧連續發表了《大難臨頭,出路何在?》《布爾什維克必須奪取政權》《馬克思主義和起義》《局外人的意見》等著作,進一步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武裝起義的原理、原則,為進行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確定了戰略和策略。
1918~1920年,在蘇俄內戰和反對外國武裝干涉的戰爭中,列寧為武裝保衞祖國和加強國防建設,領導制定了黨和政府的內外政策,解決了一系列重大軍事問題。他在1918年起草的《俄共(布)中央關於東線局勢的提綱》等文告,1919年起草的《大家都去同鄧尼金作鬥爭!》的信件,以及其他一系列講話、指示和報告,為指導戰爭制定了正確的戰略決策,解決了主要作戰方向的選擇和兵力集中使用等重大軍事問題,對贏得戰爭的決定性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戰爭結束後,在1921年的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會和1922年的第十一次代表大會上,列寧仍然高度重視軍事工作,為改善和提高國家的防禦能力制定了明確的方針政策,提出要像愛護眼珠一樣愛護國家和紅軍的防禦能力,要使敵人的一切侵犯都歸於失敗。 [2] 

列寧軍事理論理論內容

列寧的軍事理論,是對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軍事鬥爭經驗的總結,適應了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為謀求自身解放而進行武裝鬥爭的客觀需要。
列寧認為,戰爭這一社會歷史現象,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的歷史階段才出現的,其根源隱藏在社會經濟關係的對抗性矛盾之中,是經濟利益衝突的產物。在人類社會發展的各個階段,戰爭無論何時何地總是由剝削者、統治者和壓迫者階級挑起的;而帝國主義戰爭,更是私有制基礎的直接的和必然的發展。因此,在階級社會里,在帝國主義時代,戰爭是絕對不可避免的;只有在社會經濟關係中的對抗性矛盾消除以後,只有在階級消滅和國家消亡以後,戰爭才能消失。列寧在揭示戰爭的本質、性質和無產階級對待戰爭的態度時指出,辯證法的基本原理運用在戰爭上就是,戰爭無非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即暴力)的繼續。因此,必須把每次戰爭都看作是當時各有關國家及其內部各階級的政治的繼續。但是,經濟是政治的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是階級之間的關係,因而階級社會中的生產資料私有制始終都是戰爭的經濟基礎,是私有制引起了戰爭。
列寧認為,由於進行戰爭的階級和他們所追求的目的不同,戰爭的社會性質有着正義的(解放的)與非正義的(掠奪性的)明顯區別;戰爭性質的確定,取決於它的政治內容,即看它是什麼政治的繼續,是由哪一個階級進行的,是為了什麼目的進行的。但是,隨着交戰雙方情況和條件的變化,戰爭的性質是可以轉化的。只有首先弄清楚戰爭的性質,才能決定對它的態度;馬克思主義者對待戰爭的根本態度,永遠是擁護正義戰爭,反對非正義戰爭。列寧在闡述帝國主義時代戰爭的根源和類型時指出,帝國主義時代的戰爭同資本主義最高階段的經濟和政治發展規律相聯繫。認為在帝國主義時代,整個世界已經融合為一個經濟整體以後,資本主義經濟和政治發展的不平衡,必然要引起導致戰爭的政治矛盾和政治聯盟,引起重新分割世界的戰爭,從而作出了“當前這場戰爭(編者按:指第一次世界大戰)產生於帝國主義”(《列寧全集》第2版,第26卷,第294頁)的論斷。他強調,世界性的經濟掠奪孕育着帝國主義戰爭,帝國主義就是戰爭,隨着帝國主義國家之間戰爭的發展,勢將引起反對帝國主義壓迫和掠奪的民族解放戰爭,或者導致國內戰爭和革命戰爭,以及獲得勝利的無產階級保衞社會主義的戰爭,所以整個帝國主義時代將是充滿各種戰爭的時代。
在俄國布爾什維克黨的革命鬥爭中,列寧最早提出了武裝無產階級和制定武裝起義計劃的任務,認為黨領導無產階級舉行武裝起義直接同專制制度作鬥爭,將決定俄國革命的命運。他充分論證了無產階級進行暴力革命的必然性,指出歷史上沒有一個階級鬥爭的問題不是用暴力來解決的,強調國內戰爭是階級鬥爭最尖鋭的形式,而在這種情況下,革命就是戰爭。在俄國工人階級和革命士兵的第一批起義失敗後,他全面總結了起義的教訓,指出了鼓動最廣大的羣眾參加武裝起義的必要性,分析了爭取大量軍隊轉變到人民方面的可能性,強調了關於起義的戰術和起義力量的組織。他要求積極組織無產階級舉行起義,發出了“武裝人民”和“拿起武器”的號召,同時明確提出,要使起義採取遍及全國的長期的國內戰爭這種更高的更復雜的形式。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列寧觀察到,帝國主義戰爭加劇着各國反動政府的經濟、政治危機,形成了對無產階級革命的有利條件,因而提出變當前這場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戰爭的策略思想,發出了戰時的革命就是國內戰爭的戰鬥號召。他強調指出,在各國資產階級發動帝國主義武裝衝突的時代,變民族間的戰爭為國內戰爭是唯一的社會主義的工作,要努力把各國之間的帝國主義戰爭變為被壓迫階級反對壓迫者的國內戰爭,變為剝奪資本家階級的戰爭,變為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爭取實現社會主義的戰爭。
在準備和發動武裝起義的過程中,列寧創造性地發展了恩格斯關於“起義也正如戰爭或其他各種藝術一樣,是一種藝術”(《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446頁)的理論,明確指出:無產階級政黨必須成為起義的領袖和領導者;黨必須在工人、農民和軍隊中培養一支無產階級大軍,積極做好起義準備;在革命形勢到來時刻,必須立即發動起義,拖延起事就等於死亡。他詳細闡述了起義的主要規則,要求在決定性的地點和決定性的關頭集中強大的優勢力量,採取堅決的進攻,實行出敵不意的襲擊,力求每天取得勝利,保持精神上的優勢;指出起義一旦發動,就必須勇敢、勇敢、再勇敢地幹到底;認為只有遵循起義的特殊規律,才能取得起義的勝利。列寧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恩格斯關於武裝工人階級的思想,指出了建立革命軍隊的必要性,認為只有強力才能解決偉大的歷史問題,而在現代鬥爭中,強力的組織就是軍事組織。他通過總結武裝起義的經驗教訓,進一步論述了組建軍隊的迫切性,指出資產階級用武裝鎮壓無產階級是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一個最重大的最基本的事實,因而提出了武裝無產階級去戰勝和剝奪資產階級並解除其武裝的奮鬥目標。
為了保衞蘇維埃政權,反擊國內白衞軍的進攻和外國武裝干涉者的圍攻,列寧把建設革命軍隊的問題提到了各項工作的首位,強調常備軍是國家政權的主要強力工具,並以恩格斯論述社會主義國家軍隊的原理為依據,結合俄國的實際情況,詳細制定了新型軍隊的政治原則和組織原則,提出了具體要求。列寧建設新型革命軍隊的原則,是俄國無產階級進行武裝起義和國內戰爭的經驗總結,是根據社會發展規律和戰爭規律制定出來的。主要有:無產階級軍隊在本質上是為勞動者的利益而鬥爭的工具,無產階級專政的工具,要為工農政權而戰;必須由共產黨來進行政治領導,在軍隊中建立黨的組織;具有公開的階級性,永遠和人民團結一致;歷史使命是保衞革命的成果和真正民主的新制度;根本任務是要打退一切敵人的進攻和消滅一切反革命勢力。列寧認為,保證革命軍隊的本質不起變化,使它能夠完成歷史使命和根本任務,必須使軍隊貫徹一系列要求:培養新型軍事幹部;從人民中間選拔指揮員;按照現代戰爭的需要進行軍事訓練;學習軍事知識和技能,掌握現代的科學技術;及時走上正規軍軌道並具有正規的組織;保持高度自覺的紀律;採取一長制,實行集中統一的領導;合理使用舊的軍事專家;進行黨務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培養為勞動人民服務的革命意識和忠於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精神;隨時戒備和保持必要的防禦能力。
列寧認為,社會主義在一個或幾個國家內獲得勝利,決不能一下子排除一切戰爭,而可能引起其他國家資產階級企圖公開撲滅社會主義的摩擦和戰爭,因此,在兩種對立的社會制度相互鬥爭的歷史條件下,武裝保衞社會主義是一種必然的需要。他強調指出,無產階級獲得勝利的國家,為了保護工農政權不受侵犯,必須要有強大的紅軍,不僅絕對不能解除軍隊的武裝,還要隨時戒備,要像愛護眼珠一樣愛護軍隊和國家的防禦能力。這樣就要求整個國家和所有人民都必須嚴肅地對待國防,精確地估計力量對比,發展國家的經濟,不斷增強國防力量。列寧發展了馬克思、恩格斯關於決定戰爭進程和結局要靠諸多因素的原理,明確指出:戰爭是對每個民族全部經濟力量和組織力量的考驗;誰在經濟、政治、科學、技術、精神和軍事方面佔有優勢,誰就能在戰爭中獲得勝利。他強調,這種優勢應集中體現在武裝力量的戰鬥能力上,因為最後的勝利終究是靠軍隊去奪取的。同時又指出,在現代條件下,國家的經濟實力,軍隊的技術裝備和士氣,對於贏得戰爭的勝利具有極大的作用。列寧在組織領導武裝保衞蘇維埃國家的鬥爭中,為提高整個工農紅軍的戰鬥能力和國防實力,制定和實行了一系列原則。其中最重要的有:實行政治領導和軍事領導的統一;果斷而及時地作出戰略決策;全面考察並利用戰爭的客觀規律和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條件以爭取勝利;建立鞏固的有組織的後方基地,集中管理國家的一切力量和資源;採用革命的武裝鬥爭方法;強調人民羣眾在戰爭中的決定性作用和勝利對民心士氣的直接依賴關係;掌握軍隊戰略行動的計劃性和目的性,並對決定、命令的執行情況進行嚴格的監督和檢查。
列寧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人民戰爭的思想。認為,社會主義國家武裝鬥爭的方式,主要是進行人民戰爭,現代戰爭是由人民來進行的,一個國家的軍事組織和它的整個經濟文化制度之間的聯繫,從來還沒有像在帝國主義時代這樣密切。他強調指出,在任何戰爭中,勝利歸根到底是由那些在戰場上流血的羣眾的精神狀態決定的。因此,要實現全民武裝,動員全民參戰,廣泛開展人民戰爭;要把全國變成革命的軍營,使蘇維埃共和國不是在口頭上而是在實際上成為一個統一的軍營。他號召大家都來參加戰爭,一切為了前線,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徹底打倒反動勢力。列寧論述了戰略決策和作戰指揮藝術對於贏得戰爭勝利的關鍵性作用。他認為,有效的作戰指揮大多是同正確的決策和謀略分不開的;在現代的武裝鬥爭中,必須懂得現代的軍事藝術,特別是現代的作戰原則;要善於利用敵人的矛盾,爭取同盟者,各個擊破敵人;要正確判明主要危險和確定主要突擊方向;力求掌握敵人現有的或者可能有的一切鬥爭方法和手段;根據不同的情況採取不同的作戰方式與方法。他還指出,在戰爭中,錯誤與正確相反相成,不從可能的錯誤中吸取教訓,就不可能取得成功。列寧特別強調靈活運用戰略戰術的意義,認為任何戰略戰術的運用,雖然要靠軍隊本身的客觀物質基礎,但是指揮人員的主觀條件起着重要作用。他在闡述具體的作戰原則時指出:在決定性時機和決定性地點擁有壓倒優勢是取得軍事勝利的規律,要善於在此時此地集中兵力和兵器;在戰爭中,要始終努力爭取並保持作戰的主動權;進行武裝鬥爭,一方面要善於避免同絕對優勢的敵人公開作戰,另一方面又要善於利用敵人的遲鈍,在敵人最難料到的地方和時間攻其不備。他強調:在作戰過程中,要及時地向主要戰線調派戰略預備隊,並不允許改變其使用方向;既要勇敢和堅決採取進攻行動,實施突然襲擊,又要在學會進攻的同時學會正確地退卻;要及時鞏固並不斷擴大業已取得的勝利。列寧的軍事理論,是在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是在反對帝國主義戰爭和指導俄國無產階級軍事鬥爭的實踐中得到發展的。 [2] 

列寧軍事理論理論價值

列寧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深刻地分析了帝國主義戰爭、國內革命戰爭、無產階級軍隊建設和社會主義國防建設等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科學地論述了戰爭與經濟、戰爭與政治、戰爭與和平、戰爭與革命、戰爭與人民羣眾、革命與軍隊、軍隊建設與國防建設等一系列問題,在繼承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的基礎上,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時代特徵、俄國特點結合起來,在領導俄國無產階級進行革命戰爭、軍隊和國防建設的實踐中,創立了關於帝國主義戰爭、無產階級革命戰爭、無產階級軍隊建設和社會主義國防等一系列理論,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列寧的軍事理論,對於俄國無產階級和勞動羣眾武裝奪取政權、鞏固政權,以及建立、建設蘇聯工農紅軍和社會主義國防等,起了重大指導作用,並對世界革命和革命戰爭實踐,產生過深刻影響。它在現代反對霸權主義和維護世界和平的鬥爭中,仍然具有指導意義。學習和繼承列寧的軍事理論,不能採取教條主義的態度,必須着重掌握它的科學原理。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