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列寧學校

鎖定
列寧學校是位於湖南省茶陵縣的的小學,創辦於1930年,也是湖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中文名
列寧學校
外文名
International Lenin School
創辦時間
1930年
所屬地區
湖南省茶陵縣
現任校長
張守銀
所獲榮譽
湖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茶陵縣列寧學校
最早的列寧小學(列寧學校)是湖南省茶陵縣的列寧學校,創辦於1930年。後來由胡耀邦題寫校名。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後,為了發展根據地文化,培養革命軍事力量,壯大革命隊伍,1930年7月23日,湘贛蘇區茶陵縣蘇維埃政府在小田創辦了以無產階級偉大導師列寧的名字命名的學校——茶陵縣立列寧高級小學校。由於受國民黨軍隊進攻的威脅,1931年12月遷至今址。1933年10月,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為堅壁清野,學校師生化整為零,大部師生參加紅軍長征,有的留守,進行地下活動。
國民黨白色恐怖時期,書院荒蕪,幸得當地羣眾竭力保護,才未遭破壞。
建國後秩堂的孩子要徒步到10公里外高隴的“祖安中學”就讀,至1952年,茶陵縣人民政府決定:為讓革命老區的孩子就近入學,恢復辦校。曾經停辦了十八年的列寧小學,也獲得新生命。
黨和人民政府非常重視這所具有革命意義的學校,1956年5月,時任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胡耀邦同志為學校題字“列寧學校”。1959年7月學校更名“列寧中學”。2005年7月,撤老校並新校,列寧中學合二為一,現址為秩堂中心小學並更名為列寧學校
列寧學校(雩江書院)舊址,1984年10月公佈為株洲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3月公佈為湖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華池縣 列寧學校
列寧學校位於華池縣南梁鄉荔園堡村,其前身為1934年陝甘邊蘇維埃政府在南梁創立的第一所紅色學校轉咀子列寧小學。經歷了76年的風雨洗禮,這所學校已經發展成為一所佔地18086平方米,有學生753名、教師55名的九年一貫制寄宿學校。在紅色精神的鼓舞下,學校領導班子團結奮進,全體師生積極向上,學校發展一年一個新台階,良好的辦學效益在得到社會認可的同時,贏得了家長的信任。
採訪中,列寧學校校長張守銀説:“作為一所具有悠久歷史和光榮傳統的學校,在革命戰爭年代為黨和國家培養了一批優秀人才,在新時期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關懷”。2000年,習仲勳夫婦捐資、以列寧小學第一任教師姓名命名、習仲勳題名,建起了教學樓景文樓;2009年6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到學校調研;2009年9月7日,又專門寫信勉勵學校師生“弘揚優良傳統,發揮獨特優勢,突出辦學特色,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做出新的貢獻!” [1] 
多年來,學校秉承“艱苦奮鬥,讀書報國”的優良傳統,堅持“傳承南梁奮鬥精神,鑄造紅色教育品牌”的辦學理念,先後爭取省、市、縣投資645萬元,對學校校舍及內配進行了更新和完善。學校分為教學區,實驗辦公區,生活運動區三塊,有計算機室、多媒體電教室、圖書閲覽室、儀器實驗室等;學校有圖書6524冊,有儀器3254台(件),基本保證了教學之需。同時,學校堅持向管理要質量,向改革要質量,確定了“念好真經、奏和諧曲、打七色牌、走高效路”的創新策略。以“厚德、立志、博學、成長”為主題,突出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理想目標教育、誠信與環保教育、感恩與禮儀教育、自信心教育、安全與行為習慣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培育“七色”教育特色;對學生實施多元化評價,先後修訂完善了《兼職生活教師職責》、《列寧學校學生評價實施方案》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孕育了列校“敬業、愛生、合作、奮進”的師風和“文明、勤奮、健美、進取”的學風。學校先後獲甘肅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市愛國主義教育先進集體、市綠色學校等殊榮;教師獲縣級以上各類獎勵90多項,校本教材《紅星照耀陝甘》獲基礎教育科研成果省二等獎、市一等獎。
念好真經,理念超前。在整體發展理念上,2009年,學校擬定、縣局審定、市局修訂、隴東學院專家論證,形成了《傳承南梁奮鬥精神,鑄造紅色教育品牌華池縣列寧學校發展策略》,成為指引學校發展綱領性文件。在具體辦學理念上,學校明確提出了“三本三發展”的人力資源理念,即“立足校本,依託師本,關注生本,發展學生,發展教師,發展學校”。引導全體師生深刻認識:學校首先是為教師和學生而存在的;教師是學校的第一生產力;辦學的第一要義就是讓學生快樂、教師幸福。
奏和諧曲,管理跟進。“什麼是管理?管理就是成全。”列寧學校黨支部書記李林彬説。2009年秋季開學伊始,學校通過討論,確立了管理工作“分清職責、分塊管理、分層實施、分段推進”的“四分責任指標制”。責任和要求的明確,鼓舞和激勵了全體老師在工作謀劃上集思廣益,在工作實施中凝心聚力;制定出台、修訂完善了《教職工管理條例》《教職工績效考核實施細則》《課堂教學常規要求》等56種相關職責制度,做到了“過程抓責任,管理無盲區”。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學校篤定“人人有才,但無全才;揚長避短,人人成才”的觀念,對學生實施多元評價,在2010年春季開學時,一次性獎勵學生281名,佔學生總數的三分之一。這些學生中有丹青妙手,有寫作精英;有校園百靈,有體壇雄鷹;有班幹部代表,有團隊員典型;有學習進步者,有單科拔尖生;有讀書標兵,更有成績優異學生,這極大地鼓舞了所有學生學習成才的自信心。
打紅色牌,育人為本。華池縣列寧學校副校長龐東邦説:“德育並不冰冷,德育很温馨;德育並不是把人關進‘苦味、乏味、膩味’的所謂‘三味書屋’,而是要領人步入‘有趣、有味、有情’的心靈快車道。”為此,學校提出了“構建和諧人際、彰顯美好人情、塑造高尚人格、培養真實人性、描繪精彩人生”的“五人”德育模式,真正地實現了德育人本觀念和人文關懷。每學期瞻仰一次革命烈士紀念碑,學會一首紅色歌謠,蒐集一篇南梁英雄史料,撰寫一篇歌頌家鄉文章,參觀一次革命遺址或展館,觀看一部紅色影視劇,栽植一棵常青樹,講述一個英雄故事,參與一次便民實踐,聆聽一次革命傳統報告。從活動看,既有紀念碑下的追思悼念簽名表態,又有田間農家的勞作實踐訪貧問苦;既有零距離地聆聽首期學員講傳統,又有掏心窩地做演講寫心得;既有感人肺腑的先烈事蹟報告會,又有鼓舞人心的紅色歌曲擂台賽。從教材看,學校自編的紅色校本教材《紅星照耀陝甘》長期使用,對學生熟知南梁鬥爭歷史、傳承南梁奮鬥精神起到了特別重要的作用。
創高效路,決戰課堂。“成功的教育,其成功之處往往在課堂;失敗的教育,其失敗往往也在課堂。”學校副校長高發説。華池縣列寧學校審時度勢,從2009年11月起,開始實施“高效課堂”改革,其目的就在於:決戰課堂,彎道超越。“高效課堂”發展了學生。以“三五五”教學模式(三種課型基礎課、應用課、鞏固課,教學五環節學案導學、互動交流、點撥釋疑、小結評價、當堂訓練,教學五原則突出學生主體、突出過程方法、突出合作探究、突出面向全體、突出思維訓練)為核心的高效課堂改革,極大地解放了學生的手、腦、口。基礎課當堂基本解決,只留少量作業;常識課當堂全部解決,課後不留作業,學生課堂上思考練習的權利得到了充分的保障,下課後自主發展的時間得到了真正的償還(而以前卻是被過多的課後作業“巧取豪奪”了)。
憶往昔,南梁先烈浴血播火光前裕後;看今朝,列寧學校滋蘭樹蕙繼往開來。傳承南梁奮鬥精神,鑄造紅色教育品牌,華池縣列寧學校已經邁出了堅實的腳步,相信他們會走向更高更美的境界。教育是一個人靈魂的開始。教育對一個人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