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刑事訴訟法學

(2020年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刑事訴訟法學》是2020年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樊崇義。
中文名
刑事訴訟法學
作    者
樊崇義
出版時間
2020年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1] 
ISBN
9787519724719

刑事訴訟法學內容簡介

《刑事訴訟法學(第五版)》既立足於研究我國刑事訴訟領域的全新內容,也對國外的先進制度理念進行了借鑑吸收,反映時代的成果。在編寫體例和內容創新方面,仍舊嚴格遵循刑事訴訟規律,並按照部門法學哲理化的思維,促使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方法走向多元和理性,在講清刑事訴訟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和基本程序的基礎上,儘量在理念、原理以及原則、行為、效力等問題上闡釋清楚。
此番修訂的第五版,是對原書的“推陳出新”。刑事訴訟法全新修改明確了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可以依法從寬處理的原則,完善了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的程序規定,增加了速裁程序。 此外,刑事訴訟法修改的26項決定中,有7項涉及辯護律師的相關內容,稱得上是“完善律師制度的新措施”。此版教材皆反映以上修訂,並加入大量實踐內容,更突出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特點。本書對書中的一些熱點問題設計了二維碼標識,方便讀者感興趣時“掃一掃”延伸閲讀,感謝電子信息化時代帶來的便利。 [2] 

刑事訴訟法學圖書目錄

第一章刑事訴訟法概述
第一節刑事訴訟
一、訴訟
二、刑事訴訟
第二節刑事訴訟法
一、刑事訴訟法的概念
二、刑事訴訟法的淵源
第三節刑事訴訟法的效力
一、刑事訴訟法效力的概念
二、刑事訴訟法對人的效力範圍
三、刑事訴訟法的時間效力
四、刑事訴訟法的空間效力
第四節刑事訴訟法與憲法、相鄰部門法的關係
一、刑事訴訟法與憲法的關係
二、刑事訴訟法與刑法的關係
三、刑事訴訟法與監察法的關係
四、刑事訴訟法與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的關係
第五節刑事訴訟法學的研究對象和方法
一、刑事訴訟法律規範
二、刑事訴訟理論
三、刑事訴訟實務
四、刑事訴訟研究方法
第二章刑事訴訟制度的歷史沿革
第一節西方刑事訴訟制度的沿革
一、西方古代刑事訴訟制度概述
二、西方近現代刑事訴訟制度的演進
第二節中國刑事訴訟制度的沿革
一、中國古代刑事訴訟制度的產生與發展
二、中國近現代刑事訴訟制度的演進與變革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制定與修改
第三章刑事訴訟基本理論範疇
第一節刑事訴訟的目的
一、刑事訴訟目的的概念
二、關於懲罰犯罪及其實現
三、關於保障人權及其實現
四、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的辯證關係
第二節刑事訴訟的價值
一、目的價值觀
二、過程價值觀
第三節刑事訴訟的認識
一、刑事訴訟認識主體
二、刑事訴訟認識對象
三、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與刑事訴訟
第四節刑事訴訟的結構
一、英美法系當事人主義刑事訴訟
二、大陸法系職權主義刑事訴訟
三、日本當事人主義刑事訴訟
第五節刑事訴訟的職能
一、關於刑事訴訟職能的不同學説
二、刑事訴訟職能的歷史演變
三、基本訴訟職能
第六節刑事訴訟的法律關係
一、刑事訴訟法律關係概述
二、刑事訴訟法律關係構成
三、刑事訴訟法律關係的意義
第七節刑事訴訟的階段
一、刑事訴訟階段的歷史演變
二、刑事訴訟階段與刑事訴訟目的的關係
三、審判中心説與訴訟階段論
第四章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
第一節刑事訴訟基本原則概述
第二節刑事訴訟的公理性原則
一、程序法定原則
二、司法審查原則
三、控審分離原則
四、審判中立原則
五、控辯平等原則
六、無罪推定原則
七、辯護原則
八、參與原則
九、及時性原則
十、比例原則
十一、一事不再理原則
第三節我國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
一、人權保障原則
二、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由專門機關依法行使原則
三、嚴格遵守法律程序原則
四、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原則
五、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原則
六、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原則
七、反對強迫自證其罪原則
八、各民族公民有權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原則
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原則
十、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不得確定有罪原則
十一、具有法定情形不追究刑事責任原則
十二、追究外國人刑事責任適用我國刑事訴訟法原則
十三、刑事司法協助原則
第五章刑事訴訟主體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公安機關和國家安全機關
一、公安機關在刑事訴訟中的任務和職權
二、國家安全機關在刑事訴訟中的任務和職權
第三節人民檢察院
一、人民檢察院的性質、任務和組織體系
二、人民檢察院在刑事訴訟中的任務和職權
第四節人民法院
一、人民法院的性質、任務和組織體系
二、人民法院在刑事訴訟中的職權和審判組織
第五節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
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概念及訴訟地位
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和義務
第六節被害人
一、被害人的概念及訴訟地位
二、被害人的訴訟權利和義務
第七節單位當事人
一、單位犯罪嫌疑人、單位被告人
二、單位被害人
第八節其他訴訟參與人
一、法定代理人
二、訴訟代理人
三、辯護人
四、證人
五、鑑定人
六、翻譯人員
七、專家證人
第六章刑事訴訟行為
第一節刑事訴訟行為的概念
一、訴訟行為理論的產生
二、刑事訴訟行為的概念
三、刑事訴訟行為的種類
第二節刑事訴訟行為的要素
一、刑事訴訟行為的構成要件
二、刑事訴訟行為的無效
三、刑事訴訟行為無效的法律後果及其救濟
四、我國刑事訴訟中的訴訟行為無效制度
第三節刑事訴訟行為的程式
一、訴訟行為之語言文字
二、訴訟行為之時間
三、訴訟行為之文書
第七章管轄
第一節管轄概述
一、管轄的概念與意義
二、管轄的分類
三、確定管轄的原則
第二節立案管轄
一、立案管轄的概念和劃分依據
二、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的案件範圍
三、監察機關立案偵查的案件範圍
四、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的案件範圍
五、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範圍
六、其他國家機關立案管轄的案件範圍
七、立案管轄中特殊情況的處理
八、立案管轄的完善
第三節審判管轄
一、審判管轄概述
二、級別管轄
三、地域管轄
四、專門管轄
五、我國審判管轄制度的完善
第八章回避
第一節迴避制度概述
一、迴避制度的概念
二、迴避制度的意義
三、迴避制度的種類
第二節迴避的適用對象和事由
一、迴避的適用對象
二、迴避的事由
第三節迴避的程序
一、迴避程序的啓動及其法律效力
二、迴避申請的審查與決定
三、對駁回申請回避決定的複議
四、違反迴避規定的法律後果及其救濟
第九章刑事強制措施
第一節刑事強制措施概述
一、刑事強制措施的概念與特徵
二、刑事強制措施與其他相關法律措施的區別
三、刑事強制措施的適用原則
第二節拘傳
一、拘傳的概念和特點
二、拘傳的適用程序
三、特殊的拘傳——通緝
第三節取保候審
一、取保候審的概念和適用條件
二、取保候審的方式
三、被取保人的義務
四、取保候審的程序
第四節監視居住
一、監視居住的概念和適用條件
二、被監視居住人的義務
三、監視居住的程序
第五節刑事拘留
一、刑事拘留的概念和特徵
二、刑事拘留的適用條件
三、刑事拘留的程序
第六節逮捕
一、逮捕的概念和特徵
二、逮捕的適用條件
三、逮捕的權限
四、逮捕的批准、決定和執行程序
五、人民檢察院的羈押複查權
六、逮捕的變更、撤銷或解除
第十章刑事辯護與代理
第一節刑事辯護
一、刑事辯護概述
二、我國刑事辯護制度
第二節刑事代理
一、刑事代理概述
二、公訴案件中的代理
三、自訴案件中的代理
四、附帶民事訴訟中的代理
第十一章證據
第一節證據的概念和意義
一、證據的概念
二、證據的特徵
三、證據的意義
第二節刑事證據的種類
一、物證
二、書證
三、證人證言
四、被害人的陳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辯解
六、鑑定意見
七、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
八、視聽資料
九、電子證據
十、行政執法證據
第三節刑事證據的分類
一、原始證據與傳來證據
二、言詞證據與實物證據
三、有罪證據與無罪證據
四、直接證據與間接證據
第十二章證明
第一節證明的概念
一、證明的概念
二、證明的真理性和正當性原理
三、證明的種類
第二節證明責任
一、證明責任的概念
二、公訴案件證明責任的承擔
三、自訴案件證明責任的承擔
第三節證明對象
一、證明對象的概念
二、證明對象的特徵
三、程序法事實、證據事實與證明對象
四、刑事訴訟的證明對象
第四節證明要求
一、證明要求的概念與意義
二、刑事訴訟中的證明要求
三、疑難案件的處理
第五節證據的收集與審查判斷
一、收集證據
二、證據的審查判斷
第六節證據規則
一、外國證據規則簡介
二、我國證據規則的現狀與發展
三、相關性規則
四、司法令狀規則
五、非法證據排除規則
六、傳聞證據規則
七、不得強迫自證其罪規則
第十三章立案與偵查程序
第一節立案程序概述
一、立案的概念與特徵
二、立案程序的意義
三、立案程序之檢討
第二節立案的材料來源和條件
一、立案的材料來源
二、立案的條件
第三節立案程序
一、對立案材料的接受
二、對立案材料的審查和處理
三、立案監督
第四節偵查程序概述
一、偵查的概念和特徵
二、偵查的目的與意義
三、偵查工作的法治原則
第五節偵查行為
一、訊問犯罪嫌疑人
二、詢問證人、被害人
三、勘驗、檢查
四、搜查
五、扣押
六、鑑定
七、辨認
八、特別偵查程序
第六節偵查終結程序
一、偵查終結的法定條件
二、偵查終結的法定方式
三、偵查羈押期限
第七節人民檢察院對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
第八節補充偵查
一、補充偵查的類型
二、關於補充偵查的檢討
第九節偵查監督
一、偵查監督的對象
二、偵查監督的方式和程序
第十四章職務犯罪的調查與移送
第一節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與檢察職能的調整
第二節調查概述
一、調查的概念
二、調查的屬性
第三節調查的對象
第四節調查的管轄
第五節調查的措施與程序
一、調查的措施
二、調查的程序
第六節調查的終結與處置
一、調查終結的條件
二、調查終結的處置
第七節職務犯罪調查終結的移送與銜接
一、留置與刑事強制措施的銜接
二、審查起訴的銜接
三、證據的移送與銜接
四、涉案財物的移送與銜接
第十五章起訴
第一節起訴的概念與意義
一、起訴概述
二、起訴的意義
第二節提起公訴的程序
一、提起公訴概述
二、審查起訴
三、提起公訴
四、不起訴
第三節公訴變更
一、比較法考察:公訴變更的程序機制
二、我國的刑事公訴變更制度
第四節提起自訴的程序
一、提起自訴的條件
二、提起自訴的程序
第十六章刑事一審程序
第一節刑事一審程序概述
一、刑事審判概述
二、刑事一審程序概述
第二節第一審普通程序
一、第一審普通程序的概念和意義
二、對公訴案件的審查
三、開庭審判前的準備
四、法庭審判程序
五、法庭審判筆錄
六、法庭秩序
七、審判障礙及其處理
八、第一審普通程序的審理期限
九、判決、裁定、決定
第三節簡易程序
一、簡易程序的概念和意義
二、簡易程序的適用範圍
三、簡易程序的特點
第四節速裁程序
一、速裁程序的概念
二、速裁程序的意義
三、速裁程序的適用範圍、條件與例外
四、速裁程序的運行
五、速裁程序與簡易程序的聯繫和區別
第五節自訴案件的審判程序
一、自訴案件的概念和範圍
二、提起自訴的條件和程序
三、自訴案件的受理
四、自訴案件審理的特點
第六節附帶民事訴訟案件審判程序
一、附帶民事訴訟概述
二、附帶民事訴訟的請求範圍
三、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
四、附帶民事訴訟的程序
第十七章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第一節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概述
一、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概念和立法背景
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理論依據
第二節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主要內容
一、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的案件範圍
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的訴訟階段
第三節辯訴交易中國化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一、辯訴交易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相同之處
二、辯訴交易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不同之處
三、辯訴交易中國化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完善
第十八章刑事救濟程序
第一節第二審程序
一、第二審程序的概念和特點
二、提起二審程序的主體
三、提起二審程序的理由和方式
四、提起二審程序的期限
五、二審程序的審判
六、上訴不加刑
第二節死刑複核程序
一、死刑複核程序概述
二、判處死刑(死緩)案件的複核程序
第三節審判監督程序
一、審判監督程序的概念和意義
二、審判監督程序的提起和決定
三、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對案件的重新審判程序
第十九章刑事執行程序
第一節刑事執行程序概述
一、刑事執行程序的概念和特徵
二、對我國刑事執行體制之檢討
第二節各種判決、裁定的執行程序
一、死刑立即執行判決的執行
二、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無期徒刑、有期徒刑和拘役判決的執行
三、管制、剝奪政治權利判決的執行
四、財產刑(罰金、沒收財產)判決的執行
第三節刑罰變更執行程序
一、暫予監外執行
二、減刑
三、假釋
第四節新罪、漏罪的處理
一、新罪、漏罪的偵查與起訴
二、新罪、漏罪的管轄與審判
三、發現錯判和對申訴的處理
第二十章特別程序
第一節特別程序概述
一、特別程序的概念
二、特別程序的特點
三、特別程序的意義
第二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訴訟程序
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訴訟程序的概念和特徵
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訴訟程序的內容和要求
第三節當事人和解的公訴案件訴訟程序
一、當事人和解的公訴案件訴訟程序的概念和特徵
二、當事人和解的公訴案件訴訟程序的內容與要求
第四節缺席審判程序
一、缺席審判的概念
二、缺席審判的意義
三、缺席審判的範圍與條件
四、缺席審判的程序
五、缺席審判的權利保障
第五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違法所得的沒收程序
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違法所得的沒收程序的概念與特徵
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違法所得的沒收程序的內容與要求
第六節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的強制醫療程序
一、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的強制醫療程序的概念與特徵
二、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的強制醫療程序的內容與要求 [2] 
參考資料